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科学演讲出圈,科普就该好玩

跨年科学演讲出圈,科普就该好玩

近日,中国科学院2023跨年科学演讲在抖音开播,邀请诺奖得主、专家学者和抖音科普达人开展了内容丰富的演讲、探访、沙龙和慢直播。受邀科学家们从大脑信号、航空航天、双碳、火星探测、黑土地保护、兔类的起源与演化、电磁学与电动力学等话题出发,分享了诸多与人类生活、国家发展紧密相关的科学知识。本次跨年演讲,累计吸引观看人次突破2500万。(1月3日中国新闻网)

当跨年晚会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跨年科学演讲却聚集起越来越多的人气,这显然是值得欣喜的好现象。

用一场知识含量超高的科学演讲来辞旧迎新,有助于年轻人聚集的网络社会形成寻找知识、学习知识、尊重知识的浓厚风尚。当跨年科学演讲与跨年晚会、演唱会“同台竞技”,这难道不是跨年之际的一股清流?近年来,很多人习惯于将娱乐休闲与知识文化对立起来,似乎跨年、过年时就应该娱乐休闲“嗨翻天”。如今事实证明,“知识跨年”在年轻网民中的热度逐渐走高,随着更多年轻人的成长,随着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趣味逐渐提升,这类节目的受众群体必然越来越广泛。

中科院的跨年科学演讲,有助于拉近年轻人与科学家的距离,提升科普的效用,激发年轻人探索科学的热情。近年来,如何让“高大上”的科学知识更接地气,让伪科学让位真知识,是许多科研机构、专家学者等都在思考的新命题。有专家表示,“科普的使命就是让人放下对高深学科的抵触,把人‘领进门’,弥合科学与公众之间的认知鸿沟。”正基于此,一段时间以来,各大短视频平台掀起一股科普热,不少教授、专家化身科普主播,以短视频为媒,着力于激发网友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热情和好奇心,他们因此走红、“圈粉”无数。中科院的跨年科学演讲是其中的典型。

无论是中科院跨年科学演讲“出圈”,还是其他科普主播“圈粉”无数,无不表明,如今的年轻网民并不排斥科普,他们排斥的是枯燥无味的灌输式科普、说教式科普,对于有趣有料的科普节目,他们是喜闻乐见的。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钟琦曾经介绍,当前,半数以上的移动端科普用户具备一定的教育背景,科普的受众已经呈现出年轻化、高学历的特点,覆盖人群也已拓展到白领、大学生、企业管理者、人文学者等。因此,我们的科普也需要与时俱进,既要让专家觉得“懂行”,也要让年轻人觉得“好玩”。

科普,不仅传播科学知识,也培养科学素养、传播科学精神。一个国家强盛与否,很大程度上要看国民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新时代,应该是国民科学素养全面提升、科学精神全面养成的时代。正如一位专家所说,“科学家用纳税人的钱做科研,就有责任让公众了解科学,知道我们正在做什么,为什么而做”。希望中科院把跨年科学演讲长期办下去,做成一个更有影响力的品牌科普栏目,让更多网民爱上科学。也期待更多科研机构与网络平台通力合作,为大众精心烹制更丰富的科普盛宴,提升科普节目的品质,让“高大上”的科学知识变得十分接地气,不断扩大节目的影响力,在受众中间形成正向循环。

当然,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除了教育和科技系统要肩负起科普重任,其他相关方面也要积极参与科普,推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只有点亮更多人的科学梦想,国家才有希望,民族才有未来。(何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