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少年的古诗名句集锦
见唐李贺《致酒行》。心事:犹言志向。云:拂云,凌云。念:怜念。幽寒:孤独贫寒。鸣呃(e鄂):悲叹声。这两句大意是:青年人应当心怀凌云壮志,干一番事业,如果老是悲伤叹息,谁会怜念这种孤独贫寒呢?这首诗大约是诗人客居洛阳时因友人招宴,有感而作。在宴会上,主人殷勤致酒,并劝导他应像汉代的主父偃和本朝的马周那样向地位高的人求助,终获显达,不可一味孤高愁苦,不愿靖托于人。~是诗人回答主人的话.李贺说自己的深忧积闷是无法排遣的,但觉得青年人应当振作有为,不应该老是坚叹哀愁。话语中既含有怀才不遇,世不我用的愤慨,也含有奋发自立,决不求助于权贵的不屈精神。此名句可借以说明青年人要有雄心壮志,大显身手;不可自怨自艾,坐等援手。
唐朝诗人 李贺 《致酒行》
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赶少年。
元高明《琵琶记牛相教女》。趱(zǎn攒):逼赶。这两句大意是:光阴像箭飞一样催人立老,日月像织布的梭子穿梭般地逼走少年的岁月。这名句连用两个比喻,描写时光流逝之快。前者以箭的飞速作比,后者以梭子的速度为喻,形象地应现出看不见、摸不着而又无时不在流逝的时间的特点。由于它的形象描绘,使文句生动且富于文采,雅致且通俗上口,因而该名句一直流传在民间。只是第二句“趱”字不太通俗,故民间将其改为“赶”宇,完全口语化了,从而使这个名句更增强了生命力。
元代戏曲作家 高明 《琵琶记牛相教女》
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
唐李咸用《送谭孝廉赴举》。易中轻:从容易做的地方求得轻松。这两句大意是:好事、善事都是从艰难的地方经过艰苦奋斗得来的,少年要有志向,不要尽从容易做的地方求得轻松愉快。此二句从正反两方面提出,要成就犬事业必须有知难而进的精神和勇气,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样才能成为打虎的英雄。而贪图安逸,追求享乐.溺于嬉戏,是决成不了大事业的。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认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便是此二句的最好注释。可以此教育青年人应有不怕困难,知难而进的精神。
唐代诗人 李咸用 《送谭孝廉赴举》
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唐李贺《嘲少年》。这两句大意是:少年人怎么能长久是少年,大海尚且会变为桑田。人生由幼年到少年,再由少年到壮年、老年,以至于最终死去,这是一个规律,谁也逃避不掉,谁也不能青春长驻,即使大海,尚且在大自然的变迁中变为桑田呢!诗句提示了人生短促,青春不能长驻的规律,富有强烈的哲理性,在“海波尚变为桑田”的对比村托之下,说服力更强。可用于劝戒人要珍惜青春,也可用于劝戒少年人不可鄙薄老年人。
唐朝诗人 李贺 《嘲少年》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唐李白《上蔡邕》。宣父:对孔于的敬称。这两句大意是:孔子尚且敬展后生,大丈夫不可轻视少年人。此名句用《论语子罕》中的典故,阐明应该重视少年有为的'后生。孔子在《论语》中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者之不如今也”。此条引经据典,为自己立论找到了一个坚实、有力的依据,这是古人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反映了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宗经”、“征圣”传统的久远影响。
唐代诗人 李白 《上蔡邕》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情寸功。
唐杜荀鹤《题弟侄书堂》。这两句大意是:人在少年时辛辛苦苦学习与锻烁,那是在为终身大事奠定基础,切莫在那段宝贵的时光中有一时一刻的怠情,这是劝戒后生努力进取,切莫荒废时光的名句。诗句长于说理,朴素实在,通俗易懂。首句从努力学习与人的切身利益的关系出发,说明“少年辛苦”对于人生的极端重要性,为后边的劝戒张目。正因为如此,,“莫向光阴情寸功”一句,给人以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极其自然的感觉。这种手法使诗句的劝戒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没有令人生厌的教训意味。
唐代诗人 杜荀鹤 《题弟侄书堂》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尽轻肥。
唐杜甫《秋兴八首》其三。五陵:唐时长安城中贵族聚居之地。轻肥:轻裘肥马:指生活豪华。这两句大意是:那些少年时的同学大多已飞黄腾达,长安城里的贵族个个都是轻裘肥马,过着奢侈的生活。这里,作者以嘲讽的口吻描述纨绮子弟们官运亨通、生活豪奢、神态自得的情形。而作者当时却飘泊西南,济世之志无由施展,这两句也流露出有志难伸的抑郁不平的情怀。可用来讽刺那些少年得志、生活奢靡、趾高气扬的人。
唐代诗人 杜甫 《秋兴八首》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宋朱熹《偶成诗》。这两句大意是:少年时代适宜学习,到年老时再学就难有成就。因此,从少小开始,哪怕一寸光阴也不可以轻易放过。这是两句说理诗。作者以老年就学与少年就学的对比及其反差为例,说明珍惜光阴的重要性。后者是对前者的理性概括,是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经验的总结。因此,这种诗句与名言,具有很强的警世醒世的意义。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 《偶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