国庆、重阳“双节”期间。在健身场馆、休闲公园甚至家中客厅。广大群众参加健身的身影无处不在。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赛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健身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的志愿服务。极大丰富了群众“双节”期间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健身与健康的深度融合培育良好生活习惯。在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体育过节”已成为节庆新民俗、社会新风尚。(10月7日中新网)
“体育过节”成为节庆新民俗、社会新风尚。这当然是我们乐于见到的好现象。从“每逢佳节胖三斤”到“三五成群运动忙”。不少人既能在挥洒汗水中释放压力、放松心情。锻炼身体、强健体魄。还能促进团结、增进亲情与友谊。总之。“体育过节”充满正能量。传递出热爱生活、乐观积极向上的良好状态和精神面貌。
“体育过节”成为新风尚。各地的相关保障都应紧紧跟上。以更高水平服务全民健身。体育是丰富全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全民身体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在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营造重视体育、支持体育、参与体育的社会氛围。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是每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民健身由“量”到“质”发生着深刻改变。人们热衷于“体育过节”。正是全民健身热潮的又一次彰显。为此。各地相关方面都应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改造升级场馆设施设备。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以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群众的健身锻炼。
节庆赛事活动要跟上。每到大小黄金周。全国各地都会为群众准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旅游大餐。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感、满足感。各类文旅主题市集琳琅满目。也激发了消费活力。既然如今“体育过节”成风尚。那么。各地不妨在春节、五一、中秋、国庆等重要黄金周。多多举办一些贴近群众、方便参与、丰富多彩、注重实效的节庆赛事活动。既可由相关部门举办。也可由体育社会组织举办。比如今年五一假期。某地体育舞蹈协会举办的街舞交流赛。在当地掀起新一轮“舞林风暴”。某地户外运动协会组织开展的飞盘运动推广交流活动、攀岩体验活动等户外运动。均丰富了群众节日期间的体育生活。节庆赛事也可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拉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妨多些、再多些。
运动场馆开放要跟上。群众普遍热爱体育锻炼。但在一些地方。人们又面临着“去哪儿锻炼”的问题。体育设施是全民健身的基础保障。必须全面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如今。一些城市建设了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户外运动场所。但不必讳言。可供人们日常锻炼的学校体育场馆、公共体育场馆、公众健身活动中心等设施的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离群众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大小黄金周。像博物馆那样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还做得不够。为助力“体育过节”。各地相关部门在节假日应协调学校、企事业单位、体育社会组织等。把其体育场馆、健身活动中心等场地。在特定时间段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给公众使用。并广而告之。以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公共体育场馆在便民利民方面。更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健身指导服务要跟上。爱健身。更要会健身、健好身。面对“全民健身热潮涌”。指导百姓科学健身。是各地相关部门不可忽视的工作。在平时。可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在节假日。各地应组织全民健身志愿者、社会体育指导员。在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人流集中之地“摆摊设点”。提供科学、有针对性、创新性强的科学健身指导。比如在今年国庆假期。北京朝阳公园就活跃着社会体育指导员传授健身技能的身影。他们根据基层群众需求。仔细讲解、准确示范动作要点。既具亲和力。又具体育锻炼号召力。在会健身、健好身成为运动一族共同追求的当下。健身指导深入全民健身一线。施展“十八般武艺”。应成为各地的一景。
一言以蔽之。“体育过节”成为节庆新民俗、社会新风尚。需要多方来助力。当政府主导、多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全民共建共享的群众体育格局真正全面形成。当全民健身服务供给不断增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走向更高水平。势必能激发更多群众的健身热情。尽享体育运动的快乐美好。“以强健之体魄。筑健康之中国”!(何勇海)
上一篇:文明有序度国庆 时时紧绷安全弦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