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是指根据学科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计划。这些教学计划范文涵盖了不同年级和不同学科,可适用于各类教学空间和教育环境。
1.认识“古、他、几”等十三个生字,会写“几、个、友、心、他、古”六个字以及“几个”“石头”“几下子”3个词语。学习一个新笔画“卧钩”和一个新偏旁“单人旁”“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时,沉着、机智、果断的品质。教育学生遇到紧急情况,要沉着冷静、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4.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司马光沉着、机智的品质,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1课时。
一、指导看图,引入新课。
1.出示插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2.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
3.揭题释题。“司马”是复姓,识记司,认读“司马”一词。你还知道哪些复姓?
4.这个人你了解吗?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司马光的资料,简介司马光。(学生或教师介绍。)。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出生字新词。
3.同桌互相拼读生字词,纠正错音。
4.指名读生字词,检查读音。
5.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并要求读通顺、读流利,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6.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7.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自主选择生字识记,组内交流,全班反馈,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
[教师针对学生普遍难认的字进行重点指导。鼓励学生采用加一加、减一减、猜字谜、熟字加减偏旁的方法识字。
让生字回到文中,再把课文读一读,争取读流利。]。
2.指导书写“几、个、友”。让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教师示范,指导学生书写。
3.检查订正,评价谁写得好,写得美。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课后认真朗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第2课时。
一、复习引入。
师: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初读了课文,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二、细读感悟。
1.自由朗读,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画出来。
2.小组讨论交流读懂的问题,提出要讨论的问题。
5.朗读指导第二自然段。
6.看图了解别的孩子的表现。板书:哭、喊、叫、找。小组讨论:这些孩子当时是怎么想的?司马光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他是个怎样的人?画出表示司马光动作的词。理解“使劲砸”的意思。
7.指导朗读第3、4自然段。第3自然段读出小朋友们慌张的语气,第4自然段读出司马光不慌不忙的语气。
8.质疑释疑。(针对课文内容提问,自由解答,教师引导。)。
9.司马光救小朋友的办法好不好?你还有什么好办法?
三、朗读积累。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你喜欢的段落或句子找出来,有兴趣的可以背一背。
3.把你喜欢的词语采摘到你的词语花篮里。
四、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心、他、古”。注意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五、总结全文。
六、延伸拓展.
1、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课后大家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你会更加了解司马光。
2、在生活中我们如果遇到危险应该怎么做?
六、布置作业。
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17司马光。
没有慌。
勇敢、机智。
举石头砸缸。
李志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直观认识平面图形角,初步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有大小,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
2.结合直观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形成角的正确表象,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图形王国中的一个新图形——角。板书:认识角。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1.联系实物,直观认识角。
(出示情境图)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角。瞧,两个小朋友在做手工,你能从这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生找,并指出在哪)2.课件演示,抽象出数学中的角。
师:我们把这些角请出来(课件演示),这就是我们数学上的角。3.认识角的各部分组成及名称。
(1)请大家仔细找一找,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2)课件演示。
5.辨角(完成想想做做1)6.数角(85页想想做做2)。
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关键要看什么?角其实是平面图形中的一员,现在请大家数数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并做上角的记号。
三、动手实践,深化理解1.认识角有大小。
第一次玩角(体验角的大小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第二次玩角(会比较角的大小)。
请学生做一个比老师的角大,讨论怎么样才能说明你的角比我的大。强调比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顶点和角的一条边要重合,才能正确地比出角的大小。
第三次玩角(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2.归纳总结: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
四、拓展延伸。
一个长方形,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五、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荷花的特点。
4.引导学生想象,激发学生对荷花、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荷叶的旺盛生命力与荷花生机勃勃的样子。
教学难点:研读第四自然段内容,弄清是什么引起了作者的想象,为什么作者会想到自己与花共舞、与虫共语。
1.通过检查学生预习、加强指导训练方式落实字词、读书的教学目标。
2.初读感知环节,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进一步提升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3.在读书感悟中,采用有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借助摘抄练读,引导学生积累精彩语句。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3.选择荷花图片,制作课件。
五、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荷花图,学生观察。
2.指名说图上景色。
3.师:我们看到荷花很美。这节课,我们来看看叶圣陶爷爷是怎么写荷花的。
4.板书:12荷花。
5.齐读课题。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检查识字、写字。
(1)出示学生预习单,组织学生看看写得是否正确、规范,引导学生掌握书写规律。重点指导:6个左右结构的字,其中“挤、胀、幅、蹈、昨”要写得左窄右宽,“翩”应写得左右等宽。其余为上下结构的字,“蓬”字的草字头应将下方的“逢”字盖住;“裂”字下方“衣”应写在横中线上。
(2)学生严格按笔顺描红,间架结构要合理。
2.检查词语。
出示:莲蓬花骨朵饱胀破裂一幅。
舞蹈昨夜好梦挨挨挤挤翩翩起舞。
(1)指名读词语,重点纠正读音。
(2)齐读词语,做到正确流利。
(3)说一说自己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
3.检查朗读课文。
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师生及时正音。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大声读课文并思考问题。荷花是什么样子的?画出描写荷花美的句子。
2.学生说自己喜欢的句子。
3.指名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复习导入。
齐读课题,师问: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自己想到的词语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如: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千姿百态……)我们在来看看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
(二)理解感悟第1~3自然段。
1.默读第1~3自然段,思考:这三个自然段的内容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荷花的?(板书:清香形态姿势)。
2.学习第1自然段。
(1)读第1自然段,找出写荷花香气诱人的词。(清香)。
(2)概括第1自然段段意。(我一进公园,就闻到一阵荷花的清香)。
3.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2)画出直接写荷花形状的句子。(第4、5、6句)。
(3)这一自然段写了荷花哪几种不同的形态?从图中找出这三种形态的荷花。(半开、全开、未开)。
(4)课文用什么词把三种荷花的形态连接起来的?(有的……有的……有的……)。
(5)这段话是围绕那一句话来写的?(荷花已经开了不少)。
(6)体会“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中那个字用得好?(“冒”字既写出了荷花的亭亭玉立、生机盎然,又写出了荷叶的茂盛)。
(7)在文中画出写荷叶的句子。
这句话中写荷叶有多又密的词是()(挨挨挤挤),写荷叶颜色的词是()(碧绿),写荷叶形状的词是()(大圆盘)。
(8)这段话主要写荷花,为什么还要写荷叶?(荷叶茂盛,荷花就多。在碧绿的荷叶衬托下,荷花显得更美了)。
(9)小结:这段话主要写荷花的形状。谁能概括说说荷花的形状美在哪里?(开的多,形状各异,白花、黄莲蓬、绿荷叶,颜色美)。
(10)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并练习背诵。
(11)概括这一自然段段意。(荷花形状各异,十分美丽)。
4.学习第3自然段。
(1)理解“姿势”一词。
(2)看图说说白荷花有哪些姿势,用一个词概括。(板书:千姿百态)。
(3)为什么说画家如果能画出这一池荷花真了不起?(所有的荷花都很美,各有各的样子,而且它们的样子不时在改变。画家要画下来是不可能的。课文这么写是为了说明荷花姿势美)。
(4)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5)练习背诵第3自然段。
(6)概括这一自然段段意。(白荷花的姿势很美)。
5.学生齐读第1~3自然段。
(三)精读感悟第4~5自然段。
1.默读课文,讨论:这两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学习第4自然段。
(1)面对荷花池,作者想到了什么?
(2)想象中的“我”美吗?美在哪里?(静态美: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光彩照人;动态美:一阵微风吹来,与一池的荷花一起翩翩起舞,十分美丽)。
(3)蜻蜓告诉“我”飞行的快乐,小鱼告诉“我”做的好梦,这些说明了什么?(它们生活在荷花池里十分快乐)。
(4)为什么“我”过了好一会儿才想起自己不是荷花,而是在看荷花?(荷花太美了,“我”看得入迷,把自己都忘了)。
(5)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6)练习背诵第4自然段。
(7)概括第4自然段段意。(“我”看着美丽的荷花,觉得自己仿佛也变成了一朵白荷花)。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四)回归课题,总结全文。
1.师:让我们再一次仔细地看一看这美丽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荷花?课件呈现多幅荷花图片并播放背景音乐,学生无拘无束地观看和想象,体验美感。
2.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用“荷花,__________!”句式说。(如:“荷花,你的清香是那样迷人,你的形状是那样美丽,你的姿势是那样动人!”)。
(五)拓展延伸,读写训练。
1.背诵自己知道的有关荷花的诗句。
2.读读课文,结合生活中你看到的荷花,画一幅“夏荷图”。
教学依据: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六册第四单元第12《荷花》。
设计思路:这篇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按看荷花的顺序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全文内容不多,意境却特别美,把一池的荷花写活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课文语言优美,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欣赏句子、感受大自然之美。凭借图文,引导学生观察、朗读、想像,遵循“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的基本策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积累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中“冒”、“饱胀”、“挨挨挤挤”等词语运用的精妙。
能力目标:
通过看图说话、写话练习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情感目标:
1、过自主探究,交互合作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2、通过看图,读文,展开想象,品味词句去欣赏荷花的美,从而加强语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第二自然段,品味词句;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2、想象荷花图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荷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荷花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录像导入,直观激趣,进入课文情境。
1、播荷花录像。
2、描述自己最喜欢的那朵荷花。
二、读悟结合,突破重点,学习第2小节。
是啊,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简直就是一大幅画,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这幅画是什么样的呢?还是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
1、自由读第2小节,划出你认为最美的句子,多读几遍,说说自己的感受。
2、交流收获,结合指导朗读。
a、板画理解“挨挨挤挤”。
b、换词,体会“冒”。师:大家想想“冒”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
(长、钻、伸、探、露、冲)。
师:自己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高高地、痛痛快快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地……)要求学生分别把这些词语填在原句中去,再来读读体会。
出示课件:
想像写话: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
(组织学生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写后全班交流)。
例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的空气。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进行时装表演。
师: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丽了。正像同学们所讲的那样,这是一种喜气洋洋的美!这是一种生机勃勃地美!
c、表演品味荷花的三种姿态。
课文中一共描写了几种姿态的荷花?连起来读一读。
4、根据板画背诵第2自然段。
三、以演促读,读中想像,学习第4小节。
过渡:听着听着,想着想着,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配乐范背第四自然段,美吗?想读吗?那就美美地读吧,可爱的荷花仙子们。
1、指名个别读。(配乐朗读,其他学生随音乐翩翩起舞)。
2、数人齐读,边听边配以动作。
3、语言训练:
蜻蜓蜻蜓,你刚才跟荷花仙子说什么啦?
小鱼小鱼,你刚才跟荷花仙子说什么啦?
还有,其它的小家伙都躲到哪儿去了,你不想跟荷花姐姐说些什么吗?
4、熟读成诵。
四、挖掘文旨,实践中求发展。
1、说说画家是谁?
2、展示数幅各色荷花图片,引导学生说说你还有哪些好办法来夸夸荷花,夸夸大自然。
3、交流。
四、抒情表达、总结课文。
1、师:让我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看看这美丽、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的荷花、动人的荷花。
可按句式:“荷花!”。
例如:荷花!你美丽动人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2、师:同学们,当荷花的美丽永驻我们心房的时候,让我们根据课文内容来吟成一首小诗,将美丽多姿的荷花,无私奉献的大自然,忘我陶醉的作者一起融入我们的情感,一起享受美丽!
师生共同吟成《荷花》。
荷花。
清早公园闻花香。
荷花冒出圆盘间。
一池美丽活似画。
身穿白裳舞翩翩。
蜻蜓小鱼来问候。
忽记看荷不是花。
六月花神绽笑脸。
自然神奇我爱她。
五、拓展练习。
站在荷花池边,假如你是小导游,你会说些什么?假如你是小画家,你会画些什么?
假如你是歌唱家,你会唱些什么?假如你是小诗人,你会写些什么?
假如你是……你会……。
《早》是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以物喻人的散文,以前课题为《三味书屋》,作者吴伯箫。本文很贴切农村孩子的生活实际,教育意义也十分深远,我对于本课的教学,感受颇深。文中的主人公——鲁迅,学生对他的了解要么是他的一些作品,要么是他的某些名言,而本文则带学生走进他的童年,和同学们一样求知的童年,进一步去了解小时候的鲁迅。在本文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
在作者的整个访问过程中,随着地点的不断转换,观察点的不断转移,学生理解起来很抽象。于是我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有关地点转换的词语,绘一幅行走线路图,其中三味书屋陈设的叙述,结合方位词在课文的擦图上标出方位,用序号标出所写物件的先后顺序。在学生们的努力下,课堂教学中,学生所作的图及所标顺序虽然不尽人意,也有弄错方位的,但是大体是合理的。在进一步的教学探讨中,我加以简笔画板书,学生很快就理清了行走路线和观察顺序。在找鲁迅的书桌时,有少部分同学找错了,我以寿镜吾先生的座位为中心稍加点拨,东南西北一标出来,同学们就都找到了,即擦图左上角那张。随着教学的深入,梅花随之出现。在梅花的分析学习后,学生对梅花有了更深的认知,也深深地爱上了它。我让学生欣赏了一些梅花的图画后,让学生也画一画梅花,结果效果超出我想象的好。就这样,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得以提高的同时,也让他们得以作画练习,使学生在轻松学文的同时,美育也得以应用。
二、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
“岁寒三友”学生都熟悉,梅花从古到今都被世人所喜爱,它以颜色美、形态美、品格美令我们敬佩。在二十四番花信风中,一侯就是梅花,它开得最早,不惧严寒,独自争春,首先就让学生在了解梅花的基础上学习并具有梅花一样的品格。紧接着进入鲁迅书桌上刻的“早”子的来历的学习。小时候的鲁迅,一次特殊的迟到,在先生的教育下,他决心从此要早到,并时时早,事事早。学生们从鲁迅身上就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成长在幸福的今天,也争做时时早,事事早,用功读书。可是,却不能随意在课桌,墙壁,树木等上面刻字,要爱护公物,爱护环境,要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特别是鲁迅父亲病重,小小年纪,在用功念书的同时,他又是帮家务,又是当东西,又是抓药,很累,很懂事。学生们讨论后,也要做一个体贴父母,尊敬长辈,热爱劳动的好孩子。
三、以物喻人,争做“东风第一枝”。
在分析文中的物“梅花”与人“鲁迅”的相同之处时,以梅花“开得早”来赞美鲁迅的“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教育学生们要像鲁迅一样,要像梅花一样做“东风第一枝”。不仅如此,梅花和鲁迅难道只是“早”子相同吗?进一步的探讨后,得出梅花敢于迎风傲雪,鲁迅敢于同反动派作斗争,他们都是顽强的;梅花的盛开预示着春天的到来,鲁迅为民族的解放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他们都是“光明的使者”。回到课堂来,学生们应该怎么做呢?讨论后,得出在学校做一名好学生,在家里做一个好孩子,努力学习,学好知识和本领,长大了去建设祖国,建设家乡,把爱回报给社会。
我们校长说过:“一课即使不能几得,一得也足也。”是啊,积沙成塔、集腋成裘。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有法,但教无定法。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们都各显神通,妙招无穷。对于农村教育,还很原始,但是我们要尽量地运用好现有的教育资源,最大力度地培养祖国的花朵,今天的小树,明天的栋梁,让孩子们健康活泼地成长。这就是我们一名教育者的天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一、教学内容:
这是一首描写雨后儿童嬉戏玩耍的诗歌。先总写广场上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然后集中写兄妹俩在雨后玩耍时的快乐。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完成能读、会读和读好的过程。
2、掌握要认的生字和课文中的部分其他生字,体会夏天雨后游玩嬉戏的欢快心情。
3、鼓励同学们读而优则背,试着背诵。
三、教学重难点:
1、掌握要认的生字是重点。
2、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主学习,朗读认字,读出愉悦的心情是难点。
四、教学构想:
不必细细思量,就是以读为本。设三关,要求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识字、理解与想象穿插其中。层层递进,引人入胜,达到能读、会读和读好的目的。
五、教学准备:
录像、实物投影器。
六、教学过程:
(一)引子。
出示录像[夏天景色]。
夏天到了,你们高兴吗?
屏幕出现几个词语:雨后广场糟糕……糟糕!
学生活动:根据提示的词语,想象一段夏天里发生的故事。
[设计意图]先打开学生思维和想象的大门,引起学习兴趣,如果有的学生读过这首诗歌,按照本诗的内容去讲故事,那也很好,顺势引导。
(二)课题。
中国著名的作家冰心奶奶写了一首有趣的诗歌《雨后》。
(三)朗读第一关:正确朗读。
1、学生活动:自由朗读儿歌,自学不认识的字。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特别强,特别是已经到了二年级下学期,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非常高,因此,完全不必老师扶持,该放手时就放手。
师巡视参与,表扬查字典的学生、小组合作识字的学生和其他采取新颖有效的学习方式的学生,给其他学生启示,使学习方式更加多样,更适合自己。
2、通过学习,你们认识了哪些字?给大家讲讲吧!
操作方式:找同学当小老师,把自己学会的字讲给大家听,教师相机点拨,有重点地指导几个比较难认的字。
3、勇闯朗读第一关,朗读要求:正确。
学生活动:自由参赛朗读,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读的特别好的同学往往会独立朗读,不太自信的同学可能以小组为单位参赛朗读,自由的朗读形式可调动每个学生的朗读兴趣。
操作方式:学生互评时的标准围绕“准确”展开:读音是否准确,有无丢字落字。
(四)朗读第二关:流利朗读。
1、喜欢读这首儿歌吗?为什么喜欢呀?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把诗歌读熟了,读流利了,就更喜欢了。
再闯第二关,朗读要求:流利。
屏幕出示儿歌,学生跟着读,老师也跟着读。
操作方式:一节一节的出现,如果一遍读的不熟练,就再读一遍,第二遍要求大声朗读。
(五)朗读第三关:有感情朗读。
1、老师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一段儿歌。
其他同学评价老师的朗读。
2、闯入第三关,朗读要求:有感情朗读。
学生活动:每小组选取其中的一段儿歌,合作表演小品,要求:生动有趣。小组表演哪一段,其他同学就朗读哪一段。
[设计意图]学生的表演把课文的情景再现出来,更重要的是把雨后哥哥妹妹痛快的心情调动起来,再来朗读,更加有感染力。
(六)附加关:背诵。
1、刚才那么精彩的朗读,让许多同学都手舞足蹈,如果能背诵儿歌,相信你们一定表现的更棒!试试看吧!
学生活动:背诵儿歌,老师和学生一起试着背诵儿歌,互相鼓励。
七、教学结束:
作业:
如果在水中滑倒的是你,你的爸爸妈妈会怎样做呢?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设计理念: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必须十分重视指导学生读题、审题,引导学生猜测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确定学习的目标,引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审题。
1、板书课题。
2、谈话。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听课文录音朗读,一边听一边思考上述问题。
2、读后交流。
3、再读课文。
学生回答后,小结。板书:位置名字来历。
自然风光珍禽异兽。
人间仙境。
【这一步,主要是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段落。教学的思路是顺畅的。】。
(三)教学生字、词。
过渡:刚才大家通过听读、自读,解释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为了更好地阅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地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1、学生自学。
2、检查交流。
3、钢笔描红。
【生字教学中,也有一个怎么发挥学生主动性的问题。大家也要坐很好的研究。】。
(四)播放课文录像。
过渡:九寨沟是一个旅游胜地。在那里不仅有优美的自然风光,而且有许多珍禽异兽。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九寨沟的录像。
(五)总结。
【这个总结很重要。让学生自己总结,又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六)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3、搜集九寨沟的有关的资料。
在这堂课中,我能体现课改新理念,灵活驾驭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较充分的发挥。
1.善于创设情境,使拼音教学情境化、生活化。
(1)一开始,我用歌曲导入法,与学生边歌边舞,在美妙的歌声中走进拼音王国。
(2)充分利用情境图,把学习内容有效地整合起来,既有利于学习拼音,帮助记忆字母的音和形,又增强了学习兴趣。
(3)通过游戏和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调参与,如:用火柴棒和红线摆一摆字母,记忆字形。做游戏“摘苹果”,苹果背面注有音节或字,读对了苹果就是他的。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情感都得到了升华。
2.善于使用激励手段,使课堂气氛轻松、和谐、愉悦。
“教师要想得到儿童方面的生动活泼的反响,归根到底取决于他对儿童的态度”(柴可夫斯基语)课堂上,我热情的语言不离口,如:“你真棒!太厉害了!哇,你真行!”等,加上一个向他们竖起的大拇指,一个个鼓励、赞赏的近乎夸张的表情,时时撞击着学生无拘无束的心灵。
此外,音节的拼读比较枯燥,我就采用夺红旗比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赛,比一比哪一小组夺的红旗比较多。学生的竞争意识立刻得到了张扬。
3.注重引导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得到发展。
(1)让学生自编顺口溜,学生会编“像个2字zzz,像个半圆ccc……”
(2)在教学第一组音节的拼读之后,我让4人小组合作,利用我课前发下去的音节卡片,一起学着拼读第二组音节。虽然,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不是很强,但他们的合作意识开始了萌芽。
1.常规培养需强化。
学生年龄小、自制力查,需要时时刻刻做出有效的引导、调控。特别是对于一两个比较好动或特别内向的学生,还需多费苦心。合作小组的构建、强化也有待于提高。
2.难点的突破还不够。
三拼法一直是拼音教学的难点。虽然前几节课一直学习三拼法,但学生很容易忘记。本节课中,我的示范不够多,学生的练读还不到位。
在今后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探索,以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春雨》的意思,感受作者赞美春雨的思想感情。2.“乃”“随”的笔顺要掌握。教学重难点:掌握“乃”“随”的笔顺。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揭题: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古代诗人为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而写的两首诗。板书:古诗二首。
二、自读古诗。
1、解题:《春雨》是唐朝大诗人杜甫写的。原诗有八句,这里节选其中的前四句,说的是春雨的特点。
2、自读古诗。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nai。
sui。
run。
乃
随
润
2、指名读:注意润的音。
3、自学生字的开,借助笔顺记住“乃”“随”的笔顺。
4、在书上描红。
四、品读古诗:
1、指名朗读。
2、看图细读。
3、理解生字的意思:
当:正当,就在乃:就。
潜:暗中,悄悄地。
4、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1)指名读“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2)指名试说诗意。(3)师:“春雨”好像知道什么季节最需要雨水,春天一到就下起来了。(4)诗人为什么说它是“好雨”呢?(来得及时)(5)齐读第一句诗。
(6)指名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7)指名试说诗意。
师:春雨在夜间,乘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洒落,细密无声地滋润着万物。(8)齐读这两名诗。
三、指导朗读。
1、指出重点的词语:“好”、“知”、“当乃”、“潜、细、无”
2、教师范读后学生练读。
3、指名读。
4、试背古诗。
四、写字:
学生自练描红“乃、随、润”三个生字。
第二教时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学会“晓、眠、觉”三个字,知道这几个字在诗中的意思。
3、初步理解诗意,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掌握晓的字形。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背《春雨》。
2、默写:乃、随、润。
二、揭题:板书:春晓。
解题:晓:早晨。
春晓:春天的早晨作者:唐代诗人孟浩然。
三、读古诗,学生字。
1、指名读古诗,其余同学画出生字词。
2、出示生字词让学生自学:
春眠。
不觉晓。
啼
3、检查自学情况。
4、师范写“晓”学生在书上描红。
四、细读古诗:
1、看图读古诗,试说古诗的意思。
2、理解单字的意思:眠:睡觉。
不觉晓:晓指天亮。不知还、不觉天就亮了。间:听到。
闻啼鸟:闻鸟啼,听到鸟的叫。
3、理解诗意:
(1)指名读第一句。
(2)讨论:联系单字的意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一、二两行诗。(5)指名读。
三、四两行。(6)这两句写什么时候的事?昨天夜里听到什么?想到什么?师:花儿落了,春天即将离去,这春光多么可贵,多么值得珍惜呀!(7)齐读这两句诗。
4、总结: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一个雨后早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爱春、惜春的真挚感情。
四、指导朗读:
1、指导朗读节奏、韵律。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3、老师范读。
4、学生自练。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五、指导背诵。
1、自由练背。
2、配音背诵。
2、复习生字词,指名读下列词语。
3、借助上面的词语,说说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学生自由发言)。
二、导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师:天和地还没有分开之前,宇宙到底是怎样子的?(学生发言)。
3、抓住重点词语:混沌一团 大鸡蛋等让学生想像宇宙当时的情景。
三、品读第二自然段。
1、小组读,想一下盘古是怎样的一个神?从那些语句可以看出他的这些特点?(提问学生)。
2、找出文中的盘古开辟天地的动词,并找出文中的反义词。
3、让学生体会到开辟天地的艰难,以及体会盘古对光明的向往。
四、齐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1、师:天和地之后,盘古是不是从此高枕无忧呢?他又是怎样做的?(学生自由发表)。
2、从那些语句可感受到盘古的意志坚定呢?盘古在你心中树起了怎样的的形象?(学生自由发言)。
五、分组读第六、七自然段。
1、当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时,盘古已经在天和地之间站了几千万年,这时的盘古已经——学生答:精疲力竭。临死的时候,他面带着微笑,把他的身躯奉献出来,化生出万物。面对他这样的举动,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感触,说给大家听。
2、抓住精疲力竭、含着微笑,让学生体会盘古面对死亡毫无畏惧,对自己所做的一切无怨无悔。
3、当盘古的身躯化成万物的时候,想像一下世间万物的美好。
六、齐读最后一段。
让学生明白具有总结全文的作用,在平时的作文中,也可以参照一下课文的写法。
七、延伸。
说说你们还积累哪些神话故事,把它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八、板书设计。
神力 身躯。
混沌一团 化生万物。
1、通过朗读,感悟艄公战胜惊涛骇浪的英勇无畏和高超的技艺。
2、由对艄公的敬仰和赞颂内化为自我要求。
3、学生有看得见的进步。
powerpoint。
一、渲染黄河气势营造活动环境。
(出示相关词语。)。
看到这样的画面,你们一定有话要说,想说什么吗?
(出示填空:“这就是()的黄河!”)。
2、是的,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一些真切的感受,真切的感受最能震撼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一起再去回味一下上节课读到的一句话。女同学先读,男同学再读,最后全班一起读。(出示课文。
第1。
小节)。
(女生读,男生读,全班读。)。
3、(1)是的,这样的黄河怎能不令作者胆战心惊呢!那黄河上小小的羊皮筏子更是牵动了作者和我们的心。打开书本,读读2-5小节。
(学生自由读。)。
(2)读完这一段,一定有一些词句在牵动着你,有哪些呢!再默读一下,一边读一边把它画下来。
(“小小的”与“整个儿”;……)。
(3)此时作者的心情是提心吊胆的。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自己的感受,是同学们读了课文后体会到的,我觉得应该通过朗读展示出来,好吗?先自己读一读,一会来展示你们朗读的精彩。
(学生自由读2—5小节。)。
指名朗读,相机评价指导。
(4)看来,这小小的羊皮筏子确实在牵动着作者的心,再读读第2-5小节,你肯定有话要说!
(出示填空:()——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可以用文中的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
二、展现人物情态映衬信赖心理。
1、现在老师要问一问,皮筏上的乘客和这位同学凭什么能谈笑风生?
(因为艄公有很好的掌筏技术,乘客们对艄公很信任。)。
2、那艄公凭什么赢得了乘客的信任?
(相机板书: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
3、从哪儿可以看出来?找到了吗?能具体说说吗?
(学生读书上相关文字。)。
三、
收篇点明题意揭示“主人”内涵。
1、三读最后一小节——。
(1)羊皮筏子之所以能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那是因为读——。
(生齐读最后一小节。)。
(2)之所以羊皮筏子能在汹涌的黄河上鼓浪前行,那是因为读——。
(生第二次读最后一小节。)。
(3)之所以乘客能谈笑风生,那是因为再读——。
(生第三次读最后一小节。)。
2、再读最后一节(诗歌形式)——。
艄公仅仅是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吗?
这样的艄公令我们肃然起敬,让我们不由得赞颂。
(屏显:用诗歌的形式显示最后一小节)。
自由读、一组读、两组读、三组读、全班读。
此时,我们心中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谁来说?
出示填空:()——他,就是黄河的主人!
此时的语言已经汇成了一首壮丽的诗篇,这不仅是艄公战胜黄河的动人诗篇,更有艄公对黄河的一片深情,更有对黄河的热爱!
四、联系实际说身边人。
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做自己的主人。
一、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b、能力目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思维力和表现力;
c、素质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到哪吒的机智勇敢的品质和敢斗邪恶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通过一些关键词理解哪吒的机智勇敢的品质。
四、教学用具:教学课件、表演道具(混天绫、乾坤圈、斧头)。
五、教学过程:
(一)、形象导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你们看,谁来啦?(哪吒)。
2、师:谁来描述一下哪吒是什么样儿的?
3、师:你知道哪些有关哪吒的知识呢?
4、师:今天,哪吒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精彩的故事,齐读课题(23、哪吒闹海)。
(二)、初读课文,检查自学。
1、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一定要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标出段落序号。
2、反馈: 摇晃 洗澡 机灵 作恶多端。
随即 火焰 捉拿 兴风作浪。
3、师:字词我们学过了,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这个故事吧!
在很久很久以前,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作恶多端,它们有时刮起大风,掀起大浪;有时布满乌云,电闪雷鸣;有时喷出烈火,把老百姓的家禽一起赶到大海里,有时又刹那间大雪纷飞……当地的老百姓狠透了它们,可又不敢跟它们斗。这是,小哪吒他是怎么想的呢?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
4、师:结果怎样呢?
5、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最精彩的闹海的经过。
(三)、重点讲解,逐层感悟。
a、
2、“他跳进大海里,取下混天绫在水里一摆,便掀起滔天巨浪,连东海龙王的水晶宫也摇晃起来。”(点出关键词)。
3、点名读,哪吒的法宝威力无比,你读的有威力吗?
请男生读一遍,一定要读出混天绫的威力。请全体同学齐读一遍。
4、师:这时,龙王“嘭咚!”一声从椅子上摔倒在地,它吓了一大跳,连忙派出谁上去察看了?(板书“夜*”)。
b、
1、说一说:夜*钻出了水面,谁来描述一下夜*的模样?
2、想一想:夜*会和哪吒说哪些话?(同桌讨论,互相对话),点名说。
3、圈一圈:夜*跟哪吒进行了打斗,请同学们圈出你认为重要的词。(出示第三自然段)。
4、谈一谈:你圈这个词,让你感受到了什么?(点名说)。
5、演一演:通过同学的感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机智勇敢的小哪吒,谁能对照课文,将这段精彩的片段演出来了?(分小组合作,点名上台表演,用自备的工具)。
6、读一读:小哪吒真勇敢,真机智,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体会一下吧!读。
7、看一看:我们知道《哪吒闹海》是选自《封神榜》,让我们看看电影里哪吒与夜*的精彩打斗场面。
8、放电影片段,师:夜*被打死了,原来它是一只癞蛤蟆。板书:“打”
(四)活学活用,自学课文。
1、师:龙王听说夜*被打死了,气得嗷嗷直叫,于是,他派出谁去捉拿哪吒的?(板书“三太子”)。
2、师:刚才,老师教同学们用圈关键词谈感受的方法学习了二、三自然段,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来自学第四自然段。开始。
3、检查自学:
a、电影片段(龙三太子气势汹汹地跳出水面),出示“你打死我家夜*该当何罪?”
点名读——女声读——男生读——齐读。
b、学生自由谈自己圈出的关键词的感受。
c、齐读这段。
4、让我们再来看看精彩的打龙三太子的场面吧!(电影片段)[板书“打”]。
5、师:哪吒打死了夜*,又打死了龙三太子,“从此,一起读……”
(五)创造想象,巩固新知。
1、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哪吒闹海〉这篇课文,我们认识了 龙王父子,也认识了 的小哪吒。
2、师:朱老师发明了一种机器,叫“时光隧道”,我们有幸从古代请来了哪吒。下面,请同学们自由组合,一个扮演哪吒,一个扮演现在的小记者,想一想,他们俩碰在一起,会怎样对话呢?开始。
3、学生反馈,教师相机评价。
(六)作业拓展,个性发展。
1、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好朋友,此时,你想对他说什么呢?请写一句你最想说的话。
2、师:同学们都很喜欢哪吒,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赞美哪吒。(你可以唱歌,可以画画,可以演奏,可以做手工……,自由选择)。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观书有感》所描绘的景象。
4、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和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从读书中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背诵古诗导入我们经前学过哪些古诗?同学们在课外又学会背诵了哪些古诗、现在请同学们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
刚才大家背诵的古诗中,有没有宋代诗人陆游的诗呀?
二、学习《冬夜读书示子聿》。
1、简介陆游。
2、解题,释题。
示:指示、训示。子聿:陆游的小儿子。题意;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
3、初读指导。
(1)教师范读,学生画出生字。
(2)学生读生字,认读并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学生试读诗文,把全诗读通、读顺。
4、理解前两行诗句。
这一行的意思是: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取得成就。(3)朗读前两行诗句,把第一、第二行的意思连起来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做学问要不遗余力地下苦功夫。
5、理解第三、四行诗句的意思。(1)读第三、四行诗,理解“终”、“绝知”、“躬行”的意思。终:到底、毕竟。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躬行:亲自实践。
(2)说说第三、四两行诗的意思。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究还是不完善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通过实践才行。(3)体味第三、四句的含意。
第三、四两句表述了知与行的关系: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
6、指导朗读,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1)、听录音。(2)、自由练读。(3)、指名读e评价e再读。
(教师点拨学生在朗读中细心体会知与行的关系)(4)、齐读。(5)、指导背诵。
三、作业。
1、背诵并抄写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
2、课外自学一两首没有学过的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有感情地朗读。
2、背诵古诗。
二、学习《观书有感》。
1、按自学提纲自学古诗。
出示投影片:自学提纲:
1、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借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词语“鉴”“徘徊”“渠”“如许”等,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记下不懂的问题。
2、交流自学情况。(1)、配乐范读。边听边思考: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重点:
准确理解一些词语鉴:镜子。徘徊: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诗中指天光云影映在水塘中闪耀浮动。渠:它,指方塘。如许:如此。
理解“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思。边读边理解边想象。
质疑--------解疑。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1)看图,听录音,进一步感受诗的意境,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2)学生自由练读。(读中领悟: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些清澈那样,人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变得更加聪明)(3)指名读。(4)练习背诵。
三、学习本课生字。
1、记忆字形;说一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聿”“鉴”“徘徊”这几个字的。
2、正确书写:你认为哪个容易写错,给大家提示一下。
3、练习书写。
四、由学生推荐课外自学的古诗。
1、分组互相交流收集的古诗。提示:先读读古诗,说说作者是谁。还可以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诗句和意思,最后和大家读一读。
2、请。
二、三名同学当小老师,向全班同学推荐古诗。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课文。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生活,培养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观察、启发他们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学生农村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3—4)。
1、出示课文录像:
(放录像,学生欣赏)。
2、交流:(农田、小河、五颜六色的野花、小朋友在采野花、喂猪、挖野菜)。
说得真好,说明小朋友看得很细心,那么看了这段录像,你们感觉怎么样?(景色很美、小朋友很开心)。
二、初读(4)。
1、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边听边展开想象的翅膀,等会把你的感受告诉老师。
2、播放配乐朗读——生说自己的感受。
3、打开书自己大声地读读课文,你特别喜欢的那个小节多读几遍。
指名学生读自己最喜欢的小节——生评价。
三、细读。
1、学习第一节:(10)。
(1)乡下孩子在他们的爸爸妈妈眼里是什么样的呢?
谁来读第1小节?(出示)。
老师听出来了,真是个可爱的孩子。
(2)请大家自由读读第一小节,看哪个小朋友能最先完成这个填空:
示:乡下孩子是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
指名回答——齐说。
(音乐停),小朋友,这时候你感觉怎么样啊?(学生说)。
是呀,在妈妈的怀里,孩子多象一只欢快的小黄鹂呀!
对呀,和爸爸在一起的时光是多么快乐呀,刚才老师还看到有的小朋友边想边露出了笑脸,多灿烂呀,真象那盛开的野菊花,美极了!
(5)让我们伴着音乐再次感受乡下孩子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贴“幸福”)。
——拿起书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读第一小节。
2、学习第2、3节(15)。
(1)乡下孩子的生活可有趣啦!请小朋友自由读读。
2、3小节,看看他们平时都做些什么?
(2)指名一对小伙伴读(评价)——生回答,师相机画出。
(3)假如你是乡下孩子,在这些事中你最喜欢做什么?为什么?
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还有谁也喜欢读的,一起读读。
(4)小朋友,(师指图)除了课文上的这些事,你还想做些什么呢?
(采野花、拾稻穗、割青草、逮蚂蚱„„)。
(5)采了野花,拾了稻穗、割了青草有什么用呢?你能照着课文里的样子也来说一说吗?
出示:采一束野花,____________________。
拾一把稻穗,____________________。
割一篮青草,____________________。
捉几只蚂蚱,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朋友看着图自己练练看,指名说。
(6)刚才我们是一句一句说的,现在你能连起来说两三句吗?
说的真好,相信小朋友会把第2、3小节读得更好,让大家仿佛看到乡下孩子们那有趣(贴)的生活——齐读。
3、学习第四小节(3)。
请读读最后一小节,用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
齐声有感情朗读第四小节。
(2)出示“旷野”词卡,师述:“旷野就是空旷的原野。”指名读好词语。
(3)农村虽然没有城市繁华,但是这里有阳光,有旷野,孩子们多快乐呀。
谁再来读第四小节。——男女生比赛读。
四、再读,背诵(4)。
1、乡下美,乡下的孩子更可爱,喜欢乡下吗?让我们一齐读儿歌,把你的喜爱读出来,加上动作试试,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我们就是乡下孩子,让我们一起把这首儿歌读好。
2、这么美的儿歌能永远记在脑海里该多好啊!
小朋友自己试着背背——指名背——齐背。
五、小结。
今天老师带你们到乡下去游玩了一番,感受到那里的孩子们生活(贴)是多么幸福、有趣、快乐,真让人羡慕。
六、作业:
建议小朋友利用节假日,去周围走一走,看一看,把你看到的有趣的事告诉大家。
上一篇:如何用制作简历封面(优秀23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