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财会类论文?

如何写财会类论文?

第一,关于选题的方法。选题是开展研究工作的第一步。这一步迈得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后续研究是否能取得预期成效。就硕士研究生而言,在选题中主要存在着两个认识上的误区。一是不善于自己去发现问题,对哪些问题值得研究、是否适合自己研究等把握不准,从而产生了依赖导师为自己点题、命题的心理;二是不清楚什么时候应该选题,往往把选题视为一项单纯的阶段性任务,为了选题而选题,却没有真正把选题当作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与日常学习同步的过程。上述两方面认识上的偏差无疑会对选题的态度和选题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加以纠正。如何纠正呢?这首先就需要树立起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兴趣专长去选题的意识,而不能过分依赖导师的安排,并且要将选题寓于整个学习过程之中,而不能将它作为一项独立于学习之外的任务。在此基础上,注重以下三点对选题来讲也显得至关重要。 一是要注重当前几乎没有人提到但现实环境又特别需要涉及的问题。如新经济的出现就为我们提出了新经济与会计,新经济与财务等一系列的课题,在每一个课题中又包含着许多具体的内容分支,这些都是一些新兴的领域,亟待去加以深入研究,自然也具有较高的选题价值。 二是要注重已有学术研究的

相互争论及内在矛盾。一方面在不同学者就某一问题发生争论时,要善于寻找出争论的原因、背景、焦点,并就此加以思考和研究。另一方面对某些著名学者(或研究机构)在阐述学术问题时前后相互矛盾的地方,要善于捕捉、发觉,并对其加以完善修正。 三是要注重对理论的发展及其变化发展后所带来的现实影响。研究的过程不仅仅是理论运用的过程,而且更是理论发展的过程。根据现实条件的变化来发掘既有理论的不足,并提出充实和完善的设想是在研究当中应该培养的一项专业素质。这项素质的养成将在很大程度上推进我们选题的深度。同时,对发展变化后的理论如何用来指导政策的制定和实践的开展也是值得密切关注的问题,对此应该多加思索,以便拓展研究的空间。 第二,关于收集资料的方法。对于资料的收集主要涉及到时间的安排和方法的选择两个方面。在时间的安排上,也要像选题一样将资料收集寓于学习过程之中,也就是说关键要靠平时积累,而不能仅仅指望写作之前的临时寻找。从某种程度上还可以认为,平时学习当中收集资料其实也是一个对问题认识加深,对选题思路拓展的过程,在很多情况下,当学习到一定阶段,资料收集到一定程度时,对某些问题便会有一定的了解与掌握,下一

步的研究方向也就逐渐明朗,要选择的题目也能基本确定,甚至行文的框架都可以大致形成,而并不需要再为了某项研究、某篇文章去专门做大量的资料寻找工作(当然一些大型的研究课题不包括在内)。 这样,边进行学习、边收集资料、边着手选题,三者同步进行,效率自然会明显提高。在收集资料具体方法的选择上,我的建议是做卡片,把欣赏的文章,闪光的结论、精彩的论证记下来,并注明出处,像编制图书馆的查阅目录那样分门别类地归集好。这样再多的资料也能收集得井井有条。  除此之外,对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资料也要加以留意:一是各类《年鉴》上的数据资料。这类资料的全面性、综合性、权威性较强,具有较高的引用价值。二是网上资料。网上的信息容量大,更新速度快,获取便捷,是现代社会一条很重要的资料来源渠道。同时,在网上还可以与一些名家、学者进行直接的对话与交流,从中也能获取大量用其他方法难以求得的资料或信息。三是他人的文章或书籍后面摘录的参考资料。这类资料一般都是作者在研究过程中精选出来的,对于相关问题的再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第三,关于研究的方法。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演绎与归纳的方法,另一类是规范和实证的方法。

就演绎与归纳两种方法而言,前者是指由一般到具体,从基本的原理开始慢慢将其推演至具体适用的各个方面,后者是指由具体到一般,从具体的实例开始渐渐概括出一个普遍适用的结论。在具体研究当中,有将两种方法综合起来运用的,也有单独使用其中一种方法的。综合起来运用有理有据,说服力较强。如果单独采用,则在演绎的过程中要强调说理透彻,在归纳的过程中要注重论据充分。尤其是在运用归纳的方法时,一定要防止以点盖面、以偏概全的现象。 就规范和实证两种方法而言,前者主要是运用推理来回答“应该是什么”这类问题,后者主要是依据事实来回答“是什么”这类问题。目前在西方,无论是经济学研究还是会计学研究,绝大多数都采用实证的方法。如美国的《account review》是世界上第一流的会计杂志,其中都是实证性研究文章,没有实证研究的内容就不予发表。在我国,虽然传统的规范研究方法仍然占主导地位,但由于受国际趋势的影响,实证的研究方法也逐渐被引入。于是,这首先就要求我们对这两种方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于实证研究,它的最大优点就在于把结论建立在客观的数据基础上,因而是可验证的。但是它的正确、合理性也必须建立在以下三个

上一篇:工作报告的写法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