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个高雅又文采出众的奇女子,更是公私分明的好管家。
在她做管家的那段日子,她的能力让所有人都折服。
在凤姐生病的那段日子里,王夫人将荣国府的大小事都交给了探春等人打理。但是在探春当管家不久的一段时间,就发生了赵姨娘大闹一事。按贾府的惯例赵国基去世,其家人只能得到二十两银子,但赵姨娘私心过重,眼见的自己的女儿,当管家就想到多给一些银子。因此,跑到探春那里跟她争论,但是探春做到了公私分明,坚守贾府的惯例,即便是凤姐指派人来说,可以多给几两银子,她依然坚持了自己的立场,这种公私分明的做法,让凤姐一直很赞赏,她有着男儿般的气概。
探春的高雅从她所写的东西里就可以看出来。
贾政外出学差,贾宝玉在家里无所顾忌,整日同姐妹们打闹不顾学业。贾探春就发请帖组织作诗赋情的活动,所发起的请帖内容让宝玉对她评价甚高,说是三妹妹的高雅,如今算是见识到了。贾探春 身上的才华都可以宝钗姑娘进行学问探讨,而且她们两个也经常在学问上做见解。就连文才不错的黛玉对贾探春的评价也是非常的高。
虽然身为女子并还是庶出,依旧是心怀志向的奇女子。
虽然说贾探春是庶出,母亲是赵姨娘。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柔弱的女子,她同样依旧是心怀高远志向,有着像男儿般一样的抱负,从做管家的那段日子里,管理方法让所有人折服,更是让所有人看到了她的能干和聪明。也是因着自己的能干和才华,让她在贾府这个大家庭里面脱颖而出。
这也说明贾探春是个才华兼备且又有勇气的奇女子。
胸襟阔朗 精明志高 ——贾探春形象分析 内容摘要:作为金陵十二钗之一,贾探春性格开朗、大方,才情高且有这自己的一番抱负,是个有政治家风范的小姐。《红楼梦》中关于探春的故事情节主要有探春组织诗社、探春治家、探春说抱负等,件件事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本文以这些事为佐证,涉及探春的性格、观念、才华、抱负、能力等各个方面,以及笔者对探春结局的看法,较为全面的阐述了探春这一人物的闪光之处。 关键词:探春 性格 才情 能力 结局 《红楼梦》众多人物形象中探春是浓墨重书的人物之一。她的身上散发着一股怡人的清香,给人耳目一新感觉。她是一位妇女却没有妇女的悲天悯人,她像男人却挣脱不了妇女命运的樊篱;她有极强的理财、治家能力,却不能尽情发挥;她有自己的一丝政治豪情,但终究摆脱不了封建伦理的桎梏。在她身上凝聚着曹雪芹对完美女性品质的塑造,更寄托了他对封建没落家族进行改革的期望。研究这一人物有助于我们为贾府的没落衰败寻找病根,更有助于我们对封建伦理的进一步审视。 一、探春的总体介绍 贾探春,别号蕉下客,贾政庶出女,姐妹中排行第三。探春是贾府的三小姐,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鹅蛋脸儿,俊眼修眉,频盼神飞。这是书中对探春在贾府地位和相貌的描述。和其他的姐妹比较,她举止大方,胸襟阔朗,没有迎春的懦弱,也没有惜春的孤僻,是个大气、具有男子性格的女性,却不像湘云那么大咧咧的不修边幅。 从探春闺房的布置上看,她与众姐妹也有着明显的不同:探春喜欢阔朗,她的三间屋子连为一体,房中当地放一张桂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的法帖,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墙上挂的是米芾的《烟雨图》和颜鲁公的墨迹。和其他姐妹包括宝玉房里精致细巧的摆设比,探春房里的布置非常简单。琴棋书画在古代小姐房中,是常有的消遣品,探春房里的书画也不代表她有怎样高深的学问。在文才上,探春虽然比不及宝钗和黛玉,但也有其不凡的一套,能写出《簪菊》、《残菊》之类的雅诗,也能说出“知鬓冷沾三经露,葛中香染九秋霜。”之类的佳句。大观园中热热闹闹的诗社活动让众姐妹的才情发挥的淋漓尽致,而这一活动的发起人却是她,让人不得不认同她组织的能力和其追求风雅的心。 探春对丫头的管教特别严格,她吃饭的时候,丫鬟们在两旁鸦雀无声,其他的姐妹却做不到如此,例如迎春根本指挥不了自己的丫鬟和老妈子们,甚至会受这些下人们的气。大观园里的姊妹们,在这一点上没有一个不敬佩她的,连平儿也说:“她是个姑娘家,不肯发威动怒,这是她尊重,你们就藐视她,欺负她,果真招动了大气,二奶奶(王熙凤)也不敢怎么样。”还说,“二奶奶在大姑子小姑子里头,也要让她五分。”,可见王熙凤对她这个小姑子也很敬佩。 二、探春理财、治家的能力和她的政治家风范 在曹雪芹笔下,探春是属于大观园里正统一派的女性,正统派的女性中,还有王熙凤、薛宝钗等,而探春在其中是比较有政治风度的一个。 探春与其他正统女性极为不同的地方是她有自己一番人生抱负。她自己是这样说的:“……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心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个女孩儿家,一句多话都没有我乱说的。……”由此可见探春并不安心于做一个富贵人家的小姐或者太太了此一生。 探春的才能更多的表现在她治家理财的行动上。其一,第五十五回,探春的舅舅赵国基死了,她没有多顾及死者与自己的关系和母亲赵姨娘的哭闹,而是按照规矩给了二十两的礼钱。当然,这其中还有探春不以舅舅为亲人的因素,但也能看出她公事公办,大公无私的态度,但凡管事的媳妇姑娘,少有做到这点的。其二,她蠲免了宝玉、贾环、贾兰以上学为名义,实际上作为袭人、赵姨娘、李纨零花的月钱。虽然这件事引起了他人的不满,却没有人说句反对的话,因为人人心里都明白,探春做的是正确的。这件事后,王熙凤嘱咐平儿说“她虽是姑娘家,心里却事事明白,不过,言语谨慎,她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厉害了一层,又如今俗语说‘擒贼先擒王’,倘她驳我的事。你可别分驳,你越恭敬,越说‘驳得是’才好,千万别想着怕我没脸,和她一顶,就不好了。”可见,这个向来无所畏惧的凤辣子对探春也有所畏惧,于细微处看出她这个小姑子管家的能力与过己之处。 在和王熙凤的利益不抵触的情况下,探春又紧接着做了两件让人佩服不已的事。第一,她把每个小姐每月置办头油和粉的二两银子蠲免了,因为这些姑娘们每个月已有了二两月钱。在这里,探春发现了贾府家庭经济中存在着“买办”现象,虽然只是买办点丫头、姑娘们的脂粉,却存在很大的弊端,买办的人不是拖延送物的时间就是买些质量低劣的,让姑娘们根本没有办法使用,仍然要重买。探春免了这个钱,对姑娘们的损失并不大,倒是打击了买办们的恶势力。第二,年里,她在赖大家看见赖大花园的管理方法,认为好,就按照一样的方法派专人管理贾府的花园,每个月只要管理的人能奉呈少量姑娘们的头油、脂粉钱,花园中的收益就全属于他们的。这种甚至具有现代农业生产观念的经济方法,竟然出于一个姑娘的手中,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回目上,曹雪芹题的是“敏探春兴利除宿弊”,一个“敏”字,可见曹雪芹也对自己笔下这个三小姐赋予了极高的关注,赐予了她无比的智慧。 探春治家是由于王熙凤病了,而顶替王熙凤治家的人除了探春,还有李纨和薛宝钗,其他两个人在治家的过程中始终没有引起我们过多的注意,因为探春在这一治家的过程中做了很多兴利除弊之事,吸引了所有的目光。她见识长远,措施正确,精明、干练,毫不亚于王熙凤,也让人习惯拿她与王熙凤这个历来管家的媳妇做比较。 王熙凤理财,贪且狠,和她为人是一个样儿的。她把苛捐杂税作为收入的主要,而不发展实业,当然,这不完全是她的责任,那个社会发展的必然。王熙凤理财比较突出的还有她的假权舞弊。王熙凤放高利贷,收受贿赂,而且让家中其他人毫不知情,真是有她的一套。直到第一百零五回,锦衣府的官员查抄荣宁府的时候,在她的房中抄出大量借据,大家才知道她还有私自放高利贷这档子事。王熙凤理财是极为自私的,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填满自己的腰包。而探春理财却不是如此,探春蠲免了小姐、丫鬟多领的头油胭脂钱、免了借公子们学里零花的名义而实际上进了他人腰包的津贴、将花园派给佣人们“承包”。从这几件事,我们可以看出探春理财的作风,即极有积极意义的“开源节流”。探春节省了看起来不多的“小钱”,使用的也是极其简单的方法,但正是这种种做法,使得日渐败落的贾府“人尽其力、地尽其利、物尽其用”,有了一丝好转的气息,这样做也使上下人等对她又敬又畏。可谓两全其美。可惜这只是一线曙光,等王熙凤身体梢好,一切仍然如旧,管理上仍然收外面账房管辖,内部的改良措施一扫而空,连一线生机都没有了。 贾府里老妈子、媳妇、丫鬟众多,在这群下人中也存在着欺压,有的甚至不把主子放在眼里。例如,李嬷嬷仗着养过宝玉,时常来教训怡红院里的大小丫鬟。迎春更是管不了自己的丫头、嬷嬷们。而探春在管家的时候,就大大煞了吴登新家媳妇的威风,此后,还狠狠的打击了王善保家的媳妇。王善保家的媳妇在晴雯被逐屈死一事上有着不可脱卸的责任,平时依仗自己是王夫人的陪房媳妇而飞扬跋扈。第七十四回,王善保家的和王熙凤抄检大观园,抄检到秋爽斋的时候,探春“秉烛开门而待”,大谈家败始于自杀自灭,连王熙凤都要陪着笑脸道歉,王善保家的却不识相的连探春的身都要搜上一回,招来了探春的巴掌。这一事件,探春的不可侵犯表现的极为充分,她词锋凌厉、气势上完全凌驾于王熙凤,狠狠的教训了王善保家的媳妇,灭了这类下人的气焰,为改变贾府存在的悍仆欺主的现象尽了力。 三、封建伦理观念对探春的影响 贾府有四个贾姓的小姐,即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这元、迎、探、惜四个字通常被说为有“原应叹息”的意思,不论这是不是后人们牵强附会,大观园中姊妹们都难逃凄凉的悲剧命运,这是《红楼梦》所欲表现的要点,我们的三小姐探春既然身在红楼,她的命运也是一样难逃其悲剧性。 探春的出生是她悲剧之一。探春是赵姨娘所生,在封建大家庭中,庶出,偏生,是件很不光彩的事。这对于探春这个具有政治风度、有番人生抱负的小姐,是个不能为自己所原谅的弱点和暗疾。这个无法弥补的缺憾使得探春对人对事特别的谨慎,惟恐被别人做了议论的对象。探春和自己的母亲赵姨娘性格不和,时常闹矛盾。赵姨娘对自己这个女儿没有任何的好感,而探春对自己的母亲的所作所为也是非常怨恨。 在探春,几乎是没有把自己的生身母亲放在眼里,她自己这样说到:“……她(赵姨娘)那想头自然是有的,不过是阴微鄙贱的见识。她只管这么想,我只管认得老爷(贾政),太太(王夫人)两个人,别人我一概不管……”这样说来,探春是不当赵姨娘为亲娘的。第六十回,探春对李纨尤氏说:“……这么大年纪,行出来的事总不叫人敬伏。这是什么意思,也值的吵一吵,并不成体统”。这句话足以见得,在别人面前,探春对赵姨娘的态度依然是这样,不留任何情面,没有任何母女的感情。探春对自己的舅舅赵国基、亲弟弟贾环也是一样的冷漠,当赵姨娘质问探春赵国基去世时礼钱问题时,探春一面哭一面说:“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那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探春根本不以赵国基为亲,不难想,这也是由于赵姨娘的关系。第二十七回赵姨娘为探春给宝玉作鞋,而从不理会贾环一事和探春争执、第五十五回探春按规矩只给舅舅赵国基二十两的礼钱,引起赵姨娘大闹、第六十回探春出面调停赵姨娘因贾环要蔷薇硝惹出的打闹。一件件事都可以看出赵姨娘、贾环母子在贾府讨人嫌的地位和探春对母亲、亲弟兄感情的冷淡。 探春这样做,完全出于个人的考虑,出于封建伦理的观念。她极力想摆脱自己庶出的地位,即使是无法改变,也想通过行动来与自己的母亲划清界限,不至于让其他人看扁。她这样做博得了贾府大多数人的认同,讨了王夫人的欢心,连王熙凤都叹息道:“好!好!好!好个三姑娘!我说她不错,只可惜她命薄,没托生在太太肚里。”相信探春自己也会在暗中这样叹息自己的命运不济,不是太太的女儿。 四、关于贾探春结局的看法 关于探春的结局,在长久的争论后,基本上有了统一定论,那就是嫁到了海外成了王妃。这虽然和一般我们看到的书中的结局不同,但是续书和曹雪芹的原意不符之处不止一二,就不多讨论了,我只将前八十回里暗示探春结局的地方一一指出。 首先看第五回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判词,众所周知,这里对各个小姐、姑娘的评说暗含了她们的未来。这里对探春的判词写到“……后面又画着俩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支大船,船中有一个女子,掩面泣涕之状,也有四句写云:‘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红楼梦十二支曲子中第五首《分骨肉》云:“一帆云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山遥水远,凄凄惨惨,生死离别一般,这分明是一去不返的意思。如果像高鹗续书那样,只不过是嫁到海疆,众长辈商议嫁女的时候,不过是觉得嫁的远了些,但尚可以回家,未尝不可以接受,书的结尾处探春竟然真的回家探亲了,既然如此,何谈生死悲痛?远嫁的悲伤也许会有,但想到将来也是可以回娘家就大可不必如此,曲子的名字也不必起作为《分骨肉》了。 在七十回,众姐妹抓阄填柳絮词,探春写出半首《南柯子》再次印证了探春的远嫁。 再看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这一回里大观园的姐妹在怡红院为宝玉过生日开夜宴。行酒令的时候每个人都要抽签,抽的签上都有考语,暗寓着每个人的身世命运,这是很明显的。例如宝钗抽到的签上有一支牡丹,题曰“艳冠群芳”;黛玉抽到的签上有一只芙蓉,题曰“风露清愁”,诗云“莫怨东风当自嗟”。而探春抽到的是一只杏花,题曰“瑶池仙品”,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探春抽到签时,众姐妹都笑道:“家里已经有个王妃,难道你也是个王妃不成?”,原来,探春抽的签中“瑶池仙品”、“日边”都意味着她将成为帝王之妻,可见探春是王妃无疑了。这和注中解释“得贵婿”是一致的,贾府已是公侯之家,只有嫁入比公侯更高的门中,才可以称的上是“得贵婿”,而续书中探春只是嫁给了“镇海总制”的儿子,怎么都不能说的上是“得贵婿”。 在暗示探春结局的几处,都用风筝来象征探春,例如第五回的判词中有“后面有画着两人放风筝……”第二十二回制灯谜时,探春做的灯谜的谜底又是风筝,云:“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挥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和刚才姐妹们抽的签一样,这里个人做的灯谜也暗含着各个人的未来,探春做的灯谜,和她的“清明时远嫁”是相符的,谜底风筝不过意味着探春的将来像断线的风筝一样无依无靠。至于象征探春的风筝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在第七十回中关于众人放风筝的一段向我们摆明了一切。七十回中各人放风筝的先后次序、风筝的样式、放风筝的方式都暗寓着各人的身世归宿。像宝玉放不起来的美人风筝,黛玉将风筝一放了之,而探春放的却是一只软翅子大凤凰风筝。凤凰历来都被比做是王者之妃的,这里也绝不会是闲笔。探春放风筝过程的寓意更加的明显,两只凤凰风筝在空中绞在了一起,又一个门扇大的玲珑喜字带响鞭的风筝在半天如钟鸣的逼近也和两个凤凰绞在拉一起,且一齐飘飘遥遥的去了。探春如果不是远嫁海外,就不会是断线的风筝,而特写凤凰风筝,正暗示探春作王妃。 探春应该是海外的王妃,且只能做海外的王妃。印证元春的判词“三春争(怎)及初春景”,探春不可能超过元春,所以不可能成为本国的王妃,因此也只能远嫁到外邦做王妃了。虽然是王妃,可她是远离故国在海外小国做了王妃。按传统的观念,这正是莫大的悲剧,探春纵有天高的本事,对自己的命运无能为力。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探春,也只是整个悲剧中的一曲罢了。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 2.《红楼梦研究集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红楼梦研究集刊编委会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3.孙逊《红楼梦脂评初探》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4.《大观院研究资料汇编》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室编 5.《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上、下)》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 6.宋淇《红楼梦识要——宋淇红学论集》中国书店出版2000年版 7.俞平伯《俞平伯说红楼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8.高阳《红楼梦一家言》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2001年版
一、庶出孩子不好混
贾探春判词曰: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前面论赵姨娘、柳五儿、司棋之时,陆续已把探春形象的要点讲明。从判词可知:她是一个很精明、有能力、有抱负、有心智、善决断的优秀女子。从元妃省亲那节还知道,探春是个书法家,小楷写得极好;元春命她誊抄众才女和宝玉的诗作呈览。
说探春是才女,不只针对她的治理能力和专长爱好;更在于她的文化底蕴。前面曾说: 大观园改革 之时,探春新上任;其母赵姨娘 谋赏不遂, 即以亲情来羞辱她。此时的探春怒而不恼,对其母和众人有一番悲壮高论。探春的大意是说:
但凡我是个男人,早出了这牢坑,去外面理一番事业;到时候,自有我的一番道理。
千万别小看这几句话。
作为 改革执行者 的贾探春,对皇帝儒家治下等级制度的认识十分清楚;她明白,庶族出身之人处世为官的艰难。
所谓但凡我是个男儿、定到外面理一番事业之意,意思是说:家里没有庶子的份额,更不会有庶女什么事;若欲成人立业,只有到外面重新打拼天下。
所谓 事业 ,以中国历史观照,惊天动地的鸿鹄之志与宏业、包括各种被诬陷的谋反在内,其实多是庶子或庶民出身的英才所为。俗语 后来者居上 ,大约也包含此意。
所以断定: 探春性格的主要特征应该和宝钗一样,都是大悟之后的随和;并且,探春较之宝钗更不失尊严。凤姐不住赞赏探春,正在于此。
探春的确是个才女,可惜她生逢末世,还是个庶出。儒家治下,这是要命的两个弱项:盛世用奴,一般没有才子才女什么事。盛世袭爵,更不会有庶子庶女的份额。
而末世的才子才女,却正是儒家圣贤鼓励他们去扶危济世、牺牲献身的所谓英雄人物;古儒谓之忠孝节义。真可谓上天弄人。
探春谶曲曰 :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
从此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结合谶图观照: 探春的命运是远嫁他乡,像断线的风筝一样飘向远方。从此她与亲人分居两地,遥遥相思。
欲明探春形象,先来分辨 远嫁 的悲剧意义才能完全明确。中国历史和文学史,有许多令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优秀美丽女子如 王昭君、蔡文姬、文成公主 等等;类似的还有 褒姒 、 西施 之流。
讨论探春形象之所以要提起她们,是因为读《红楼梦》时,一想到探春,就想起王昭君;一想起 探春远嫁 ,就想起 昭君出塞 。
二、和番:汉家制度诚堪叹
五十回薛宝琴作《 青冢怀古 》诗,是对西汉末年 昭君出塞 远嫁和番、最终长眠西域 黑水河畔 的感慨。
青冢怀古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先译成白话如下:
黑河之水漫漫悲伤呜咽,似乎已经不愿意再向前奔流;
美丽昭君于塞外寒风中拨动琵琶冰弦,时时幽怨恨愁。
大汉王朝利用美女联姻外番求稳的国策,真塔麻英明,
空享国家俸禄的公侯将相,后世永远为你们感到害羞。
宝琴诗的寓意,照映在于红楼故事中,即是 探春远嫁 。
但历来的史学道德家粉饰太平,对 昭君出塞 不断歌颂,无视 和番 的残酷和本质意义。曹雪芹塑造探春形象,借薛宝琴之笔重新审视史上远嫁和番之举,才使人耳目一新。
欲辨 探春远嫁 的本质悲剧意义,先来看唐末诗人李山甫的两首诗:七律《阴地关崇徽公主手迹》和七绝《代崇徽公主意》。
七律
一拓纤痕更不收,翠微苍藓几经秋。
谁陈帝子和番策,我是男儿为国羞。
寒雨洗来香已尽,澹烟笼著恨长留。
可怜汾水知人意,旁与吞声未忍休。
七绝
金钗坠地鬓堆云,自别朝阳帝岂闻。
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
李山甫,唐末唐懿宗时代诗人。他生于 唐末乱世 又兼功名未成,明确的身世信息也没留下。幸而后世记有不少他立意奇伟的诗作,使其青史不虚。
李山甫身世不详,从其诗作寓旨大气风格、以及关怀天下苍生的大爱情愫观照,他 与李商隐风格相似 。
故而推测:他应该也是大唐李氏庶出一支远脉,不幸上了儒家 忠孝节烈 的大当,为大唐江山的衰微而屡发悲音。
李山甫诗中的 崇徽公主 ,是唐代宗朝将军仆固怀恩之女。仆固怀恩,曾于安史之乱时功勋卓著,女儿被 唐代宗李豫 收养宫内;后被册封为崇徽公主,嫁于塞北回鹘部和番。
如此看来,崇徽公主是个只有其名而无其实的外姓庶出公主无疑。回鹘,今之维吾尔族先祖。 安史之乱 后,经肃宗、代宗两朝折腾,大唐国运衰败,已无力与北部塞外各蛮夷部国开战,只能和番求安。
所谓 和番 ,原是 大汉统治者在军事失败、国防有患、外交无力之时发明的大一统妙法 。通俗地说:就是从皇家选取一个绝色的美女公主,嫁与番王去 结亲 。两王联姻结了亲、就是一家人, 于是乎天下太平 。
自汉以后,当局如在军事失败或国防无策之时,就想起女人和婚姻两件法宝;以联姻之法求得安定与长生。细察二十四史, 各朝皇帝王公将相之间,几乎全是姻亲 ,尤以 汉唐为甚 。
真是可惜,皇帝和儒家都失算了: 中国王朝的不断兴灭,不幸又成为和番联姻失败的可悲铁证 。
先不论和番究竟是否具有叫国家统一、让百姓安生的宏旨;以通常思路,果真如此大义,牺牲几个美女又算什么?比起牺牲百万将士的性命毕竟划算。何况在皇帝的后宫,有那么多白白浪费青春年华的美丽女子。
如果真的从皇帝后宫挑选美女和番,相对于跌入火坑的宫女来说,又是何等幸运。而蛮夷的番王也不是太好糊弄,他们不要普通宫女。番王多以 胜利者 的姿态,向当局索要具有 皇家血统 的公主或郡主;只有这样,才能彰显当局做为一个失败者求和的诚意。
但皇帝和王爷,又舍不得让自家姐妹或女儿到一去不复返的蛮荒之地去做一个所谓的王妃。他们会在奴才团队里挑选优秀女子认作干女儿、 赐以公主身份 ,再去番国做王妃 和番 ,以求政局的暂时稳定。
读者可能沉浸在《红楼梦》凄美香艳的爱情故事里而忽略了和番的艰难,加之后四十回有高鹗编撰出另一个探春远嫁、又能回来省亲的美好故事,令人更加无法识别 和番的残酷 。
高鹗的真实意图 ,就是想为失败的当局。拉起一块遮羞布来迷惑读者的眼睛,最终蒙掉原著之旨。
三、庶出才女去和番
贾探春的最终命运,和中国历史兴替之际的许多美女才女一样,就是做了一个和番的王妃。
可以推断: 秦可卿死掉后,当贾家依靠元妃在前期政治角逐中失败、眼看要遭受政敌打击;所幸正当此时,当局在一次外交角斗或对外军事斗争中失败;正需要物色一个奴才的女儿做为公主去和番;就这样,探春被已处于危险之中的贾府贡献出去而免遭打击。
贾府,向当局主子贡献了一个优秀的庶出女子;当局,向番国贡献了一个名义上的美丽多才公主。他们各取所需,都求得暂时的安宁和稳定。
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
从此分两地,各自保平安。
似如探春这样的王妃,究其根本,与历史上和番的美女一样,其实是失败者向胜利者所纳的贡品。乱世之中,性质与和番美女近似的如褒姒、西施、文姬之流,其实都形同商品。
褒姒 ,是褒国战败之后被失败当局送给周天子为妃、才得以安宁偷生。 西施, 是被失败的勾践送给胜利者夫差为姬、才得以苟延残喘。
蔡文姬 ,表面算是比较幸运的乱世才女。离乱之中,她因才华美貌所幸被一个小番王宠爱并建立小家庭;但有个一直惦记她、关爱她、怜惜她才气的大汉曹丞相,最终以汉威向番王施压,又使文姬历尽曲折得以回归故里。
蔡文姬的回归,虽然完成了一个据说是拯救汉文化的壮举,但却使她失去了与小番王重新组建的小家庭恩爱。
乱世中的才女,饱受离伤之痛,却多被后世道德家或不断歌颂、或骂为祸国妖孽。
中国历史上,除了我们知道的昭君、文成之外,究竟还有多少和番的女子?这笔细帐恐怕一时难以算得。
令人纳闷的是,此时男人都在干嘛?
别的不论,仅贾府就有两位袭爵受勋的二品、三品威烈将军即贾赦和贾珍;当局用民脂民膏一定还豢养着庞大的军队,此时军队又做何用?
政治、军事与婚姻,它们之间并不相干。于 人本意识 而论,把婚姻与政治扯在一起,已经十分荒唐;而和番还要把婚姻与军事国防牵连,把女子送给敌国换得稳定,那就不仅仅是可悲可怜,实是可恨可耻。
中国历史上,应该有许多如同探春一样的优秀女子,她们不幸生逢儒家治下的乱世末世,就必须要用自己的婚姻和幸福,做出牺牲去当和番的所谓王妃,以换得所谓大局统一稳定。
她们都如同被放飞到天空的风筝一样,看似高高在上却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是沉是浮。更加尴尬的是,她们的牺牲和悲剧命运几乎无人关注,却被历代道德家形形色色的文字和图画歌颂传唱。
谁陈帝子和番策?
我是男儿为国羞。
李山甫, 大唐末世 一个 忧患型 学人,他能体会到 人生与生命意义 于乱世末世之中的无奈。
曹雪芹,优秀的思想型文学家,他看透了中国历史和文学史的虚伪与浮华,才借宝玉之口大骂那些空享膏脂的 国贼禄蠹 ;并为史上像探春一样被远嫁番国、还不知姓名的优秀女子翻案竖碑,为她们鸣冤叫屈。
遣妾一身安社稷,
不知何处用将军?
李山甫问得极好、问得极妙。如果以 美女和番 能够安定社稷;那么,还用大量民脂民膏,豢养那么庞大的军队和将军又做何贵干?
真是荒唐。
唐都浪子《浪说红楼》之:论贾氏四姐妹
探春是贾府四位小姐中作者用笔墨最多,刻画最为细致的一个人。她一出场就显得比迎春,惜春更为漂亮。“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鹅蛋脸儿,俊眼修眉,频盼神飞,文才精华见之忘俗。”[1] 在旧社会,女孩的前景和受宠的程度往往取决于容貌的优劣,探春的美丽决定了她成为元春以外最为受宠的女儿和孙女。就能干,心计,胆识与志气而言,她在《红楼梦》众女性中仅次于王熙凤,而且冷静明智,对家族的荣辱兴衰有清醒的认识。她是作者心目中的脂粉英雄,也是作者为中国古代文学塑造的一个最为出色的庶出的典型形象。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探春这一形象作具体的分析,揭示人物的闪光之处以及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意义。 一 精明的才干 “才自精明志自高”一语道明了探春的本质特点。首先应该是她的组织能力,琴棋书画本是高贵小姐的休闲品,若论诗的格调与才气,探春确实不是很高,远比不上黛玉,宝钗等人,可诗社的发起者却是探春。黛玉虽然诗情很高,但她说“你们只管起社,可别算上我,我是不敢的。”[2]宝钗受“女子无才便是德”传统闺范的影响,更不会发起这样聚众作诗的活动,更不想因这事引起长辈们的非议,宝玉是个“无事忙”,即使有这样的想法,他也不敢,因为他父亲那一关就过不了。所以,只有让既风雅又勇敢的探春来发起了。她以邀请信的形式叙说兄妹情深为铺垫,从自己感冒说起,把自己生病的前因后果和感激宝玉对她的病中关心都用优美的文字描述出来,感情真挚,娓娓道来。面对这样高雅有趣,极具诚心而且刚刚病愈的小妹妹,有谁会扫她的兴呢?作者这样的安排是非常合乎情理的,诗社的发起者必然是志趣高雅而又勇敢的人,同时更表现出探春的组织能力。海棠诗社是《红楼梦》中的精彩章节,如果没有这些女孩子们结社的故事,整篇小说的趣味性和艺术性必然大为降低,可见探春组织这次活动在书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其次,探春对丫头们要求更为细致严格。她律己甚严,在管理自己的丫鬟更是一点也不疏忽,同时也表现出她是一个非常讲究礼的人。探春吃饭时,“众媳妇皆在廊下静侯,里头只有他们紧跟常侍的丫鬟伺候,别人一概不敢擅入……等饭完回事,只觉得里面鸦雀无声,不闻碗箸之声,一时只见一个丫鬟将帘栊高揭,又有俩个将桌抬出。茶房内早有三个丫鬟捧着三盆沐水,见饭桌已出,三人便进去了,一回有捧出沐盆并漱出来,方有侍书素云莺儿三个,每人用茶盘捧了三盖碗茶进去。”[3]这些情景也不是一天两天,肯定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否则那些贴身仆人也不会如此训练有素。正是探春在管理上的严格,所以这些丫鬟都表现得特别守规矩。在抄检大观园时探春冷笑道:“我们的丫头自然都是些贼,我就是头一个窝主…..我的东西倒许你们的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凡丫头的东西我都知道,都在我这里间收着,一针一线,他们也没有收藏。”[4]探春之所以有恃无恐,因为她心里清楚自己的下属是不敢犯错误的。迎春的丫鬟和宝玉的丫鬟都因为犯错误被逐,连王夫人的丫鬟金钏也因与宝玉调情被撵出去,宝钗的丫鬟莺儿也曾跟贾环和春燕妈吵架,可是探春的丫鬟却从未惹出过事端,也从未让别人挑出过错来,这就是她们严厉的主人对她们的管理,比起宝玉和迎春对丫鬟纵容不羁,出了事却无能为力的表现,探春这种原则性极强的态度更令人欣赏。再次,在探春治家时更表现了她的理财能力,她的才情和干练都在这里显露无遗。她一开始就免贾兰,贾环,宝玉的上学的点心,纸笔的钱,(实际上是作为李纨,赵姨娘,袭人零用的月钱)她坚决而肯定的说:“怎么学里每人又多了这八两?原来上学是为这八两银子!从今儿起,把这一项免了。平儿,回去告诉你奶奶,说我的话,把这一项务必免了。”[5]没有人敢说反对话,因为人人心里都明白,探春这样做是正确的。这件事后,王熙凤嘱咐平儿说:“她虽是姑娘家,心里却事事明白,不过言语谨慎,她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厉害一层……倘她驳我的事,你可别分辨,你只越恭敬,越说驳得好才是,千万别想着我没脸,和她一犟就不好了。”[6]由此可见向来无所畏惧的凤辣子对探春也有所畏惧,从细微处看出她这个小姑子管家的能力与过己之处。接着探春又做了两件让人佩服的事:第一,她把每个小姐每月置办头油和粉的二两银子免了,因为这些姑娘们每个月已有了二两月钱。在这里,探春发现了贾府里家庭经济中存在着“买办”现象。虽然是买办点丫头,小姐们的脂粉,却存在很大的弊端。探春免了这个钱,对姑娘们的损失并不大,倒是打击了买办们的恶势力。第二,她在赖大家看见赖大花园里的管理办法,认为好,就按照一样的方法派专人管理贾府的花园,每个月只要管理的人能奉呈少量姑娘们的头油,脂粉钱,花园中的收益就全归他们。这种具有现代农业生产观念的经济方法,竟然出自一个姑娘之手,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可见作者对这位三小姐赋予了极高的关注,赐予了她无比的智慧。探春治家是由于王熙凤病了,而顶替王熙凤的人除了探春,还有李纨和薛宝钗。而在治家的过程中引起我们目光更多的是探春,他的见识长远,措辞正确。精明干练毫不亚于王熙凤,所以我们习惯拿她与王熙凤这个历来管家的媳妇做比较:王熙凤理财贪且狠,她放高利贷,收受贿赂,都是为了填满自己腰包,而探春恰恰与之相反,她真正是为了日渐衰落的家族着想。探春节省了看来不起眼的小钱,使用的也是极其简单的方法,但这种公事公办,大胆无畏的做法充分显示了这位三姑娘的理家能力。可以说贾探春是贾府除王熙凤以外最有治家才能的人,也是同辈们的主心骨。当宝钗听说探春要远嫁时,心理叫苦:“我们家姑娘里就算她是个人尖,如今又要远嫁,眼看这里的人一天少似一天了。”[7]袭人听了也很不受用,足见她在贾府同辈们中的地位和作用。探春理家时间虽短,但探春在理家期间表现的卓越的管理才能和非凡的改革精神,以及她的大将风度和气魄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二 远大的抱负和远见的卓识说起探春的抱负,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句“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了,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个女孩儿家,一句多话都没有我乱说的。”[8]可以看出探春并不安心做一个富贵人家的小姐或太太了此一生。她是个天性好强的人,她自信不比男人逊色:“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9]体现了她有着男孩子般的大气和独具胸襟。作者曾很细致的描写过她的闺房:“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大理石书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的笔如树林一般…….西墙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幅对联,乃是颜鲁公的墨迹。”[10]一切文房艺品,高雅而大气,一扫一般闺阁的庸俗与纤弱的气息,一望既知,此屋的主人修养有素,颇富傲骨。在后来的“菊花诗会”又以《簪菊》让人叹服,诗中的“高情不如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有着压服不弯的嶙峋傲骨与自我认定的纵情豪兴,表达了她有着时俗之人不理解的高尚情操。无论是她的闺房脱俗布置,还是她高雅的诗情,都是与她的心胸志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同时也表现出探春具有一些在当时广大女性当中所缺乏的女性意识和独立人格,她具有一种期男意识,就是期望自己成为一个男人,她认为女性的才华丝毫不逊色于男性。与贾府里的男人们相比,探春就更具有人格魅力。在贾府的众女儿当中,探春对自己的家族形势看的最清楚,抄检大观园是《红楼梦》前八十回五六处高潮中的最后一个高潮,是贾府腐败,大观园这个理想王国被摧残的转折点。而探春是主子中反抗最强烈的一个,宝玉与黛玉与她比较起来也黯然失色!抄检大观园时,她悲愤的说:“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都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是议论甄家,自己盼着好好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11]说着不觉流下眼泪来,可见探春对这种行径是多么痛心疾首。一个威武堂堂的贵族之家,所以趋向崩溃必须是先从内部的分裂和腐朽,而且由他们自己制造出来的种种祸乱开始的,这一规律被眼光深锐的探春已觉察到了,足已表明探春的远见卓识。“她是大观园中唯一具备政治风度的女性。”[12]探春这样痛心疾首又招人忌讳的忠言说出来是很需要勇气的,贾宝玉,林黛玉不是具有反抗精神吗?在抄检大观园时怎么不敢说话?只有探春,这个有胆识而且看得透,拿得定,说得出,办得来的三姑娘强烈反抗。探春深感“我们这样人家的人多,外头看着我们不知千金万金小姐,何等快乐,殊不知我们这里说不出来的麻烦更厉害”[13]和“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像乌眼鸡你吃了我,我吃了你!”[14]都表现出探春对这个家族既是悲哀又是不满。三 自强而又自卑的性格探春是庶出,王熙凤说:“只可惜她命薄,没托生在太太肚里。”的确,“庶出”这一身份在当时的社会,特别是在封建四大家族之一的贾府里,对她的婚姻,地位是有严重影响的。她在贾府的境地非常尴尬,一方面她是贾府的主子姑娘,享有封建贵族的一切特权,另一方面,她又是封建社会最让人看不起的姨娘所生,为世俗所鄙视,尤其生母赵姨娘又是让人感到可恶的人物,她由奴才出身而做了贾府的侍妾,始终处在很卑贱的地位,甚至还不如一个大丫头的地位,而且经常闹事,让探春脸上更加无光,加上赵姨娘还有一个让丫环,奴才都看不起的儿子贾环,这一切都让探春感到非常难堪。但是探春依然不失为“镇山太岁”,“玫瑰花儿”的称号,她有一股与生具有的“威仪”,就连恃权横行的 王熙凤也惧她三分。平儿教训那些媳妇们时说:“她撒个娇,太太也让她三分,二奶奶也不敢怎样。你们就大着胆子小看她,可是鸡蛋往石头上碰。……二奶奶在这些大姑子小姑子里头也就只单畏她五分。”[15]说明探春在众女性中独有着不畏权势,不容侵犯的性格光彩。她处处在维护着自己独立的人格尊严。在抄检大观园时,探春命令丫环“秉烛开门而待”。王善保家的自恃是邢夫人的陪房,连王夫人尚另眼相看,她想何况探春是个姑娘家,况且又是庶出,就故意掀她的衣服,结果被探春狠狠的打了一个耳光,指着王家问到“‘你是什么东西,敢来拉我的衣服……你来搜捡东西我不恼,你不该拿我取笑。’说着便亲自解衣卸裙,拉着凤姐细细的翻。‘省得叫奴才来翻我身上。’”[16]对王善保家的来说,这挨打也是头一回,自以为“有脸的奴才胜过有脸的主子”更没想到半辈子的体面毁在这个娇柔小姐手里,探春给王保善家的这一个嘴巴叫做“金声玉振,响彻乾坤,余音绕梁,千年不绝!”[17]探春最恨平时不尊重她的人,一个耳光既回击了对庶出女儿的歧视,又维护了自己的人格尊严,也维护了丫鬟的尊严。 “庶出”的身份虽然是探春身上无法弥补的缺点,但她非常的自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她极力亲近贾政,王夫人,费尽心思去博取他们的疼爱,经常为宝玉做些小手工,而对自己的母亲和同胞弟贾环却极尽鄙视,与别人一样歧视他们,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在“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下,身为女人已是非常的不幸,更何况是“庶出”。因此,探春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并不是探春对赵姨娘特别无情,而是那一点母女之情既被封建社会的嫡庶制度剥夺无几,又被探春的自尊心理损伤,更被赵姨娘的无行彻底破坏了。”[18]况且,从小她就在贾母王夫人那里长大的,赵姨娘对她没有任何的母女之间的感情。赵姨娘听说探春远嫁的事,反倒欢喜起来,心里说道:“我这丫头在家里忒瞧不起我,我何从还是个娘,比她的丫头还不济!……如今老爷接去了,我倒干净,想要她孝敬我不够了,只愿她像迎丫头似的,我也称称愿。”[19]一个母亲能说出这样的话,可见探春对她的态度是不值得同情的。同样是“庶出”探春却不像迎春那样懦弱老实,毫无原则,任人欺负。在七十三回邢夫人对迎春说:“你是大老爷跟前人养的,这探丫头也是二老爷跟前人养的,出身一样,如今你娘死了,从前看来你两个的娘只有你娘比赵姨娘强十倍的,你该比探丫头强才是,怎么不及她一半!……”[20]探春在自己家庭中的地位与声望,是通过自己的种种努力换来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正是由于“庶出”的身份使探春要强独立,探春的“庶出”不白庶出,她早已学会了在不利的情况下捍卫自己的尊严。而且对自己的优劣势她心里比谁都明白,她努力做一些事情博取大家对她的喜爱。在第四十六回,王夫人因鸳鸯拒给贾赦作妾的事受连累,被气头上的贾母骂了几句,众人都不敢辩护,只有探春勇敢的站出来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事与太太有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的事,小婶子如何知道?”[21]从描写中就可以看出探春的心思是何等的精细,她对众人的心里形势揣摩是非常到位的,能用一句话为王夫人解冤,让老太太自觉糊涂,探春的机敏可见非同一般,而贾母王夫人对探春的偏爱绝非偶然。探春虽然自尊自强,但是由于身上这种抹不去的身份印记,内心深处也隐藏着强烈的自卑感,曹雪芹多次点明探春的庶出身份,并写她竭力想摆脱这个庶出的阴影。“她的重场戏多与这庶出身份有关,她的好强与不甘受辱,从潜意识层面上看,正是这一反庶心理的驱动所致”[22]不论谁不小心触到探春这一隐痛,都会被她迎头反击。凡是探春出现的地方,基本上都刻意强调的尊严也随之出现,尽管探春自己说“不管什么偏的庶的”,然而恰恰是她最在意这种“偏的庶的”的自卑观念。“何苦来,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必要过三两个月寻出头来,彻底来闹腾一阵,生怕人不知道,故意的表白表白,也不知道谁给谁没脸?”[23]她对赵姨娘的行为是气愤至极的,她痛苦着喊道:“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 !”此时她内心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探春在维护她的自尊的同时,内心的自卑感也恰好表现出来了。
《红楼梦》中,从哪里可以看出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
探春是正册上的人物,在她的判词里写着“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题主问哪里可以看出这一点,我说说我的个人看法。
首先,咱们能明确作者写的才,究竟是什么意思。有几个人是得到作者用“才”来断语的,探春的判词,“才自精明”,凤姐的判词“都知爱慕此生才”,妙玉的判词“才华阜比仙”,元春“才选凤藻宫”,李纨受到的教育“女子无才便有德”,如此种种,不一而足。才这种东西,想必是作者所写的诸位佳人都具备的,只不过是表现机会各有不同,很明显,才字意义多,并不单纯只是文人说的作作诗词的才华,因为凤姐是个不太识字的老粗,写诗之类和她不沾边,作者所写的才,可以是才字的本义,即旧时考语中的德、才、功、赃之中的才,即才具,是指办事的能力,毫无疑问,探春除了常说的才思才情之外,还有办事即管家之才。
最能表现探春“才自精明”的是代管大观园一事。
荣国府是一个大摊子,没有精力,没有才力,真是管不好。王熙凤生病后,王夫人自己亲自上阵,结果一下子她就发现管不过来,于是就让李纨上场,后又让探春和宝钗帮忙,这个格局本来是以李纨为主,探春和宝钗为辅的,可是李纨没什么杀伐,宝钗打打酱油,最后都是探春出头,什么拿管家媳妇说事啊,什么拿赵姨娘开刀啊,什么裁员啊,什么节流啊,什么承包啊,都是探春作主,其他两人敲敲边鼓,这事情做得还挺好,连凤姐都连声称赞。
探春是有抱负的,她希望荣国府能就此改观,恢复祖上荣光,主子们励精图治,下人们齐心辅助,各司其职,打造荣国府的金字招牌,如果有可能,有机会,探春会把大观园的路线延伸到整个荣国府。可是,天不从人愿,探春的远志,也就无法实现。
平心而论,荣国府积弊多,牵连广,盘根错节的关系,想理都理不清,她一个随时要下台的临时掌门,能做的实在有限,但自从她打理后,大观园还算是小小的繁荣了一回,只不过正如她判词中所言,末世来临,再强悍的能力也没有用,她和凤姐等其他人一样,生不逢时,后人只有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