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本教学心得体会(通用23篇)

学本教学心得体会(通用23篇)

学本教学心得体会(通用23篇)

学本教学心得体会 篇1

一、学校课改的三要素:课程、教学、评价。

1、课堂必须要实现两大转型(课堂转型就是育人模式的转型,教育的转型):

由教师传授型课堂向学生学习型课堂转变,体现“学生学习为本”的理念。我的理解是,学习一定要发生在学生身上,才有意义,否则就是“单相思”。

由知识掌握型课堂向学生发展型课堂转变,体现“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我的理解是,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更要强调能力的培养、情感的培养,知识是死的东西,要将死的知识变为活的能力,教育才是真正的开始。 2、实行“学本式”课堂改革模式:

这种模式的理念是:“先学后导、互助展评”,强调“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多学少教,因学活教”

这种模式有着三大特征:自学、互学、展学。即要求“情境自学,合作互学,展示激学,提升领学”。因而,这种模式要落实“三大”行动:

①“学本式”课堂是基于“自学”的卓越行动。

自学是指“有明确目标,有深度思维参与,能引发行为反思的阅读时间活动”。我的理解是,有明确的目标、有深度思维参与、有行为反思这三个方是对自学提出的要求,在这三个要求的指导下,我们的自学方能更加有效,而不是教学中的“放羊式”,漫无目的。同时,强调自学时定好目标,即强调目标导学,也就是要强调自学中的指导,而不是强调自学后的检查。另外,为了更好的搞好自学,自学需要解决三大问题:自学时间,自学方式,自学工具。自学时间可以安排在课外,也可以安排在课内,这里我们提倡安排在课内,用以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对于自学工具的研发,目前多用的是导学单或者叫导学案。导学单的设计多用问题化的方式,但是问题化不等于习题化,问题不等于习题,问的方式要多问为什么,少问是什么。问什么就是强调一个思考的过程,然而恰恰就是学习与思考是同步的。思考才是课堂的原动力。

②“学本式”课堂是基于“互学”的教育卓越行动。互学前要处理好以下问题:

1、小组规模的设置最好在4至6人间。

2、座位设置,课桌摆放要有利于学生交流互动,有利于教师行走在学生中。

3、分组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4、小组内成员要进行分工。

5、精心设置合作学习的内容。对于学生的“盲点”,要通过合作补充把“盲点”做亮;对于学生的“误点”,要通过合作纠错把“误点”做对;对于学生的“弱点”,要通过合作总结把“弱点”做强。

6、教会学生怎样交流。

③“学本式课堂”是基于“展学”的教育卓越行动

二、为什么要强调合作学习:

有利于矫正传统个体化学习固步自封与心灵幽暗,倡导竞争中的合作,改变畸形的竞争文化有利于弥补教师群体化教学所带来的辅导不足与指导不力,确定学生是最大教育资源的新观念,形成“点对点”的帮扶机制和管理格局。有利于弥补传统讲授型课堂所带来的重点不明、难点不清。确定“以学定教”的新思路。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合作学习要避免:合作学习形式化的问题,交流对象的精英化问题以及展示学习不可持续的问题。

学本教学心得体会 篇2

学校组织全体老师学习关于构建“学本式高效课堂”的相关内容,也在学校内开展了构建“学本式高效课堂”的'活动,从本项活动中,我领悟了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也认识到高效课堂的重要性。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老师应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做优化,教育效果是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

通过在学习、摸索构建“学本式高效课堂”活动中,使我认识到高效课堂的形式、模式及其开展高效课堂势在必行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一、深挖教材,搭建学生的“舞台”。

课堂是全体学生展现才华的舞台。在课余要深入学习相关知识,在理论上充实自己,学习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并在体育课中,教师应充分挖掘课本内容,如:创设情景对话、分组教学、合作式教学等,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使人人能在一节课中展露风采,让课堂真正成为汇萃学生闪光点的舞台。让每个学生发挥潜能,轻松愉快的参与到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要相信学生,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行为投入,还要关心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投入。在教学方法上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法和学法。只有引导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主体地位才有可能得到张扬、主题精神得到凸现。我们应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活动的思维品质,创设开放式思维对话的课堂氛围,做到既生动活泼,又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我们在努力缩短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使本来就喜欢体育的他们更加的喜欢上体育课。还要充分利用教材、图片、实物及学生情感体验来发展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让他们从听觉、视觉、感觉等多方面多了解体育,让他们在积极、愉快、轻松的环境中体会体育的魅力。

三、面向全体学生、构建和谐关系。

面向全体学生,我们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转变观念,确定与学生的关系。在学习中,就是朋友、伙伴、合作关系,我们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上课是师生,下课是朋友,相互合作打造一个开放的课堂,打造一个学生能够进步的一个平台。教师还要注重学生心理和情感的变化,学生是一个复杂的群体,他们的心理修改千差万别,需要教师用心观察,根据不同的情感心理,提出不同的处理方法。多与学生交流,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和谐、充满人情味的课堂。

四、加强教研组的团队合作精神,资源共享。

“学本式高效课堂”不是一种形式上的文章,更不是花架子,它是教学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实现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但这并不能作为我们逃避的借口,在平日教学中,应加强教师的教研研究与讨论,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努力创建和实施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使教师和学生在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堂的实践中,建立合作关系,努力的学习、实践,打造民主、开放、快乐的课堂,真正实现“双赢”、“双发展”。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努力,将自己所学都无私的传授给学生,并努力创新,寻求新的教学方法更新自己的工作。

学本教学心得体会 篇3

有幸在我们自己学校聆听了杨德发教授的“学本教学”专项报告会。短短一天的时间,我感觉自己在不断地成长,收获颇多。

杨教授结合自己数十年的教学经验,理论联系实际,针对什么是教学?什么是教学方式?为什么要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如何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什么是学本式教学?什么是请教式教学?这六个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出了卓越课堂的一个模式,即先学后导、互助展评;三大特征,即先学、互助、展评;三中心,即学生中心、学习中心和体验中心的核心观念。给我们思想带来巨大共鸣的同时,也为我们下一步开展高效教学提供了重要借鉴和参考。结合目前自己课堂教学实际,深入反思杨教授所提出的观点,很多地方都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我就自己印象深刻的三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关于学生先学的观点。

杨德发教授通过剪一张纸的游戏导入提出了先学后导的模式。先学即学生自主学习,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自主学习把学生激活而不是教死,是为了避免思维方式的单一化、同质化、模式化。这也是为什么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区别所在,在传统教育中提倡“先教”,而现代教育中提倡“先学”。

二、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观点。

杨德发教授在讲座中阐述了小组合作学习,即学生互助学习的重要性。指出合作学习有利于矫正传统学习方式所带来的固步自封的缺陷,倡导竞争中的协作,改变畸形的竞争文化;有利于弥补教师群体化教学所带来的辅导不足与指导不力,确立学生是最大教育资源的新理念,形成“点对点”的精准帮扶机制与管理格局;有利于改变传统讲授型课堂的教师主讲、学生接收、生生独立的局面。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防止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这点我非常赞同,不克服这个问题是很难真正高校的。

三是关于先练后讲的观点。

传统课堂通常采取的是教师先讲,学生后练,即教师讲授方法和示范例题在先,学生在老师讲完之后,按照老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进行练习。这样导致学生的学习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方法,难以有自己深入体会和创新方法。先练后讲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练习在前,老师讲授在后,学生在自己练习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各自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再通过教师的点评和讲解,获得新的启迪和发现,从而有益于学生创新问题解决的思路与方法。

在我校进行全面铺开进行课改的形势下,提高课堂实效的教学改革背景下,杨德发教授带来的卓越课堂的全新理念和可行的方式方法,带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反观自己的课堂教学,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自己也越来越知道到底该怎么教学。一堂高效的课堂,首先必须有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也就是一节课所要解决的主问题。围绕这个主问题,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诸如小组教学、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真正把课堂归还给学生,让他们乐学、愿学,做学习的主人。

学本教学心得体会 篇4

“学本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学习心得

学校组织全体老师学习关于构建“学本式高效课堂”的相关内容,也在学校内开展了构建“学本式高效课堂”的活动,从本项活动中,我领悟了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也认识到高效课堂的重要性。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老师应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做优化,教育效果是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

通过在学习、摸索构建“学本式高效课堂”活动中,使我认识到高效课堂的形式、模式及其开展高效课堂势在必行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一、深挖教材,搭建学生的“舞台”。

课堂是全体学生展现才华的舞台。在课余要深入学习相关知识,在理论上充实自己,学习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并在体育课中,教师应充分挖掘课本内容,如:创设情景对话、分组教学、合作式教学等,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使人人能在一节课中展露风采,让课堂真正成为汇萃学生闪光点的舞台。让每个学生发挥潜能,轻松愉快的参与到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要相信学生,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行为投入,还要关心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投入。在教学方法上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法和学法。只有引导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主体地位才有可能得到张扬、主题精神得到凸现。我们应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活动的思维品质,创设开放式思维对话的课堂氛围,做到既生动活泼,又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我们在努力缩短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使本来就喜欢体育的他们更加的喜欢上体育课。还要充分利用教材、图片、实物及学生情感体验来发展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让他们从听觉、视觉、感觉等多方面多了解体育,让他们在积极、愉快、轻松的环境中体会体育的魅力。

三、面向全体学生、构建和谐关系。

面向全体学生,我们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转变观念,确定与学生的关系。在学习中,就是朋友、伙伴、合作关系,我们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上课是师生,下课是朋友,相互合作打造一个开放的课堂,打造一个学生能够进步的一个平台。教师还要注重学生心理和情感的变化,学生是一个复杂的群体,他们的心理修改千差万别,需要教师用心观察,根据不同的情感心理,提出不同的处理方法。多与学生交流,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和谐、充满人情味的课堂。

四、加强教研组的团队合作精神,资源共享。

“学本式高效课堂”不是一种形式上的文章,更不是花架子,它是教学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实现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但这并不能作为我们逃避的借口,在平日教学中,应加强教师的教研研究与讨论,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努力创建和实施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使教师和学生在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堂的实践中,建立合作关系,努力的学习、实践,打造民主、开放、快乐的课堂,真正实现“双赢”、“双发展”。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努力,将自己所学都无私的传授给学生,并努力创新,寻求新的教学方法更新自己的工作。

学本教学心得体会 篇5

近两年来,我区中小学都在大力推进学本式卓越课堂的教学实践活动,我们有幸多次参观并学习,让我获益匪浅。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应该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下面我谈谈我在学习和自己在进行学本式课堂教学中的感受。

首先要相信学生,学生能完成的事情教给学生完成。我觉得学生只要多听,多看,多做,多说,多练,是可以学好数学的;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兴趣,只要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就会体会学习的快乐,我觉得还是应该多表扬学生,多肯定学生,让学生多感受成功,培养学生从心里喜欢数学。我所听到的熊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直是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所以在课堂提问上,问题不能缺少思维价值,否则小组学习为讨论而讨论,为探究而探究,形成“表面热闹”,小组讨论中必须注重实效,多关注学生学习是有效性,包括优秀的、中等的、学习困难的学生都要有收获;在课堂上,提出的难度与坡度的问题,学生要有足够的思考空间,问题让学生感兴趣;抓住数学的根,有针对性的做题练题。要注意课堂教学中随时捕捉学生的学习信息,指导学生调整、完善自己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在课堂上不断教学生总结过程方法,学会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分类思想。这样,就逐渐实现注重教师的教向关注学生的学转移。

我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困惑,比如学习过程中学生做过的题还是容易出错,课堂中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时总觉得效果不够明显,小组在表述自己小组成果时,我发现学生真的是要说出自己每一步怎么走的时候,他就寸步难行了,并且在小组的合作学习过程中,总有少数学生不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或者是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造成课堂纪律有点凌乱。针对这种情况,我安排学生再练同类题,不断反复,先口头讲一遍,再写一遍,对纪律涣散的学生进行教育,时间浪费过多,造成课堂教学内容却难以完成,这也是一个比较矛盾的问题。如何有效的解决这些课堂中出现的一些矛盾,看来我还需要进一步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争取早日解决这些困惑,提高教学效率。

人是有潜能的,一个人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潜能就会超常释放出来。我们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的潜能在课堂上得以释放。把学生的机能充分发挥出来,学生就对学习有了兴趣,有了热情,日积月累,每天学生都发自内心的做他喜欢做的事情,学生喜欢数学,一定会把数学学好。

学本教学心得体会 篇6

一、学习目标

1、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

2、通过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整百、整千的进(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算法的多样和优化。

三、学习准备:

ppt课件

四、学习过程

活动一:准备练习,复习旧知,为新知学习奠定基础。

出示准备题要求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出结果。

活动二、教学新课。

让学生学会用自己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活动流程: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看图。

爷爷去商场买电器,买了一台大电视机,和一台冰箱。

2、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学生自由说一说

问:(1)爷爷一共花了多少钱?

(2)电视机和电冰箱哪个的价格贵?

(3)买电冰箱比买电视机多了多少钱?

想一想:要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根据问题列出相应的算式。进行并汇报。

学习卡一:

一共花多少钱?用加法计算

算式:20xx+1000=

1、交流算法

个千加个千是个千,也就是

2、电视机和电冰箱哪个的价格贵?买电冰箱比买电视机多了多少钱?

先自己独立想一想,再进行小组交流,讲明白你的想法,听懂他人的想法,选择你想计算的算式。

算式是:20xx-1000=

个千减个千是个千,也就是。组织学生进行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3、完成“做一做”,第1题

活动三:

1、你能用80、50、130这三个数写两个加法和两个减法算式吗?

学习卡二: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80+50=13050+80=130

130—80=50130—50=80

2、在练习本上做做、想想应该怎么算?

学习卡三:900+600=9000+6000=

1500-600=1500-600=

组织小组活动,解决问题集体校正

3、完成“做一做”,第2题

4、学生完成练习十七第1题。

认真看图,说说图意,解决问题。

五、拓展性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的练习巩固新知。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整百、整千数不进(退)位加减法计算时,只要把0前面的数相加减,再在得数末尾添上与整百、整千数相同的个数的0。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先把整百整千看作几个百、几个千再相加减,实际上是把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转化成10以内、20以内的加减法。

板书:

1000+ 20xx=3000

1个千+2个千= 3

2个千— 1= 1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谢桂仙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过“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学生已经懂得了相同数位才能相加减的道理,可以说这部分内容不是很难。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采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来学习加减法。

在教学新的计算法则时就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方法类推出新的知识方法。本课中教师帮助学生建构知识间的联系,把新知转化为旧知,然后类比推出其他相同的计算方法。当学生探讨出1000+20xx=3000时,及时引导学生想1+2=3和想1个千加2个千之间的联系,都是想1+2=3这种方法。

2、注重呈现形式的丰富多彩。在数学教学中,我努力让孩子们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从事数学学习。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征,采取适合于他们的表现形式,培养他们一种愿意甚至喜爱的积极情感。

3、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自已的想法。整堂课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1、由于本节课是学习如何计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所以应该多让学生进行一些手上的练习,我在这方面做的不好,只注意了学生口头的表述,准备的练习只是让学生用嘴说,而没有亲自动手练。

2、在教学过程中,在解决难点问题时,还应该加大放手力度,让学生讨论充分,给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

每一次上课都有每一次的思考,而每一次的思考我都有了新的收获。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取长补短,不断努力探索,让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更上一层楼。

学本教学心得体会 篇7

开学至现在我们一直学习“洋思教学模式”。不管学习哪里的经验,我们都必须清楚一个不可否定的事实,那就是任何经验都不是搬来就用。洋思经验是洋思人根据本校师生的实际情况摸索出来的一套适合本校师生的教与学的方法,即便是所有的洋思人在教学中也各有不同,但相同的是洋思的教育理念。而今,我们学习洋思,首先是学习其理念,其次是方法,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如果一尘不变地照搬的话,就会有许多行不通的地方,毕竟我们面对的群体不一样,初中的孩子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而我们小学生相对来说这种能力就显得非常弱了,但是结合我们的教学方法我们不难发现,两者合一更能体现新课程理念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

以下是我学习“洋思”的一些粗浅的感悟,和大家分享。

1、自学指导的出示。洋思教学模式提出以学促教,当堂训练的理念。首先对教师的促进,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进行自主学习,殊不知这就对教师提出更严格、更高层次的要求。要想课上这种所谓的轻松,课前就得深入研究备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自学指导,而学生自学经验不足,因此,自学指导的指向性就要明确,不光是要完成那个任务、解决那个任务,更重要的还有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思路,以及最终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要求都要给学生明确。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不单纯是为了找答案还是学习方法的渗透。,此时教师的活动改变了中心,不再是滔滔不绝的讲,而是更注重发现学生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便在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时有针对性的、尤其是一些共性问题的讲解、巩固、练习。

2、教学目标的出示。教学目标的.出示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它的出示并不需要有特定的形式,应从孩子角度出发把它转化成孩子们学习要达到的一种目标。例如,一篇课文一般情况下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我们多数的时候以读通读顺课文并了解课文的大意为主要内容,而第二课时则是从写作手法、写作方式、特点入手深入分析文章。这实在每课切入主题后,教师就可以通过语言明确描述这节课我和孩子们共同努力完成的任务即可,无需明确出示。

3、学生会的不用讲。这对这一点我觉得在语文教学中不可取,尤其是针对小学生。学生通过自觉指导进行自主学习后更注重语言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而表达的流利、流畅更深乘此的体现出了语言的组织、逻辑思维的能力,同时在此过程中来发现语言表达上的不足之处,以便有力指导。

4、兵教兵的运用。孩子的力量往往不小觑,可是针对语文教学,我认为课下用“兵查兵、兵帮兵”效果会更好。

这段时间的学习中我明显的感觉到学“洋思”不轻松,它更高的要求我们在备课方面下足功夫,以便课上可以有的放矢。

以上是这段时间来我对学习“杨思”的一些粗浅的感受。希望能在与同事们更多的交流中继续收获。

学本教学心得体会 篇8

一、二年级学生写话训练课题研究》

阶段心得体会

建水五小:蒋坦娅、李江、王芳

小学一年级是学生写作的起步阶段,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把1~2年级的写话目标定为: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而这个阶段的学生虽有了一定的识字量,但由于他们生活经验不足,认识水平低下,往往看不懂图意,也不知道如何表达,即使理会图意,也表述不清,语句不通。经过一段时间的看图写话的教学实践,我发现低年级学生在看图写话时存在如下的一些问题:

1、观察不细致,缺乏深入的观察。不能发现图中的一些重要信息。

2、语句不通,重复性语句和错别字多。

3、发挥想象时随意,不能合理想象,局限于图上的内容。

4、格式错误,不能合理运用标点符号。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调查、摸索,我觉得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喜欢写作,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我想从以下几方面做:

1、培养观察力:在指导看图上下功夫,让学生掌握看图的方法,通过仔细看图,判断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了解画面所反映的主要内容。指导学生看图时先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图画的主要内容,即弄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练习常见的句式:谁在哪儿干什么

什么时间谁在哪儿干什么

什么时间谁在哪儿干什么结果怎样(或心情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学习中就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能说话,能说完整的话,一步一步为写作奠定基础。

3、由说到写:要让学生先看明白,在想象的基础上,然后组织语言说出来,要求说得有头有尾,要遵循一定顺序,条理清楚,表达完整,声音响亮,并使用普通话。提出具体的要求:要有开头,有结尾,语句要完整,条理要清晰,并能按一定的顺序来说话。话能说完整,就慢慢让学生开始写,逐步达到写作的目的。

只要我们能动脑筋、想办法,肯下功夫就一定能在看图些话上有所收获。

学本教学心得体会 篇9

单甲乡中心完小 陈新华 这段时间我通过学习《有效教学》,深有感触。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课堂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达到有效教学,创设情境,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对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激发起来,萌芽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

我觉得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切实作到有效两个字应该至少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是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立足点。除了教学的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师还应该考虑到教材的重组与延伸。

2、仔细推敲教学方法。随着网络的的普及,教师可以利用的资源是越来越多了,教师交流教学方法的渠道也是越来越广,我们可以发现相同的教学内容往往有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3、有针对性的设计课堂练习。学生吸收知识第一印象往往十分重要,而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听说读写各式练习情况往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后练习的正确率。

4、制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良好的心态更加有利于学生投入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具体还应从一下几个方面开始抓:

1、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有的学生是由于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比如遭到讽刺,挖苦;受到不应有的干涉,与家长、同学、教师发生矛盾,尤其是当和教师发生矛盾时,他就更不可能把精力专注与学习。

2、对学生的期望值不要太高

有的学生是因为教师、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为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产生了负罪感和内疚感,因此也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样也就不能去听教师所教的课程了。

3、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有的学生是因为我们教师没有适应人本教育,没有改正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同时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则,对学生的爱心不够,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学本教学心得体会 篇10

实验班学生大多思维灵活,掌握知识的能力强,速度快。为避免思维活跃的学生“吃不饱”,在学习每册教材之前,我都会对整本书做出统筹安排,让学生了解教材的构成,介绍单元主题及目录、教材整合的总体思路、各教学段的时间节点,圈定精读精讲和泛读自学的篇目,布置拓展阅读书目。在教授每一篇课文时,我都仔细揣摩作品的重点、难点和可深挖的内容,认真设计授课的切入点,以提高课堂效率为指导思想,根据“浓缩非重点”和“充分展开重点”的原则安排阅读教学,因文设教:有时将整单元的内容浓缩于两节课;有时一节课只求“一得一悟”;有时研讨某篇课文后再补充若干篇目,形成一个专题阅读系列。例如在学习《阿房宫赋》一课时,选取《六国论》和《过秦论》两篇文章,将三篇文章作比较阅读。在相同历史事件的描述中,运用比较的思维方式,使学生透过文本,感受作者的创作意图,从同一历史事件中找到不同的阐述角度和立场,进而得出不同的结论。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写作也是学生的“三怕”之一,在日常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片段、短文写起,这样学生就不会那么畏惧。不定期地给学生安排跟写作有关的特殊活动,比如、分类书摘,写随笔、时事述评等,化艰巨繁难的写作为轻松的练笔。即使常规写作,也鼓励学生能就生活现象和社会热点发表见解,要紧扣现实生活,尽量避免无病呻吟。高二的整本书阅读是红楼梦,暑假已布置学生阅读,高二开学初,我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讲让学生谈论读红楼梦的心得,使全体学生对红楼梦有更深入的了解。期中考试后,增设“学生自主讲解诗歌”等活动,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思路明晰、语言表述严密的文字,进而形成积极表达自己观点的习惯。

登高才能望远,融会才能贯通。只有把一篇课文从单纯的语文课和繁琐的教辅资料中解放出来,放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去观照,语文教学才能丰满起来,学生才能从中获得系统的、有生命力的知识。

对于实验班的语文教学,在抓好基础的同时,我引导学生尽可能地向深处和广处拓展,比如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一课时,其中有“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这一句。上完这一课后,我设计了“古诗意象语词撷珠之猿声”这一个话题,供学生讨论。很快,学生就找到了“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五月不可触,猿鸣天上哀”“猿母悲唤,自掷而死”等三十多个描写猿声的句子。拥有了大量的资料,然后讨论,学生得出了结论:除了少数作者着意于猿猴叫声的悠长灵动,借以表现轻快的心情之外,凌厉的猿鸣,在大多数情况下用于抒写悲愁。在这一研讨过程中,学生的知识积累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简单记忆“猿声”是专表哀愁的意象,上升到能够根据具体语境分析意象含义的认知层面。

搜集资料,不仅使学生懂得寻找规律,以求融会贯通,同时也为写作储备了材料。孔子提倡“举一反三”,古人讲究“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所以,我经常鼓励学生多读书,要求他们多对照比较,真正达到厚积薄发的境界。

在我看来,语文教学是一项十分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教师与学生、课本与课堂、课内与课外、考纲与考题、练习与讲评、方法与技巧、情绪与心态等许多方面做得更实,更细。老师要把每一个考点讲到实处,学生要把书读到实处,把每一道习题练到实处,这样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教中自有千般味,师者拙守匠人心。于漪老师说:“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教育的大海如此广阔,其中的奥妙无尽无穷。我的教育之路应该还长得很呢。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投入更大的热情,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进一步完善自我,向着更高的目标奋进。

学本教学心得体会 篇1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按照以往的惯例,人们总是错误地认为,作文教学是从三年级起步的。结果,到了五年级,还有一些学生不会写完整话,作文教学缺乏连贯性、完整性、逻辑性,更谈不上思想性、艺术性、创作性。为此,我认为,作文教学欠债的现象是从一年级时就开始了。怎样改变这一弊端呢?

一、从拼音抓起。

学生学完了单韵母就开始学习声母,之后,就出现了音节,这时我就让学生用音节组词,再用音节说一句话,让学生有选择的(自己喜爱的)进行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从字词抓起。

教材首先安排了归类识字,这时让学生认识字、词、句的关系,让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再用这些词练习说话。最初说一句、两句,最后到片断。还经常用几个词,根据词与词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说一句话或几句话,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

三、从图画抓起。

根据低年级教材特点,大部分课文配有图画,这时,我就让学生观察图,进行看图写话训练。如教古诗《蜜蜂》,为让学生不受到诗的限制,能自己观察,把自己看到的写出来。有的学生不但写出图的内容,而且还将本首诗引用到文中。课后,我再根据课文中的图文内容,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与之相关、相近、相同的内容进行描述,从而让学生懂得课堂外有课堂,教材外有知识,生活中有老师的立体化学习方式。

四、从课文抓起。

一年级课文大部分是学生摸得着看得见的内容。让学生说一说文中没有的内容。如《秋天到了》,让学生说出文中没有的,而你却观察到的。有的学生说出秋天的果实,有的学生说出秋天到了,树叶红了。

五、从实际抓起。

四十多名学生生活在一起,每天会发生很多事情。让学生留心身边的每一件事情,留意天起的变化,再让学生结合实际去说。如《下雪了》、《课间活动》、《有趣的游戏》、《星期天》等等。

经过半年的努力,尽管是刚刚入学的孩子,但他们的说话水平已初见成效。下学期我准备提前进行写话训练,实行说写结合。我想,只有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希望作文难的问题能够迎刃而解了。

学本教学心得体会 篇12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培训心得体会通过这期培训学习,使我对新教材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对具体实施有了一定的思考。

一、对新课改的思考:

在本次培训中,执教教师根据不同类型的课例展示,为我们做了精彩点评,并通过几位教师从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话,习作教学,、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等几方面的教学建议中,使我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有新的诠释,对北师大版教材有了新的理解和把握。做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二、对教师角色的思考:

1、教师应该是课程改革的推动者。

课程的实施者及课程的解释者,通过教师的实施和解释,课程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

2、教师将成为课程研究的设计者。

教师在推行新课程的过程中必然发现许许多多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不断的思考和改进,提出看法,不断的完善和改进我们的教材。

三、对课堂教学的思考:

“以人为本”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力争一切活动都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作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教师要从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明确规定把"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放在首位,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要成了学生的亲密朋友,学生也不是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应该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互相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表现。另外课堂上应该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这样的教学,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要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让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课堂教学效率也大大提高。

学本教学心得体会 篇13

忙碌的人总觉得时间勿勿而过,空闲的人总觉得时间走得很慢,回顾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有苦也有乐,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得到了必需知识的修养,得到了素质的提高。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积累经验,对本期的数学教学工作特总结如下述。

一、认真做好课前的准备。

每一节课都是经过认真构思和计划的。作为一名育人工作者,我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所以本人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适当的补充相关资料,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学到有些书本没有提及到但是又是必须要掌握的知识。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上课的时候发现学生某些以前已经学过的知识掌握得不稳固就适当及时进行补充复习,让学生重新回忆已学知识同时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新的知识拓展学习。考虑教法,根据不同的知识特点用不同的方法把已掌握的教材知识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为了更形象的教学,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同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比赛的形式来上课。让学生多动手,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引出结论,在教学里让学生思考发现规律和引出结论。为了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我常尝试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他们喜欢比赛,我就抓住这个特点,把全班分成四个大组,一起比赛,上新课时比赛看看哪个组最快发现规律和结论,练习课就比赛看看哪组的同学最快全部做完而且是又快又准确。平时上课都尽量能穿插和该节学习内容有关的小活动。比如该班学生的反应比较慢,口算能力比较差,为此本人专门制作了大量的口算卡片,每天上课之前都抽几分钟抢答。而这些小活动也使学生热情高涨,不知不觉的喜欢上数学了。

二、课堂教学。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课堂上,提倡动静相宜,动时,积极热烈,敢于动手操作、乐于参与实践活动,畅所欲言。如我们讲授画角时,让他们亲自动手,同桌结合掌握画角的过程,注意事项;静时,暝思苦想,勤于思考。另外,课堂教学中注意营造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兴趣。作为教师,我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自尊,平等地与学生交流,跟学生说话,倾听学生的心声,按学生之所需,抛砖引玉,为在知识海洋里前行的学生指明方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三、力求知识传授的完美。

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每上完一节课都会进行自我检讨,力求不断的提高自我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比如上几何知识的课我总要准备很多资料,制作相关的图片,以让学生能形象的理解几何概念,但是还是发现我们班的学生对几何的知识非常的不敏感,本人也经常给他们补习几何知识,可是还是发现有部分学生连低年级学过的“直角等于多少度”这样的问题都回答不出来。我也想,这方面除了学生本身的问题之外,我觉得我也该找更好的方法去让学生理解抽象的几何问题。

学本教学心得体会 篇14

近日有幸学习了广州市南沙区教育发展中心籍欢欢老师的讲座,收获颇多。籍老师以新课标背景切入,强调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亟待革新,并依据20__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对语文学科的定义,主张一线教师应思考语文课的综合性实践性,尝试将课程理念架构于学习任务群中,在目标导向下实现学教评一体化,促使深度学习的达成。我将围绕以下三点谈谈自己的收获:

一、凸显课程理念,强化学科特点

在20__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将学科定义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其中,综合性强调语文课程的复杂系统,它包含了语言、文字、文学、文章、文化等多个层面。籍老师认为,因为各个层面之间不具有递进性,而具有交织性,因此课堂实施有一定难度。而关于学科的实践性,籍老师解释因为语文课包含了识字写字、阅读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多个活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此应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

多维度的课程理念势必包含了多元的育人目标。因此,教师应该从现实中寻找要素,将生活作为基础,设置情境,依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为实现课程统整,籍老师主张设置包含“基础型”“发展型”“扩展型”的三级阶梯式学习单元,并建议在每一个学习单元中,尽可能涵盖多个学习任务群,这些任务群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制定不同的侧重点,彼此之间既要体现连贯性及延续性,也要体现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当然,课程整合不能局限于课程或教材内容,要根据核心素养要求,积极创设情境、设计任务,采取激发、促进、引导、关注、鼓励、倡导、支持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合作,开展探究。

二、围绕目标导向,探求一体化模型

在新版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要关注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这个愿景较为宏观,想要落地需要再课堂中建立一种模型,可供一线教师参考和使用。籍老师认为,模式的建立离不开明确的目标,以目标为核心导向,探求学教评一体化模型,可以提升课堂质量及效率。

为了让我们更好的领悟,籍老师首先对“教学评一体化”及“学教评一体化”二者进行了对比和辨析,为一线教师清晰解读了教育目标分类学中的概念与术语。籍老师认为此二者本质相同。要使得学、教、评三者目标、内容、方式保持一致,必须在设计的起点考虑到学习目标的制定。籍老师列举了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中的例子,强调目标即评价,教师需要进行学习目标的具体化分析,确保每一个学习任务的评价精准到位。对于一线教师来讲,需要改进思路,从以往刻板流程中跳出来,以教育目标理论为指导,尝试让学习、教学、评价之间保持一致,使设定的目标、呈现的内容及方式相契合,在评的过程中,也需要注重过程性和整体性的平衡,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这样才能形成逻辑严密的闭环。

教学评一体化的落实,可分三步走。首先,要研究教材、研究课标、研究理论,形成对学科的基本认识;其次,要遵循模型,从模仿开始,提供一个可借鉴、好应用的框架;最后,要发挥区域特点,优化升级,实现学科大概念引领下的课程内容重构。

三、巧用项目学习,彰显区域特色

该讲座最吸引我的,还是关于理念如何落实的举措与建议方面。籍老师以南沙区的教研探索为例,介绍了该区初中语文深度学习项目推进路线及成果。根据区域特点,南沙区制定了名为《以“写”为中心的深度学习》的实践探索,这个标题直观地启示我们,目标的制定,要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为解决教学思维陈旧、目标制定随意化、教学内容碎片化等问题,籍老师从20xx年起便架设以”深度学习”为内核的培训建设框架,并在随后的几年中持续性推进项目落实。围绕深度学习的五个特征:活动与体验、本质与变式、联想与结构、迁移与创造、价值与评判,搭建连贯的教学实践四步模型,继而形成环节分明的模板。而在进一步实施时,教师需要关注目标设定的合理性及持续性评价的反馈作用,在教学实践中,也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学生在素养导向学习目标的引领下,聚焦引领性学习主题,展开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与活动,掌握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体会学科基本思想,自主地建构知识结构。

籍老师也强调,学教评一体化是语文课程实施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引导学生实现深度学习的关键一招,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不能仅看效率,因此单元学习不能一刀切,这样会导致学习内容和结构割裂。想要落实读写整合,需要在突出学科特质的基础上加强课程内容整合,这一点只能循环渐进,不能贸然求新。所有教学改进的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能够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养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就像教育的意义,最终也是作用于人。能够使学生成为既有扎实学识基础、又有独立思考能力,善于合作、有社会责任感、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肩负未来的人,是每一名教师的终极目标。作为入职四年的教师,在这场讲座里不仅收获了理论知识,也在籍老师语重心长的劝慰里,反思自省,找回从教的初心,找回对语文的热爱。

学本教学心得体会 篇15

一年期即将结束,通过一期自己的数学教学,自己深刻体会到教学的过程归根结底是如何教会学生学习,而要教会学生学习,教师必须先对学生进行充分了解,对症下药。下特针对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现状,探讨数学学法,以提高学生数学效率。

一、 我班学生数学学习现状

我班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读、听、思、记、写”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严重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主要表现在:

1. 阅读能力差 往往沿用小学学法,死记硬背,囫囵吞枣,像浮萍溅水,一摇即落。根本谈不上领会理解,当然更谈不上应变和应用了。这严重制约了自学能力的发展。

2. 听课方法差 抓不住要点,听不入门,顾此失彼,精力分散,越听越玄,如听天书。如此恶性循环,厌学情绪自然而生,听课效率更为低下。

3. 思维品质差 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不善于分析、转化和作进一步的深入思考,以致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

4. 识记方式单调 机械识记成份多,理解记忆成份少。对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往往满足于记住结论,而不去理解它们的真正含义,不去弄清结论的来龙去脉,更不会数形结合,纵横联系,致使知识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5. 畏难情绪严重 一遇难题(综合性强、灵活性大的题)便不问津,或互相抄袭,应付了事。

二、数学学法指导

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教导“读”

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翻译,更重要的是教导学生怎样读数学,这是读法的核心,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教会学生读书:

①粗读。即先浏览整篇内容的枝干,传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然后边读边勾、边划、边圈,粗略懂得教材内容,弄清重难点,将不理解的内容打上记号(以便求教老师、同学)。

②细读。即根据章节的学习要求细嚼教材内容,理解数学概念、公式、法则、思想方法的实质及因果关系,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学本教学心得体会 篇16

一、读到的洋思和疑惑

以前没有去过洋思中学,但从一些报刊杂志上,从网上读到了不少介绍洋思经验、洋思奇迹的介绍和报道。洋思中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有以下几点:

1、课堂教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当时印象最深的是教师讲一般只有十分钟,最少的只有三四分钟,觉得不可思议。当时产生的疑问就是:讲的少就是讲的好吗?

2、知识过关:“三清运动”,即“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当时最大的疑惑是用什么时间来清。

3、教育理念: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看到自己身边那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的学生,心里直犯嘀咕。真的吗?

4、学校管理:承包制,层层签订承包合同,年级领导包把年级搞好,教研组长包把教研组工作搞好,班主任包反班级搞好,学科教师包把本科成绩搞好。教育工作不是种田,不是车间生产零件,包什么?怎么包?包得下去吗?能起作用吗?

5、学生管理:严格有序,准军事化。印象最深的是一千多人在食堂吃饭,只要二十分钟就餐结束,期间没有一个人到处乱跑,没有一个人大声喧哗。可能吗?带着这些疑惑,我走进了洋思。

二、 看到的洋思和思考: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洋思课堂的一个原则。从听课的情况来看,洋思人基本都是用这个原则,但并不是我们想像中的一项模式刻板固定技术。

第一、课堂不是简单的“学生自学、教师讲解、当堂练习”这样的三段式课堂。有时可集中学、集中教,最后练,比如一节课都是学,一节课都是教,一节课都是练。有时可分散学、分散教、分散练,有时可学一点、教一点、练一点。

第二、学生自学前必定要提目标提要求提方法,即明确告诉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完成什么问题。学生自学后必定要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以决定老师教什么、教多少时间,怎样教。检查的手段有提问、作业等。学生自学多少时间、老师教多少时间,当堂训练多时间并没有刻板的规定,而是视本堂课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而定。

第三、任何时候任何问题,都一定要让学生先自己去学,然后老师再讲,老师讲不讲,讲什么,讲多少,视学生自学反馈回来的情况来定。通过反馈掌握的情况,如果多数学生都学懂了,老师就不讲了或少讲了,如果一半学生学会了,就让学会的学生给未学会的讲,如果多数没有学懂,就由老师来讲。

第四、当堂训练方式灵活,时间长短视情况而定,不一定做在作业本上。

总的印象,洋思的课堂不是很精彩,但是很朴实,没有花架子,实实在在的体现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思想。

随着学校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学校为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打造老师的优质课堂,五年内将学校建成省内一流的目标,学校组织了一批老师前往江苏洋思中学去实地考察学习,我很幸运我是这其中一员,我也感谢学校给了我这么一个走出去的机会,在洋思的这一个礼拜,我的精力始终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涌进大脑,每晚回到住宿的地方都会总结我这一天的心得,因为我知道我是带着任务而来的,也是带着希望而来,所以我必须要学有所成。下面就我在洋思的这一个礼拜的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首先的体会洋思中学的德育管理,在培训过程中洋思中学的一位领导提到,他们所有新入学的初一新学生都要学会“四个会”即学会走路、学会吃饭、学会睡觉、学会做人。看似简单的四个学会,但实际上这四个学会意义非凡,在这四个学会中实际上是对学生常规教育的根本,开学初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教育水平以及不同的地域文化,如果不在开学初加强常规教育,那么日后再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将会事倍功半,我来到北大附中三年对此我有深切的感受,我感觉我们学校在每一届的新生培训上都没能规范其行为或者未达到预期的目标,导致开学后学生迅速变得很调皮。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规范的常规教育是教学的保障,是提升学生素质的最有效手段,有了好的习惯不想提高成绩都困难。其次在洋思的德育管理上还有一大亮点,那就是严密的管理制度,从学校领导到普通教师,再到所有学生,学校都制定了各项严密的规章制度,并且严格依此执行,而在我们学校往往难以按照学校的制度照办,比如我们年级有些学生本来已经达到学校劝退的资格,但是学校一次次的给他们机会,我知道学校更多的是在考虑学生的控流,但是这在学生心目中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影响,学生时常用一句话说“北大附中的校规可以犯,机会永远都会有,反正也不会开除”,留下一个这样的学生就会走掉两个优秀的学生。因此我建议学校再次加强制度的完善,并且严格按照制度去办事。

在来到洋思的第一天中,我们走进了课堂,也听了几节课,开始我们总感觉他们的课堂很平淡,与我们开始的预期设想有很大的出入,甚至我们有人认为我们的很多老师都可以比他们讲得更好,但是随着时间的渐渐变长,我慢慢的发现在洋思平淡的课堂背后有着一些我开始没能发现的一些东西。“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让每一个家长满意”是他们的办学理念,在这两句话后洋思人的付出是常人理解不了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洋思的教学模式,在学校理念的指引下,在课堂模式的执行中每一个洋思老师都有一个理念,那就是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在洋思中学的课堂上的第一个亮点,就是每一个老师在讲课时都会时时关注差生,几乎所有的问题或者展示都是通过差生来完成的,当差生无法回答老师的预设问题时,他们会让好一点的学生教会差生回答,目的就是能够让每一个差生在课堂上得到老师的关注,并且让每一个差生在课堂上过关。在没有去洋思之前,我认为我是很不喜欢差生的,甚至有时很讨厌谈们,也从来不会过多的关注他们,现在我发现我之前的这种理念是何等的错误,差生的提高是整体进步的关键,而且现在我也认为能将一名彻底的差生转化成一名优等生应该是每一个教育人的最大成就,以后我也会将这一理念始终贯穿与我的教学中。他们的第二个亮点就是自学指导,在老师引入课堂并出示学习目标后,他们会预设几个自学后的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经过他们老师仔细研究而得出来的,问题非常具有针对性,并且每一个问题都比较具体、明确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很容易找到答案而且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在问题的设置上真正体现考什么讲什么、怎么考怎么讲的原则。第三个亮点就是“三清”(每天清每周清每月清)重初一入学开始,每个班每个老师就会将三清的教学手段运用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清什么,怎么清使他们长期研究的一个话题。首先每一个老师将班级内所以学生从高分到低分依次排名,然后将前15名与后15名组成师徒结对,任课老师将每天学习后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统一交给小师傅,然后再让每一个小师傅帮助小徒弟在当天内必须完成每天清的内容。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完成师徒二人都将有相应的处罚,比如说当天的任务没有完成,那么就不能参加当天的活动课。从他们的三清教学中我的感悟是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学习能力的,只要你给孩子一个机会,那么他就会给你创造一个奇迹,回校后的这几天我也忙着将三清这种教学手段应用到我的教学中,并且我也通过和我班任课老师的交流,将这种手段应用到他们的教学中去。三清最大的难度就在于坚持与落实,洋思的课堂成功在于三清,三清的执行在于坚持与落实。

学本教学心得体会 篇17

教师们在阅读过《有效教学》这本书后有什么样的感想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有效教学》心得3篇,欢迎大家阅读!读《有效教学》心得体会3篇1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对教师的要求高,对学生的期望高。而学生又自己却无所谓,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做教师?这是我们经常谈论的话题。有时我们自己都觉得茫然,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学生。而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更是陷入了学生累、老师更累的恶性循环中。

一直企盼从这种苦恼中解脱出来。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和有效的策略。于是我便细读了《有效教学》这本书,深有感触。书里的话说得实在,内容非常贴近我们的教学实际,让我对有效与无效、低效教学有了较深的认识。每一个理论后面都有一个案例,这些案例是真实的,对案例地分析也是客观的,易于接受的。

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本书突出的是一个“效”字,它是针对以往在教学中存在的注重形式、忽视效果的低效乃至无效教学而提出的基本教学要求。书中有一项大规模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率是大不相同的。学生对所教内容记住的平均率为:教师讲授5%,学生阅读10%,视听并用20%,教师演示30%,学生讨论50%,学生实践70%,学生教别人95%。可是就数学课而言,我们实际教学中老师的讲授占用的时间有时达到了95%,而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却很少,学生实践活动,我们现在的课堂仅占20%,学生教别人占的比例就更低了,只有5%,我们还处在主要靠向学生“灌”知识阶段,没有更好的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应处处瞄准一个“效”字,我们的教学也应在“实效”上多下功夫,确保有效,力求高效。新的学期就要开始了,我想我们应汲取书中的精华,新的学期中,备课讲求实效。不必过于强调详案,强调完美。目标明确,重点明确,预设合理,反思及时。上课注重实效。不要一味地在道具上、花招上做文章,兜圈子,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课堂实际,切实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适时点拨,有效指导。作业切合实际。作业不可太多、太滥或太少,要从有效巩固所学内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具有针对性、应用性、迁移性、层次性,有必做题和选做题,并切实做到“四有四必”(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辅导及时实在。对学生的辅导,不能只盯住几个尖子生,要牢牢地抓住两头,即优生和差生。尤其是对差生的辅导要及时,什么时候出现问题什么时候辅导,谁出现了问题辅导谁,而且还要十分重视对差生的心理疏导。总之,教学工作不同于演戏,不能只追求表面热闹,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课程标准为目标,摸准学生实际,一步一个脚印地引导学生前进。

在实际教学中,首先个人先通过阅读教学参考书、教学大纲、教材等,写出个人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备起点。所谓起点,就是新知识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生长点,起点要合适,才有利于促进知识迁移,学生才能学,才肯学。起点过低,学生没兴趣,不愿学;起点过高,学生又听不懂,不能学。数学知识是紧密联系的`,每一节数学课都是在以前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只要做好复习铺垫,大部分学生就能迁移类推到新知识上。第二要备重点、难点。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难点,即数学中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备课时要突出重点。一节课内,首先要在时间上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讲,要紧紧围绕重点,以它为中心,辅以知识讲练,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点,讲中出重点,才能使整个一堂课有个灵魂。难点和重点有时是一致的。备课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学生的基础来确定,一定要注重分析,认真研究,抓住关键。第三要备疑点。即学生易混、易错的知识点。备课时要结合学生的基础及实际能力,找准疑点,充分准备。我最大的体会是事先要充分准备,教学时有意识地设置悬念,多用启发,让学生积极思考,质难质疑,引导学生分析判断,教师指导则点到为止,让学生自己把能力充分发挥,将疑点搞清楚。

其次,要进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后再次对自己的备课进行重新修改和完善,便与将集体备课的成果进行共享。

对《有效教学》的阅读我才刚刚接触它,今后还将继续深入阅读,要达到触及它的精髓,把自己的每一堂课都上的有效,追求高效课堂是我的目标,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坚决杜绝负效教学,努力避免无效教学,革除低效教学,追求高效教学。让我的学生在我的课堂上自主快乐的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学本教学心得体会 篇18

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是阅读的基础,是写作的基础,在传统意义上,对识字教学方面要求“四会”,即“会读、会写、会义、会用”。这种多维度的要求,导致的教学后果就是识字教学越来越呆板,越来越模式化,机械化,繁琐的部件分析,枯燥的反复朗读,重复的机械抄写和魔术般的卡片认读,让学生死读硬记的传统教学显然已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只认不写的字回生的现象很严重。那么,如何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各种途径,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生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识字学习由枯燥变为有趣?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他们独立探索、大胆想象达到识字的目的?经过一学期的识字教学的摸索,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才能让孩子对看似枯燥的方块汉字产生兴趣呢?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根据孩子的喜好,让每一个笔画、每一个汉字都充满童趣。教育学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低年级的学生平均每天要认识几个甚至十几个字,因此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开展各种活动和游戏,“猜认生字”,“组合生字”,“送字回家”,“找朋友”,“玩玩字卡”,“眼明手快”,“摘果子游戏”。希望通过各种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玩乐方式帮助新入学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识及汉字。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学习,所以教师要尽快 “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同时运用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识字,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教学质量。

儿歌识字法:读儿歌是低年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汉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编一些适合儿童情趣和理解水平的歌诀,让他们反复诵读,使学生对字形产生直观形象,从而提高记忆字形的准确性。如:“小聪明,耳朵灵。会听课,总专心——聪”,“没头就是早,早上长青草,牛羊见它乐,禾苗见它恼——草”。

故事识字法: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在识字教学中,若能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让他们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住生字,更能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如教学“贵”,我编了这样的故事。“小宝贝踩到一条小青虫,小青虫的尾巴被踩掉了,所以贵字上面的虫字没有一点。”又如“底”字, “有个小不点来到广场下买了一瓶乐百氏奶,‘底’字下面的一点代表小不点,不能漏掉。”这样,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使三者得到有趣的组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字,效果很好。

字谜识字法:学生对字谜非常感兴趣,恰到好处地运用字谜帮助学生识字,也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如:“这个同学真马虎,‘同’字丢掉一小竖——司” ,“很字两人离,木棍左边立——根” , “一排小朋友,个个手背手,一排变两排,看看没有手——非” ,“1+1不等于2——王” ,学生猜谜语的过程就是识记生字的过程,这种识记不同于机械识记,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忆,印象非常深刻。此时,学生无论猜得出或猜不出,都会开怀大笑,感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

找规律识字。汉字中有许多规律可寻。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律(形声字的规律、象形字的规律、会意字的规律)。如在教学会意字“笔”时,我用实物毛笔向学生展示,并问:你们是怎样记“笔”的?引导学生说出“笔”上边是竹子做的笔杆,下边是毛做成的。并让学生说说还认识的会意字,你是怎样记住它的?这样使学生形象地感知了字的结构特点,又提高了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和能力。在这些过程中学生不但学会了,也会学了。

当然在平时的教学中还有很多识字方法,如:拆字法、比较法、熟字加一笔、减一笔、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法、动作演示法、熟字加偏旁、换偏旁等。教师要结合所学生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灵活使用,以便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一节课学习的生字数量多,结构复杂。往往是上节课学习的生字,下节课就忘记了,因此,复习巩固生字很重要。在学习生字后,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教育信息资源,开展多项活动,让学生再次认字。

在学生基本上认识了所学的生字时,我随意打乱顺序,指读生字,开火车读,看哪组火车读得快,读得准确,开得又快又稳。在学习合体字的时候,我设计了“摘苹果,找朋友”的游戏。把所学字的偏旁与部首分别写半个,打乱贴在黑板上,要求上台的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思考、判断把偏旁和部首组成字,并读准了,读对了,我就把“苹果”送给他。这种游戏不仅了解了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它面向全体,全班同学共同参与,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让学生在高度紧张的游戏活动中复习巩固了生字。

开展“寻找我的好朋友”的活动。充分利用学生周围的生活环境,语言环境,让学生从路牌、宣传栏、广告语、黑板报等地方寻找自己在课堂上学过的生字,反复认读,加深印象。通过这项实践活动,学生感到书本上的字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到处可见,从而激发学生对识字的热情。

开展“我会读”的活动。再认字还有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阅读。阅读心理学认为,阅读不是单纯的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阅读主体积极参与的过程。教学中,我一方面在课堂上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随课文识字,即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便于理解字词的意思,有助于建立字词在音、形、义上的统一联系。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主动识字。因此,我利用学过的生字编写成一个个小短文,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巩固记忆。另外,利用课外读物来巩固。班内设图书角,学生书包里至少要求带一本课外读物,课下随时阅读,不仅巩固了识字,还培养了读书习惯。

“多识”,这个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我认为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应遵循这样一个原则:“上不封顶下保底”。“下保底”是指书上要认识的字一定要全部认识,这是底限。这是被每个老师所关注的,而且也在不折不扣地完成的。而“上不封顶”则是指学生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和能力尽可能地多识字。这里因为没有量化的标准,所以很多教师没有去切实地执行。而这恰恰是新课标对我们提出的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把“多识”认真落实到我们平时的工作中去。

如在班里开展评选“识字大王”“识字小标兵”“我真行”“识字小老师”等活动。再加上老师的引导和鼓励,就一定能很好地激发学生课后识字的兴趣。

一年级新生在拼音学习完成后,便可熟练利用音节读一些浅显的儿歌和儿童故事。这时,教师应该一边教生字,一边引导学生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这样,既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也有效地巩固了汉语拼音,更重要的是学生初学的生字一般都是常用字,这些字在书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重温所学过的字,是一种知识的迁移,是兴趣盎然中的再学习,获得的是“温故而知新”的效果。阅读时要循序渐进。开始时,可以引导孩子阅读背诵短小的儿歌、儿童诗、古诗等,然后再引导孩子阅读短小的故事,最后阅读教师推荐的童话故事。我在班里的黑板上开辟了一小块园地,名字叫“我来教你识字”。这块园地供孩子们把在课外阅读中认识的汉字朋友介绍给其他同学。操作方法是课间自己把新字工整地写在园地里,等到上语文课时,教师利用几分钟时间,请小老师教读、讲述识记方法、介绍是在哪个句子中认识的。这样,课堂上学到的识字方法开始自主运用了。

“语文教学的外延等于生活”,这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以生活世界作为学生学习的背景和桥梁,是学生学会学习的根本。家庭生活是生活识字的广阔天地。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校园宣传标语、同学、亲人的名字,商店的招牌、广告及家中物品的包装物等,可以说,汉字无处不在。所以,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随时随地运用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识字。如:发作业本时,让学生轮流发,从而认识同学的名字;周末,让爸爸妈妈带着到大街上去“找汉字”,收获一定不小;家中物品的包装物上,汉字就更多了……当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出生活环境中的字时,他是多么兴奋啊!每个单元,我利用积累与运用中的自主识字这一内容,让孩子们互相交流自己认识的生字。认识汉字朋友最多的孩子评为“识字大王”。评出的“识字大王”利用课余时间把自己的朋友介绍给时一些识字少的孩子。大家互相介绍,真是“乐在其中” !

识字教学需要课本,这是学习语文的凭借。然而识字仅仅靠几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课本能容纳的东西实在是太有限了。尽管大部分生字要先后在课本上几次出现,但绝大部分仍达不到让学生形成永久记忆的次数。至于生字的多义性,要在有限的课本中多次体现,更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教材的学习向课外延伸,把学生学习生字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广告牌、商品包装物,还有各种报刊杂志都成为儿童识字的好材料。让他们收集起来,指导学生自制“识字袋”,将自己新认识的字写在卡片上装在“识字袋”里,并定期互相交流、检查。

总之,识字是阅读的基础,识字教学一定要引起我们教师的重视。只有认认真真地过了识字这一关,学生今后的阅读才不会有障碍。我们一定要教给学生独立识字的方法,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认真保护他们识字的积极性。我相信:只要有我们教师的不懈努力;有家长、学生的积极参与,我们的识字教学将一定会取得成功!

学本教学心得体会 篇19

最近几节课主要任务是训练孩子们的实心球,主要任务是解决动作不正确和力量不足的问题。课堂上首先让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完整动作投掷,然后我再针对重点和难点进行专题讲解。

实心球的重点是投球准备阶段背弓要拉满,动作做舒展。我的要求是尽量让学生把大臂拉过自己的后脑勺,这样才能产生较大的力矩力量才能更好的发挥。当然在准备活动阶段要做一些拉伸肩关节的相关练习,防止在做动作投球的时候肩关节受伤。那么这个动作在实际学生投球的过程中并不能练得尽如人意,会出现含胸低头,胳膊伸不直,大臂拉伸不到位的情况,那么针对这种情况在投球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控制好手臂的拉伸位置,我再一个一个的进行纠正。例如后背挺胸不到位的拍拍后背,提醒学生伸展到位,胳膊弯曲不到位的提醒一下,针对学生的每一种情况一一进行纠正,总体来讲都是挺胸动作没能做充分,经过我的及时纠正大部分同学的动作还都能练习的比较充分。

实心球的另外一个难点是如何用力,打个形象的比喻,拉弓射箭,准备阶段把弓拉满了就差最后快速的松手了,只有快速的松开手中的弦箭才能非得很远。而投实心球的难点就在这最后的用力阶段是否正确。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协调能力不足导致的上下肢身体不配合,上肢用力过早,下肢用力不充分,上下肢脱节的情况;还有就是腿部用力不足,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会两脚蹬地交换跳,最终导致出手速度不够,球投不远。那么这些问题我在一个学生一个学生纠正的过程中感受大部分同学的协调能力还是可以的,只是缺乏更加细致的指导。在两脚蹬地交换跳的动作上,个别同学挺费劲,总是学不会,还有下肢蹬地和挥臂出手不能够协调统一。

实心球的主要问题就是这两种,当然还有一些小的问题也不可忽视,例如有的同学出手角度不够,总是想投的远一点导致最后出手时机过晚,抛出去的球没有形成一个抛物线,提前落地;还有投球结束有的同学总爱向前跨一大步,导致过线犯规,有的同学爱向后退的距离远一点,但是这样就会影响投球的距离。问题还是出在蹬地交换跳这个环节,两脚在投球结束后应该是交换而不是向前跨一大步,这在动作概念上应该更加强调一下。

实心球教学看似动作简单,但是在投球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加强动作概念,强化动作,最终要形成动力定型。

学本教学心得体会 篇20

我班开展诵读与写字教学已有一个学期。一个学期下来,我发现学生身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为了能把优秀的古诗文背下来,并能在背诵比赛中获得好名次,许多同学克服了胆怯心理,可以走上讲台大声地朗读,这给他们学语文的自信心。

2、道德修养得到完善。经典诵读是进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经典故事讲述了许多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人生哲理等在诵读期间,孩子们逐步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学习习惯。通过背诵经典,也使学生从小就吸收经典的文化知识,不但能够陶冶情操,培养儿童心地善良,性格温和,举止文雅,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道德修养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培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

3、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了。开展诵读与写字教学后,我欣喜地发现学生的语言表达比以前更流畅、更风趣了。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学生的理解、体会也层层加深。同时,多读经典也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诵读该学生更多的时间、机会进行阅读,可以走进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特别是经典诵读涉及到的文学、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艺术等知识。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不但提高文学修养,而且开阔了视野,知识面不断扩大,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俗话说的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诵读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地丰富,而且也学习到一些表达方法。

4、在进行写字教育的实践工作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写字教育除了向学生传授书写技能外,还传递着它特有的育人功能。它有助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锻炼学生的恒心和毅力,促进着小学生专注精神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如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写字教育时,除了正确的“双姿”要求外,还十分重视学生书写时笔墨纸砚的处理,做到纸面整洁,保持环境的干净,不在桌面、墙壁、地板和衣服上留下痕迹,不乱丢纸屑等;为净化校园文字环境,我们强调“四无”:即校园内无不规范汉字,写字无不规范双姿,学生作业无涂擦痕迹,教师批改五潦草痕迹。

回首和孩子们一起走过的一学期诵经之路,我感慨;看着孩子们在经典中获益,我欣慰!“读经典,学做人”活动还将继续深入地开展下去,置身于书声朗朗的校园,我相信,今天读经诵典的稚子孩童,将是明日德才兼备的国之栋梁。

学本教学心得体会 篇21

初中美术教学的改革 从目前初中美术教学的实际来看,美术教学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学生大多是以被动方式进行学习,没有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总结出自己的一些观点:

一、 在教材的形式和内容上,可进行更加活泼、富有创意和时代气息的设计与制作

目前的初中美术教材虽然与传统教材相比也有过一些小小的变化。实际上,美术教材与其他学科的教材相比,完全应该做到比其他教材更加美观、设计新颖,让学生爱不释手。现在的美术教材是按欣赏绘画工艺来编排的,这三方面又分别划分成一定的课时,每一课时又有相应的知识点和具体作业要求,这样虽然知识点编排很系统、具体,但形式显得呆板,内容也略显单一。为了使每一世课的课堂容量更丰富,形式更加活泼多样,如果每一节课都能设置一些小栏目,如:“画家秩事”“美术故事”“绘画小技朽”“笔墨游戏”“画种简介”“每课一画”等,不但在版面设计上更加美观,课堂容量更加丰富,学生学起来也更有趣味性。为了使教材内容更富有时代气息,更为学生所喜闻乐见。还可增加“卡通天地”栏目,把中外优秀的动画形象介绍给学生,也可设置电脑绘画方面的内容,或是推荐一些美术教育网站的网址,让学生可以通过更多渠道了解更多美术方面的住处和资料。当然,形式的丰富多样应以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为原则,但要两者兼顾也并非难事,只要是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心理水平的,对学生发展有用的,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和技能,想念都会受到他们的欢迎与喜爱。

二、 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正确引导,提高其创作能力。 对于学生来讲,他们所描绘的每一个点、每一条线都是一种内心世界的反映,是一种情感的外在体现。作为美术教师应该认真的看待,细心体验,不可忽视。教师不应该打断贸然批评学生,而应该站到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现代心理学表明:初中学生的情感的实践性和坚持性较差,依赖于成人的监督,因此,对于学生这种发自内心的对美术的喜爱之情和表现欲,教师千万不要粗鲁地打断,应给予正确引导、及时进行表扬。在教学实践中,我喜欢站在学生的心理角度上,去发现学生的独特视角和情感,用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强烈的创作欲望。

美术教学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正确,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让学生的心灵得到自由,让美术成为他们抒发性感、表现个性的载体,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开心。

三、 在教学要求上,把培养审美创造力与基本技能训练统一起来

中国的传统教育不重视对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这已是公认的事实,而今天时代不同了,面对新的世界科技革命的挑战和国际竞争的挑战,对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已经并还在引起空前的重视。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是“双基“的训练还是创造力的培养?其实,这二者都不可偏废,应将它们有机地统一起来,。那么,怎样实现这个统一呢?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努力:

第一,要以创造力培养为中心,不可否认,现今的美术课堂上学生所受到的训练绝大部分是模仿式的专业技能训练,教师和家长往往也以“画得像不像”作为评画的标准。因此,美术课堂教学迫切需要改革的便是突出创造力的培养。

第二,要有计划地辅以必要的技能训练。艺术美的要义是形式美(如线条、色彩、造型、构图等),形式美的实现依靠技能,如果没有一定的绘画技能作为基础,学生往往会“眼高手低”,今后在艺术表达上力不从心。因此,也不能为了鼓励创造而抛开技能训练,“以不教为教”,而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技能。

第三,技能的指导和训练应服务于审美创造力的培养。初中美术课堂所面对的学生中有极少数将来可能从事美术专业工作,对于他们来说,掌握扎实的绘画技能是必要的。而绝大多数学生将来所从事的会是其他各行各业的工作,绘画技能在他们的工作中会用得很少,但美术课所给予他们的敏锐的观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和突出和创造能力是他们从事任何一个职业都必备的基本素质,因而技能训练应服务于创造力的培养。

四、 拓展教学空间,做到教学空间,做到多学科和整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在教学中,我积极尝试,例如美术和音乐同属于艺术类,他们虽有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区别,表面上似乎很难说有什么联系,然而由于美术与音乐在节奏、韵律、意境等方面都有相通之处。许多教育工作者已从音乐中得到启发,音乐可以用绘画作品为题材,绘画也可

心通过音乐来表现。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理解美术知识可以很直观地利用视觉,但毕竟它是一门感觉艺术,有很多感性的东西要理解,所以说,音乐能给它直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例如,讲到色彩的冷暖给人的感受时,因为感受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较难理解透彻,所以这时适时地加入音乐的因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课中出现一组暖色调的画面,让学生去理解谈感受,大多数学生只会谈到“比较暖和”,这时教师可以用一段激情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欣赏画,效果则大不一样,他们感受到了火一样的热情、激动、热烈、兴奋。出现一组冷色调的画面时,民族乐曲《江河水》那悲惨凄婉的节奏和二胡所特有的音色,使学生真切的感受了冷色调给人以寒冷、凄凉、冷静与理智的感觉。音乐教学在美术课中合理综合运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是我用所学的教育理念与几年的美术教学经验相结合后得出的感想。随着时代的进步,育人理念也在发生着变化,我们美育工作者也应该紧紧跟随时代的脚步,用正确的方式对美术教学进行改革,使学生能够及时的学习到新的知识,拥有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好的成长为适应新社会要求的综合型人才。

学本教学心得体会 篇22

我有幸读了《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本书。《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斯特朗先生,他进行了15年的深入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绝大比分也是世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这本书中说到的一个叫比利的孩子,总是喜欢发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儿,例如让水沿着水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轮番撞击数只铃铛鸣叫,使一头玩具小猪旋转起来,最后进入玩具鳄鱼的嘴里。这样,一个鳄鱼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可以再里面削铅笔。他发明的一些其他机械,也是既富创造力又有实用性。然而,比利还是被勒令退学了,他似乎不会按学校的规定的方式办事,他房间的面积。还有一个活泼好学的六岁小姑娘,当她第一天入校时是何等的激动。她已经习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堆砖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这么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她充满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动走动,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学校能随处唱歌、玩耍,她还期待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的交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她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儿,她必须去解析老师复杂的说辞,眼镜必须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异的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和字母。当她在老师面前表露自己失望与迷惑时,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于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的彻头彻尾的“痴呆生”。托马斯先生发现,孩子学习有困难,本质上是他的学习方法压根和你不一样,托马斯先生具体分析了很多孩子学习不好的原因,最后归结到是现今的学校教育很难适应孩子们多种天赋类型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老师们仅仅重视孩子在很有限的几个能力方面的培养,使得很多孩子天生的才能和潜能被打压了,从而产生了很多不适应在学校教育的差生,学业上的残疾人。孩子们就真正的成了学业上的残疾人。其实像《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中的描述的这些外国孩子,在我们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又何尝少呢?在报告文学《每个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师的教育胜经》一书中介绍的北京的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师,好几年来,她已经将来自全国的50多个家长和老师认为在学业上无药可救的差生转变成了人见人爱的好学生,来李老师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学校考试几乎门门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学四年级,数数还不超过20,有的孩子一见到书本就想撕——在李老师的教育下,这些孩子在学业上全部脱胎换骨,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学业残疾”这一概念应该换成“学习差异”。教育,自其诞生之始,就注定是一门关于唤醒的艺术。然而,唤醒离不开对话,对话,不只是语言的沟通,更多是心灵的交流。教师在课堂内外,不妨以诗歌般温暖的话语、一个眼神、一丝微笑,使学生天性中最美好的东西发挥极致。同时唤醒需设置情景,数以百万计的孩子,之所以在学校学习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患有学校恐惧症或厌倦教室,是因为没有谁认识以及开发他们应该在学校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才华被教师和家长的傲慢与偏见彻底泯灭和忽视了。所以,教师要创造双方共同探讨的平台,要乐于倾听,在倾听中提出怀疑与批判,但绝不居高临下,要让孩子有选择的余地,即使是错,也以各种方式来维护和谐的对话情境,以求对话得以继续。这并非敷衍,而是一种宽松,这样才让主体意识得以唤醒,心灵潜能得以挖掘??《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正是认真探析了这一重要的教育现象,它揭示了许多十分有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剧根源,尤其是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介绍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几种不同的方法。这样匠心独到的指导,无论是对正在接受煎熬的孩子的家长,还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小孩的家长,都有开阔思路、纠正偏差的效果。

学本教学心得体会 篇23

百分数的知识对六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因为百分数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十分广泛。教学时我注意了情境导入和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上完整节课总体感觉效果还可以。下面就根据我这节课的设计意图和教学情况进行反思:

一、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新课,先只出示“投中次数”,让学生意识到仅凭“投中次数”是不能判断谁的投篮水平高,进而引发冲突。在学生思考进行交流后认识到还需知道“投篮次数”,可以用“求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来进行比较。在比较投中的比率这一环节,我先出示两个分数的比较,牵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学生自然地想到通分。等到三个分数进行比较时,学生意识到要通成分母都是100的分数,然后我引导学生思考这样比较的好处,并观察这些分数的特点,思考这些分数的含义,使学生初步体会百分数的特点和作用。

二、生活中百分数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我根据贴近学生学习的事例进行举例。举例有分子是小数、分子比分母大、分子是整数的百分数,并且百分数有读、写两种形式。也为下面教学百分数的读写法做好铺垫。并让学生交流这些百分数的意义,帮助学生进一步感知百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不过从课上效果来看,这里还存在一点问题:就是我提问“谁能说说这些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问题有点大,造成有的学生不知怎么回答。要是这样改效果可能会更好,“谁能说说这些数是谁占谁的几分之几”,这样也就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它和百分数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由于这一点处理不是很好,使得学生小结“百分数的意义”产生困难,就只能由老师来揭示,百分比和百分率也是一带而过。

三、教学百分数的读写。这里我安排学生自学文本,培养他们自学能力,汇报材料时学生先说明如何写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而是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再说明:百分数的读法与分数的读法大体相同。我适时进行总结规范,接着让学生尝试读和写教师举例中的百分数,这里学生掌握得很好。

四、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这里主要是通过两个句子中哪几个分数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的辨析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积极思考、与同伴的交流中,引导学生在对比中认识到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与联系。当分数表示一个具体数量时,是有单位的;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时,即两个数的关系时,是没有单位的。而百分数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五、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它是促进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又是使学生形成技能技巧的基础。但是时间关系,本节课的练习相对少了些,只是完成了书上配套的练习,应该再增加些综合性的题目,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