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建设心得体会(通用14篇)
《1-4月全区地面业务运行情况通报和汛期要求》下发后,令人震惊,短短4个月的时间里就发生重大差错4起,这是一个不能理解的数字。但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自己也是一名测报人员,也许有一天这样的事故也可能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因此这并不是一个与己无关的问题,相反地,我认为更应该从别人身上学到一点东西为己所用,以别人的失误为借鉴,深刻地检查自身的问题,从而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稳步前进。
测报工作是一项原则性很强的工作,对于测报规范和值班工作制度的遵守应当是每一名测报人员最起码的要求,就如同公民必须遵守法律法规一样,测报人员也必须按照规范要求开展业务工作,决不允许“放水”。人所共知,我们测报人员的座右铭是:准确及时,宁缺勿造,宁错勿涂。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们收集的数据至关重要,一个错误的数据足以导致一个错误的预报,一个错误的预报同样可以导致一场重大的灾难。因此保持记录的准确及时尤为重要。当然,人非圣人,孰能无过,在工作当中因疏忽偶而出现错误也是难免的,不过出了错再想方设法巧妙地掩盖错误就万万不该了。这是一个涉及到职业道德的问题,是一种任何人都鄙视和不能认同的行为,因此我们要坚决杜绝。
纵观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历,错情也出现过一些,其中一部分是由于理论掌握得不够扎实,规范记忆得不够准确造成的,另一部分却是因为疏忽大意所致。每一个有过测报工作经历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要想完全避免疏忽大意造成的错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我们的工作要求是精益求精,每一个微小的细节都必须认真对待,反复思考,这样一来反而会使神经高度紧张,怀疑自己的每一步计算结果,最后导致出错。但如果完全保持松弛的精神状态那也不符合工作要求,因此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精准高效的工作方法。
对于工作态度和责任心方面,我的体会是:工作就是工作,工作始终是第一位的,任何其它的事务都不能超越工作的重要性而越居第一。因此一直以来都能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测报工作,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和值班工作制度上好每一班,从未出现过重大差错和责任性事故。当然,发生在别人身上的那些深刻的教训还是对我产生了警示作用,尽管以前没有发生重大差错和事故,但仍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保证今后也不发生任何差错和事故,这才是真正追求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打算从以下方面努力完善自己:
①继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反复通读、精读地面观测规范,深刻领会其思想内涵,用其精神实质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同时抽时间学习天气学原理,将理论和实践完美地结合起来,使自己的工作能力不断提升。
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坚决与涂改、伪造等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划清界线,工作中认真仔细,遵守制度规范,杜绝各类重大差错和责任性事故,在测报工作中再创佳绩。
按照市深化“两抓两树”活动,加强从政道德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通知要求,我镇于5月10日召开了“弘扬水杉精神,加强从政道德建设”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通过学习,收获很大,受益匪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对新形势下如何恪守从政道德,保持公仆本色进行了深入思考。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切实加强从政道德建设,转变工作作风。
一、禁懒。克服身子发懒、消极怠工、精神松懈、工作懒散、行动散漫、无精打采、不思进取的精神状态。做到勤于思考,锐意进取,敢干创新,与时俱进。
二、禁空。克服空想空谈、空话连篇、只说不干。做到做人诚实守信,工作苦干实干,作风注重实打实、敢于硬碰硬。
三、禁浮。克服漂浮在机关,瞒上欺下瞎指挥现象。做到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把工作重点和精力用在抓基层、抓落实、促发展上。
四、禁拖。克服拖拖拉拉、雁过拔毛、推诿扯皮、脱离群众行为。做到树立“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思想,树立深入实际,独立思考,雷厉风行,说干就干的精神状态。
五、禁骄。克服自高自大、骄傲自满、自以为是、官气十足、不可一世的行为。做到顾全大局,作风民主,多谋善断、协调多方。切实做到干事不揽权、办事不争权、处事不越权。
六、禁软。克服软弱无力、内耗严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露脸的事争着干、难的事躲着走、棘手的事不出面的现象。做到坚持讲党性、讲原则、讲政策、敢担当。切实做到依法办事,令行禁止。
七、禁散。克服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会后乱说,消极懈怠、得过且过现象。做到是非分明,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襟怀坦荡。切实做到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从政,勤勤恳恳为民。
八、禁贪。克服贪图享乐思想,拒绝因私废公、损公肥私行为。做到把好权利关、金钱关、吃喝关、人情关。切实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
九、禁奢。克服奢念、奢求、奢望、奢侈思想,杜绝公款吃喝、铺张浪费行为。树立金钱有价,官德无价的思想。做到耐住寂寞、顶住诱惑、经受考验、守住节操。
十、禁滑。克服见风使舵、随风转向、阿谀奉承、溜须拍马行为。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敢说真话,坚持原则。
职业道德是什么?它是社会一般道德的一个重要领域,是社会一般道德在特定职业行业中的具体反映。道德是人们在复杂的社会交往中一刻都不能离开的生活和工作准绳。良好的道德可以拨正人生态度,激励人生进取,优化人际关系,提高群体素质,促进社会精神和物质文明的健康发展。
人活在世,就要以德立身,以自律为前提。道德是走向成功之路的性格基石。“天生我才必有用”,这个“才”也有品质的含义。凡具备才华和优秀品德的人,无论在何种环境下,终将会超越平凡,大多历史上伟大的人物都能在物质的种种诱惑前保持气节。
职业道德也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逐步形成的道德状况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的成人的意识和行为中。人的一生都要从事某种职业活动,因此职业道德将伴随你走完人生从业旅程。
社会上有一种正当的职业,就会有一种职业道德。医生有医德,自古就有“医乃仁术,仁爱救人”的言论,强调“德为医之本,仁乃德之源”;
教师有师德,“以身立教”,“传道,授业,解惑”;商人有商德,“诚实守信,买卖公平”;艺人有艺德,德艺双馨如邓丽君就以孝顺父母,为人谦和而深受人们的敬重和喜爱。
作为一名企业员工,职业道德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关心企业,当好主人。
关心企业,对企业有深厚感情,摆正自己与企业的位置,树立主人翁责任感,认识到企业利益就是自己的利益,企业兴衰就是自己的兴衰,把本职工作的成就作为人生理想的追求,在工作中干一行爱一行转一行,做好本职工作并积极参与企业管理,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题合理化建议,为企业改革和发展贡献力量,这是对员工职业道德最基本要求,也是员工自觉搞好生产的前提。
二、刻苦钻研业务,一专多能
在企业生产中,没有过硬的技术和业务能力,产品质量,生产效益,经济效益无从谈起,更谈不上为企业为人民为国家做贡献。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才竞争加剧,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刻苦钻研业务,这是员工必须具备的重要职业道德,每个人必须终生学习,掌握更多的技能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三、遵章守纪,执行规程
员工要严格执行作业规章、技术规范、各生产操作规程以及企业管理制度,具备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态度,保证前后工序协调运转和生产的顺利进行。在日常工作中,遵章做事,爱护设备工具、材料、产品,杜绝跑冒滴漏。同事之间礼貌相待,共同维护和谐的工作氛围,牢记“我的岗位我负责,我在岗位我尽责”。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是以血的教训换来的,是实践经验的结晶,所以遵章守纪、执行规程是每位员工应具备最起码的职业道德。
四、团结互助,尊师爱徒
团结互助反映的是集体的友谊和凝聚力。每位员工要主动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工作上密切配合,齐心协力,搞好生产,才能最大限度调动起员工积极性、创造性。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中尊师爱徒是传承至今的美德,也是员工职业道德重要的内容,青年人要尊重老师傅,虚心求教,认真学习技术。师傅也应爱护徒弟,搞好传、帮、带。师傅不仅在技术上培养徒弟,还应在思想生活等方面关心帮助徒弟,使之健康成长。
五、勇于创新,不断完善职业道德
企业不断深化发展,就会不断自主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思维方式创新等。利用新技术研发新产品,突出品牌,站稳国内市场,开辟国际市场。我们员工要不断自我扬弃,勇于超越,为企业发展与繁荣,做出贡献,更应勤于自省吾身,自我完善,成为企业优秀员工。
有一句话:没有英雄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同样没有典型的群众也是没有战斗力的群众。历来先进人物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模范,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活教材。
我们企业先后涌现出市劳动模范,区劳动模范和先进班组。在生产中心,就不乏有德才兼备的优秀员工,其中,田巍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被评为铁西区劳动模范的他,正值壮年,踏实稳重的工作作风和勤奋努力的工作态度深受青年员工的拥护。他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多次被采纳,为生产提供了好的思路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我公司于XX年通过了gmp认证,这是兴齐发展之路的又一起点,是许许多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田巍担当重任,由青涩向成熟蜕变的开始。多年来,他一如既往的谦虚谨慎,乐观敬业,在工作上,在生活上成为同龄人中的模范。
我在制瓶班组工作的几年,渐渐形成了“公司是我家,为公司工作就是为自己工作”的思想。这种思想的形成源于制瓶班组,也源于生产中心的带头人。她的品德、才华、待人的谦和与对事业的热情让我和我的同事们对什么是领导艺术,什么是领导的模范带头作用有了具体的认识。高总不仅仅是优秀的领导者,也是良师益友,她的言行树立起职业道德的榜样,正所谓“其身体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从一个企业的理念,也能看出了其所重视的职业道德素养。“健康,诚信,务实,进步”,这是每个兴齐人来到公司,走上岗位前上的第一课。在今后的工作中,它是一种贯穿始终的信念和精神,引导我们踏实做人做事,拒绝浮夸,保持终生学习的态度,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如今,经过努力,我已经从一名中专生成长为本科毕业生,这段学习和工作的经历让我由衷感到: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在生命中遇到一个或几个优秀的人,他们的观念、言行、思想、感情将影响着你,推动着你,令你的人生从此不同。在此,我真诚的感谢所有在我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帮助和扶持过我的人们。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公司良好的工作氛围和良师益友的熏陶下,我日益成熟进步着,在这个重视品德与重视才能兼具的集体里,只要有心、用心,每天都能收获着物质和精神的财富。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我们正当青春年华,也有幸从事在一份良好的职业,还有什么理由要浑浑噩噩的虚度时日?的确,我们可能不是社会上称之为“精英”的那一群之一,但我也不会觉得一个称谓就能让自己生活的更充实更有意义;也许,倾尽我一生之力创造出的财富很有限,但我兢兢业业无愧于心。珍惜光阴,珍惜在兴齐的日子,做一个正直的人,培养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树立社会责任感,用真心报效企业,让职业道德的信念伴随自己一生。
“众人捧柴火焰高”,只要员工们都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以真心奉献企业,必将与企业共同获得丰厚的回报。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xx大关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激励广大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日俱进,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和师德师风形象。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教师队伍的现象,我们组构了整改调查机构,有针对性开展了各项活动,对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全面认真的进行了自查自纠,其具体情况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切实提高教师思想素质。
学校经常组织教师广泛开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活动,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组织学习了《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精神,切实提高广大教师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让广大教师始终牢记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大力宣传了师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学习他们热爱祖国、关爱学生、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学习他们艰苦奋斗、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敬业精神。并在教师中,广泛开展警示教育,使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师德规范转化为教师的内在理念和自觉行动,在教育实践中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二、开展教育活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学校为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适时组织教师开展一些政治活动,如职师德报告会,模范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等。并以“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为主题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大力倡导教师献身教育、与日俱进的职业道德素质。与此同时,还认真、全面、积极地召开各类会议及教师、学生、家长会议,征求他们对学校、教师、领导的意见和建设,针对群众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纠正、整改、提高自身素质。
三、建立激励机制,开展师德师风评议活动。
学校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出了《教师职业道德考评细则》,明确了师德师风考核与评议的具体内容和办法,每学年对在岗教师进行一次师德师风全面考核评议,并将考核成绩记入教师师德师风档案。建立激励机制,实行奖惩制度,对师德师风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对师德师风败坏的教师进行严肃批评,对情节严重的,社会影响大的行为,学校决不手软,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四、规范从教行为,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
学校根据《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法律法规,结合本校实际,对教师的从教行为进行了规范,要求全体教师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教师一要做到“三热爱”: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热爱学生;二要做到“三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三要做到“六不准”:不准接受学生家长的礼品、礼金和吃请,不得要求学生家长为自己办私事;不准侮辱体罚学生,不准私自向学生推销商品,不乱编、乱印、乱发学生资料,不准抹牌赌博,不准迟到早退,不准坐着上课。
五、建立完善监督机构,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学校为了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杜绝控制教育走向误区,切实把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建立了以校长王展雄为组长,邵焕样为副组长的监督管理机构和目标责任制,完善了各项依法管理制度,提高了依法治校的管理水平。学校从未发生过重大责任事故,也从来没有出现严重违法违纪的教师。学校管理目标明确,常规工作开展有序,确保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工作落到了实处。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好的师德师风就是一本教科书,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教师职业的特点和性质,决定了教师要做“人之楷模”。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作为教师的我通过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深刻体会到:师德贵在诚。师德是教师之魂,德成业则立,德劣业则垮,一名新时期教师的师德修养,应突出一个“诚”字。心诚则事成。
第一:要有精诚的敬业精神。
有人把教师的职业比作“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充分说明了教育工作的光辉和重要,所以每位教师从自己准备执教的那一天起,就应该像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
第二:要有诚恳的治学态度。
一个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不仅要“专”,而且要“博”,要兴趣广泛,一专多能。自身要有比较高的文化修养,并不断完善自己,才能教书育人,不误人子弟。“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面有一层很重要的含义,就是教师如何把学生教好,这就是我们教师的业务能力,我们的教法。教而得法则事半功倍,教而无法则事倍功半。在世界已进入信息化的今天,我们不要再作井底之蛙,墨守成规。我们也不能以已经获取了较高学历而一叶障目,放松学习。否则我们将是“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中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在获取扎实专业知识的同时在教改、教法上下功夫。
第三:要有坦诚的博大胸怀。
作为教育者,应具有博大的胸怀和火热的心肠,善于尊重、理解、爱护我们的教育对象,以建立一种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新型师生关系。
第四:要有赤诚的无私爱心。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对学生充满爱心,与学生保持人格上的平等,关心学生的冷暖,体察学生的心理,让学生把自己当作一个可亲、可敬、可爱的人,能自觉自愿地向你诉说心中的喜与悲,喜欢上课,喜欢你组织的各种活动。这不仅能增强学生克服困难,增强改正错误的勇气和信心,并会对学生的智力、品德、个性的发展产生良好的影响。
第五:要有“以校为家”的主人翁精神。
要有“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主人翁责任感,这是形成良好师德师风的思想基础。把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与单位的荣辱、单位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才会时时、事事、处处从严要求自己,才不会犯错误,才会把自己的精力完全投入到你的事业中。提倡“以校为家”,就是要我们在单位树立节约意识,从点滴做起,把在家里养成的节约习惯在单位里发扬光大。只要我们每一个教职工都能“以校为家”,那我们就基本具备了较好的师德师风,那我们的学校将会更加兴旺发达。
第六:要多做贡献不贪名利。
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就要忠诚于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不怕吃苦,不计较名利。学校的新时代师德师风应与传统的标准揉在一起,即:平易近人、严中带慈、公平待人、效果显著。平易近人就是要做到和蔼可亲,拉进与孩子和家长们的距离,让他们有信任感、放心感;严中带慈就是要做到严与爱相辅相成,严中有爱、有理、有方、有度;公平待人就是要做到在教学方法、教学态度上不偏私,要有平等、一视同仁的观念;效果显著就是要做到工作方法恰当、质量高、效率快、有成果,从而在社会上树立我们学校全体教师高素质的良好形象。
总之,师德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萃,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教书者必须先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既然选择了这一职业,就要爱我的职业,爱我的学生,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尽心尽责,以心换心,以爱博爱,倾我所有,去换取明天的桃李芬芳。加强师德修养即是社会赋予我们教师的责任,也是我们教师适应教育改革开放的必然需要。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自己特定的工作中,思想和行为方面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公务员作为人民的公仆,他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国家形象,更会对社会公众起到影响作用。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既是自身职责的规定,也是时代的要求,对于增强政府和公务员队伍的公信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一、树立恪尽职守的职业道德
恪尽职守是赢得人民信任、担当历史重任的基本前提,也是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根本。要强化宗旨意识,公务员是国家和政府的代表,在群众眼里就是国家和政府的化身。作为一名公务员要把“对人民负责”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工作,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事业负责、对自己负责。自觉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首位,关心百姓冷暖疾苦,体察群众所思所盼,珍惜岗位、做好本职工作。把心思和精力放到谋发展、促和谐上,多办人民群众得益受惠的好事实事,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要牢固树立“把平凡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简单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的观念,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认认真真地走好每一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始终如一地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要强化责任意识,自觉做到忠诚履职、尽心尽责、责随职走、心随责走,通过履职尽责的成效来体现公务员的职业道德。
二、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务实工作是我们党的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带领人民群众推动工作、完成工作任务的重要条件,也是党的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的根本保证。要切实提高政治素质和思想境界,踏踏实实做人,时时为百姓考虑,事事为群众着想。要强化务实意识,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创先争优的进取精神、脚踏实地的工作方式,取信于民、惠及于民,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公务员良好的职业形象。要善于了解客观情况,勇于听取各种意见,敢于反映真实情况。不搞“形象工程”,也不掩饰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干工作。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切实解决群众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创造性地做好各项工作。
三、树立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公务员能力固然重要,但品质更为关键。品质好,就能确保对党和人民做有益的事。胡强调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从现实来看,绝大多数的公务员道德素质很好,能坚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认真履行职责,积极为民众服务。当然,无庸讳言,也有一些公务员的道德水平有所滑坡,少数公务员失德问题尤为突出。有的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有的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有的贪图享乐、玩物丧志;有的官气熏天,横行霸道……这以成为腐败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不断突破老百姓心里承受的底线。要弘扬正气,正确对待和行使权力,把权力看成是一种责任、一种奉献、一种约束。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以超然的境界对待金钱名利,仰不愧于国家,俯不愧于百姓,做廉洁的榜样、干事的楷模。要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真正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用制度规范行为的有效机制。
在今后的工作中,首先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对党和人民忠诚,能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其次是加强学习,干好本职工作。既要学习理论,又要学习业务,在学习中掌握、思考和运用。通过学习,全方位提高公务员道德素质,进而提高机关工作效率。要忠于职守,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以积极的心态、饱满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平凡的工作岗位上。
每一个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为官要有“官德”:公正廉洁、勤政爱民;行医要有“医德”: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经商要有“商德”:公平交易、童叟无欺,等等。由此可见,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规范的总和。
司法警察作为一种独立的职业,其职业道德概括而言是指司法警察在依法履行其职务时所应遵循的职业行为规范的总和。职业行为规范是社会道德规范在职业行为上的具体反映。职业行为是职业道德载体,一言一行都可以映射出职业道德的情操。司法警察职业道德是遵循司法警察特殊职业道德规范和准则要求,概括和总结司法警察特殊功能和主要作用以及职业实践这个基础上产生的,它的职业活动受法律制约,受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制约,并有其特定的调整对象,即司法警察与当事人、行为参与人、犯罪分子以及与公诉人、律师、法官及法院内部其他工作人员之间都有特定的联系与道德关系调整。加强司法警察职业道德建设,正是基于要调整好与上述各调整对象之间的关系与联系,以明晰在依法履行职务时应该怎么做,如何去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是人民法院直接领导和管理的一支准军事化武装力量,是人民警察一个独立警种。其兼负着维护国家法律的实施和尊严,维护审判秩序,保障审判工作顺利进行的特殊司法职能。由于司法警察职能和身份的特殊性,加强法院司法警察的职业道德建设,铸就一支高素质的法警队伍,对于提高法院执法能力,维护法院的司法形象至关重要。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法警的工作分散、多为协助性工作等原因,对法警队员的培养、教育和监督工作被有所忽视,致使个别法警职业道德素质不高,或在权势和利益方面打过败仗,或见异思迁,不安分本职工作,或嫌法警工作艰苦、清贫等。这些情况有害于队伍建设,有害于特定重要作用的发挥。
古今中外,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道德的作用,把道德作为巩固其权力的一种手段,认识到“治国就是治吏”,治吏就要从“德”抓起。孔子讲过“为政以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步入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依法治国理念的确定,司法警察职业道德内容更为广泛。
忠于职守、服务审判、公正执法。就是要爱岗敬业,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履行职责,严格职业操守。要具备不怕艰险、勇于献身的精神。要具有服务意识和大局观念。要忠实于宪法和法律,维护法院的公正和权威。规范执勤、保障诉讼、注重效率。就是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律素质,熟悉与警务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严格按操作规程办事,并使之形成一种职业修养和职业习惯。应注意在诉讼程序上与法官协调配合,完成送达、提押、值庭、执行等工作,应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注重效率,按照程序法的规定和法官安排,及时、有效、审慎、适当地完成保障工作。
严明纪律、服从指挥、团结协作。就是必须有高度的依法办事意识和很强的组织纪律观念,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特别是执行重要警务或者遇到重大情况,必须听从指挥,不可擅自行事;在处置突发性事件中,要注意协调配合,发扬团队精神。
注重仪表、文明礼貌、方便群众。就是要注意警容严整,按照规定着装并佩戴警种、警号、警衔标志,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仪表端庄、举止文明;接待旁听人员和来访群众时应谦虚热情、慎重处事,防止简单粗暴、推诿搪塞、敷衍了事;即使遇到一些不讲道理、不听劝阻的人和事,也要态度冷静,保持有理有节,依据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司法警察为审判工作提供服务和保障,必须按照司法理念和有关规定的要求,充分尊重当事人和其他参与人的诉权,并保障其人权,以维护人民法院公正、文明的形象。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清正廉洁。为了维护司法公正,司法警察应当像法官一样清正廉洁,在行使职务活动中必须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自觉抵制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和腐蚀,做到一尘不染、两袖清风。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全面提高司法警察道德素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是法警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人民法院的一项重要工作。只要我们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具备优秀的政治品质、执着的职业忠诚、娴熟的职业技能、高尚的道德品行和高度的自律精神,就一定能实现“德化于自身,德化于本职,德化于社会”的目标,做一名道德高尚、品质优良、人民满意的高素质司法警察。
如何正确调和亲子关系?如何集中孩子的学习注意力?3月27日,由共青团乌兰察布市委员会主办,市青少年宫承办的《亲子关系调和及少儿能量管理》公益讲座开讲,旨在加强未成年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推动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讲座特邀中国肌动学导师及督导、国家二级心理师杨丹教授,从全新的肌动学视角,为大家带来了一套全新的正确处理亲子关系,激发未成年人潜能的方法,吸引了300位学生、家长及老师到场听课。
据了解,肌动学主要通过游戏、运动、律动、共振、生物反馈等机制来帮助儿童“发展资源”、“突破局限”。“现在和我一起做交叉爬行,调和我们的身心”,为展示运动开智的效果,杨老师采取交流互动、做游戏等方式,让大家体会如何在运动中清晰头脑,激活左右身体和左右脑,打开各个感知器官,找到学习的动感韵律。讲座中,杨老师还强调了要帮助学生建立安全感,给予精神鼓励的重要性。希望家长、老师给予每个孩子足够的理解、支持与认可,以此让孩子感受到爱,感知到自己的存在感,以此达到调和双方之间关系的目的。
团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活动是我市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下一步,我市还将继续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上下工夫,深入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推动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正当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行为规范,以及由此体现出来的与之适应的道德观念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公务员作为国家公共事务管理的一个特殊群体,在日常工作中行使党、国家和人民所赋予的权力,公务员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了我们个人,也代表了党和政府在国内外的形象。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如何,对整个社会的风气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是以史为鉴和社会现实的必然选择。从历史来看,从秦一统天下到清朝灭亡,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历朝历代建立之初吏治清明则国运昌盛,到后期官员贪污腐败,欺压百姓到最后导致国破家亡。无数历史史实告诉世人,一个国家吏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吏治好则国家兴,吏治坏则国家衰。以史为鉴,必须加强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从现实来看,在全国范围内,绝大多数公务员拥有较好的道德素养,能够坚持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忠于国家、服务人民、恪尽职守、公正廉洁”,认真履行职责来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涌现出一批郑培民、杨善洲、任长霞等为代表的许多优秀干部。当然,不可否认在公务员队伍中,也出现了一些人道德滑坡,贪污腐败、思想腐化、抛弃信仰,官本位意识严重,工作懈怠,消极怠工,公仆意识淡化,甚至与民夺利,将“服务人民”完全抛至脑后的现象……这些行为正在不断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和公信力,影响着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影响着党和国家的兴衰存亡。因此,不论从历史史实还是现实状况,都必须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
其次,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是防治腐败,促进廉政建设的需要。腐败现象为全国人民所深恶痛绝,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情。从近年来的一些腐败案件来看,许多公务员在任职之初都有着远大的志向和廉洁自律的自觉性,都想着为人民办实事。但随着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的变迁,一些公务员不能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武装自己的思想,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逐渐在道德上开始滑坡,从道德出现问题逐步发展到贪污腐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只有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才能提高广大公务员防腐拒变的能力,从而从源头上防止贪污腐败的滋生。
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提升公务员的职业道德,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而庞大的工程。需要党的领导,政府的统筹,各具体部门的密切配合。全面地分析问题,采取多种措施,才能逐步将这一工作做好。
第一,建立健全公务员职业道德体系并将其法制化、制度化。道德和法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公务员的正确行为,不仅要靠法律强制规范,还需要靠良好的道德素养,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目前还没有一整套完善的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体系,让公务员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有一个可以遵循的通用道德标准,这也是导致公务员道德滑坡的一个重要因素。政府及公务员主管部门应当联合相关专业学者,进行调研,针对公务员的工作特点制订切实可行,内容具体,易于操作的职业道德规范,并结合公务员各个职位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使得公务员道德体系既具有普遍适用性又具有相对特殊性,这也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求的。道德与纪律和法律不同,违纪行为可以由纪委、监察局来监督处置;违法行为可以由公安机关、司法机关来处置;但是违反道德呢?只能由社会舆论来谴责。这对于行使国家事务管理职能的公务员来说是不行的,必须使公务员职业道德体系法制化、制度化才可以提升公务员职业道德体系的效力和强制力,也才方便日后相关部门对公务员职业道德体系执行情况的监督。
第二,建立强而有力的监督机制。没有监督的权力就容易滋生腐败。同样,公务员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遵守执行职业道德的情况也需要做好监督工作。否则,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就很有可能沦为一个“假、大、空”的口号。美国政府伦理办公室、法国的政府督查团、瑞典的监察员公署都是公务员职业道德管理的监督机构。在我国结合我国的国情,可以在将公务员职业道德体系法制化、制度化的基础之上,由中国共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政府的监察局等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当然公务员职业道德的监督,不仅要将其置于行政监督之下,还要置于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之下。使得一切公权力的运行都处于阳光之下。
第三,健全公务员道德培训的长效机制。长效机制首先表现在对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要坚持持之以恒。在日常工作之中,我们党和政府一直重视对于党员和公务员的培训。但往往短期的培训收效甚微,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一个公务员道德培训的长效机制,才能切实将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使公务员在工作和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通过长期“学习中工作,工作中学习”,逐渐使我们广大的公务员深刻理解“忠于国家、服务人民、恪尽职守、公正廉洁”职业道德观念。长效机制还表现在对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要坚持与时俱进。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国际经济、政治、文化日益交融的国际大背景下,只有坚持与时俱进的长效培训机制才能让公务员在面临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多种价值观的冲突交融之中,即使是在缺少外部监督的情况下,也能不为威逼利诱所动,能够坚持自己的职业道德,做出正确的抉择,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第四,完善优化公务员考核考评制度。现在的公务员考核要集中在年底本人工作总结或者述职后,由领导、同事进行测评,往往只要没有原则性错误,不违反党纪国法,很容易通过。如将公务员职业道德纳入考评体系,将办事群众的打分计入年底的测评,这样有利于转变公务员的工作态度,有利于改进机关作风,有利于减少甚至消除“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不良现象。
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提升公务员的职业道德,除了需要党和政府的领导、统筹,还需要我们公务员自身的努力。
作为一名新进的公务员,自身又是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对于党和国家的历史、方针、政策有一定的了解。我认为必须立足本职工作,自主自觉地践行“忠于国家、服务人民、恪尽职守、公正廉洁”的职业道德,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公务员。
首先,我们必须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不断变化发展的国内外环境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才能紧跟时代步伐,保持先进性。面对不断变化发展的情况,我们只有用不断变化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武装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把握住自己的政治方向,不误入歧途。只有不断加强政治学习,才能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作风,更好地服务人民大众。
其次,我们必须端正自己的心态,摆正自己的位置。公务员行使的是国家事务管理的职能,这些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就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我们要牢固树立公仆意识,淡薄名利,踏实工作,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最后,我们必须廉洁自律,自觉接受监督。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牢固树立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人民有权监督我们的行为。许多有着违法违纪行为的人,都与他们不能做到自觉主动地接受监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居安思危,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我约束和防腐拒变的能力,自觉接受各种形式的监督。
只有在党和国家的帮助下,通过我们自己不断学习和努力,才能在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保持我们清醒的头脑,牢记自己的身份,严格遵守公务员职业道德,做一个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公务员职业道德,是指国家公务员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同样是意义非凡。
德者,得也。道德是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调控手段,一个和谐协调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需要有良好的道德来规范和维系。传统道德修养强调“忠、信、孝、悌、礼、义、廉、耻”这样一些准则,培养“智、仁、勇”兼备的健全人格。以德为先用人,是古今中外之定理。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以德治国”,无论什么行业招贤纳才,都讲究“德才兼备”,是以“德”为先。从小学到大学,都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也是以“德”为先!从《公务员条例》到《公务员法》,都强调对公务员“德、能、勤、绩、廉”的考察,仍然是以“德”为先。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其中关于人的道德修养的智慧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要丰富和全面。中华人民的传统美德认为:所有的良好行为中讲道德居于首位“非德之威,虽猛而人不畏,非德之明,虽察而人不服”。道德,总体而言是凌驾于法律之上的,因为道德来源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人文自觉,但它在实践中又具有不能回避的尴尬境遇,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要求。道德是对自我行为的约束,是自发自律的行为;法律是从外部对人的行为约束,是外发外律的行为。
法律是道德的外延,道德是法律的底线。
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法制化倾向,反映了人们希望运用道德和法律的双重力量,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的强烈愿望。道德被赋予法律的形式,就获得了正当性、严格性、合法性的依据和强制性的实现力量;法律融入了道德的内容,就获得了以社会舆论为基础的意志和情感动力,有助于提高其调节效果。
20xx年,南通市出台了《南通市公务员思想道德和社会诚信行为规范》,其中至少有40种有违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行为被明令禁止。而对公务员职务之外的
观看黄色录像、不见义勇为、搞婚外情等18条生活约束,则成了这部“规范”的最大亮点。《南通市公务员思想道德和社会诚信行为规范》进一步细化了《公务员法》中有关公务员道德水准要求,以便更好考核公务员的“德”。但是这仍然只是公务员考核规范道德,与公务员道德建设法制化有着本质性区别,公务员考核道德,最严重的不过给予行政处分,但是公务员道德法制化,违反了道德,就是违反了法律,就要按照法律追究相应责任,处罚比较严、比较重。个人认为,在对公务员道德规范化之下,公务员群体自身的认识也很重要。
一要甘为公仆。中国自古就有“民为本,社稷次之”的仁政主张。作为一名公务员,做任何事情必须以人民群众为本,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要公正无私。公正无私是为官之本,“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作为一名公务员,必须具备大公无私的品德,在个人利益和国家、人民利益发生矛盾时,应该自觉牺牲个人利益。公正必须无私,无私才能公正。
三要勤政为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一名公务员,要热爱本职工作,一心一意,尽职尽责地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党工作,为人民谋利益。要扎扎实实、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为群众办实事。不仅要按上级的安排完成任务,更主要的是勤于思考,多想办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钻研业务,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适应形势的发展。
四要廉洁自律。“公生明,廉生威。”作为一名公务员,只有清正廉洁,才有威信。廉洁自律,就可以做到一身正气,按原则办事,主持公道,才能令行禁止。要在思想深处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耐得住清贫,抗得住诱惑。
五要修身立德。作为一名公务员,要做到自重、自盛自警、自励,在各方面以身作则,树立好榜样,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坚持不懈地进行自身的思想改造和道德修养,严于律己、淡泊明志,坚持操守,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
荀子曰:无德不贵,无能不官。“官”为有德,以德为本,以德从政,以德取才,以德养廉,以德治家。
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呢?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可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势在必行。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实现第三个战略目标的重要时期,我们必须加强社会道德假设,以德治国,把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法治和德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通过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这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初始时期,人们价值观念多元化造成公民道德的多层次化。就整个社会而言在价值取向中以“讲实惠”的价值观念占居首位。虽然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譬如,社会上一些领域存在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现象;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针对这种情况,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从以社会公德为核心的基础文明建设抓起。不仅要重视社会道德建设中的认识功能,更要重视道德的实践功能。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贯彻落实提出的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的重大举措。《纲要》明确规定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即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它把加强由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所构成的公民道德假设提高到一个战略地位。要让人们把社会道德规范付诸社会实践,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去,运用到全部的社会生活中去,使社会道德的规范变成行为准则,使抽象的道德要求具有可操作性,可遵守性,可实践性。那么,如何切实增强公民道德建设呢?
首先,公民道德建设必须从“低起点,小视角”开始。“低起点”就是以社会道德的最低层次——社会公德教育为起点。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共同利益的反映,是社会文明程度的表征,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它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小视角”就是社会公德建设必须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低起点,小视角”的道德建设,不仅使社会公德变得实在、具体、可评估、可操作,而且为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其次,社会公德建设必须重视公约、行为准则等制度化建设和制度约束。公约、行为准则、制度是社会公德的具体化,并且引导着社会公德的向前发展。公德教育属于正面教育,但属于软约束,而制度则是硬约束,前者是引导人们自觉去做,而后者则是约束人们必须去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再次,社会公德建设必须注重加强道德监督,道德监督的主要形式是社会舆论。社会舆论是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它对于抵制不道德行为,提高全民的道德水平和素质,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人们的活动总是由思想支配的。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人们的行动各异。只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作向导,才能有效地实现人生价值,达到理想境界。
公民道德建设正是提高人们自身素质,作出正确价值判断和选择的一种重要途径。它反映了正确意识对改造世界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科学价值观对人生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必然会推动现代化建设的速度。道德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必须落实在行动中。让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吧。
我一直都赞同:"为人民服务"是每个人的道德基本准则。不论是共产党员,还是领导班干部,以及群众之间,都应该尽自己所能,服务人民,服务社会。自我加入党后,我时刻记着为人民服务。在同学之间,尊重每一个人,理解.关心他们以帮助他们为快乐之本。在班集体里,正确对待和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努力为集体争光,与其他同学共同创建一个优秀班集体。同时,作为一名中国人,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拥护党的政策,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从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的光荣。更重要的是,要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学习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消除封建迷信,坚决与flg"作斗争。只有这样,努力全面地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将来才能为实现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奋斗。
这一学期,学校领导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请我校的王嘉鹏老师为我们大家进行了一次有关中日文化、教育方面比较的讲座。听完这次讲座我受益匪浅,下来以后我也上网看了很多有关中日教育比较方面的资料,现将我收集到的资料和自己的一点浅薄看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教育是决定一个现代国家和民族发展水平的最根本原因之一,这一点相信已经得到了历史的证明。作为国民教育的对比,大概可以分为体制、内容、目的以及对象等几个方面,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对其理解和实践都各不相同,因此呈现出的结果也有分别。比如同样被认为是儒家文化圈的中国与日本,在这方面的差别就相当明显。甚至可以说,中国与日本的教育政策、中国人和日本人的教育理念的不同,正是导致两国近现代发展历程迥然不同的重要因素。直接地说,日本之所以总是能比中国先一步实现国力的腾飞,不论是明治时代还是二战之后,其教育优势的作用最不容忽视。
那么,中日教育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呢?很简单。中国的教育更具功利主义性质,而日本的教育则更强调人的素质提高。
俄国人梅契尼科夫在经过长年客居欧美的生活后,于1874年来日本教授外语,后来写有《回忆明治维新》。他在书中写到,日本的苦力、女佣、马夫等社会底层人民也常常拿着书看,尽管那些小册子多是通俗小说,但这样高的识字率还是令他吃惊。和西方国家的经验相比,他不吝称之为“异常”。类似的观感,其他明治时代来日的外国人也曾有过。事实上,在此前的1872年,日本就开始实施了义务教育制。
同时期的中国是何种状况呢?康有为估计,清末的童生大约为300万人,加上比此要少的秀才以上士人,则中国受过正规教育的文化阶层在四亿以上的总人口中,仍只能占据极少数。中国民众的绝大多数是文盲、半文盲,而日本即使贩夫走卒,也能够识字读书。以此来看,以国民当时的普遍文化水准比较,中国整体上不如日本。
一种观点认为,日本的明治维新之所以成功,是由于“后发优势”,这个“后发”相对中国而言,即日本文化发展水平不如中国,所以能更加轻易摆脱过去的负担。但日本国民总体教育水准的高于中国,无疑是针对上述说法的一个极好质疑。日本的文化水准优势,还体现在“兰学”的盛行。以西方科技文化为内容的兰学,在江户时代也一直蓬勃发展。兰学学者受到社会各界的尊敬,收入也较高。
另一方面,日本学者依田熹家在《日本的近代化:与中国的比较》中提到中国冯桂芬写于1860年的《采西学议》。冯桂芬称“习于夷者曰通事”,“皆市井佻达游闲,不齿乡里……其质鲁,其识浅,其心术又鄙……”依田宪家指出,中国的懂得西洋事物者与日本的同类人地位差别非常之大。这也正是魏源的《海国图制》在日本比在中国产生更大的轰动和影响的原因。(反驳所谓日本“后发”的又一个论据,《海国图制》在具有兰学基础的日本找到了它的大批读者,而在中国,魏源只能慨叹自己过于超前。)为何会有如此差距?依田熹家认为,根源是中国有科举制,而日本没有。
科举制的内涵是什么?在于“学而优则仕”,教育和改变自己身份、地位的切身利益追求紧密相连。特别是到了明清两代,八股取士,更是将“学问”与仕途的关联标准化、制度化。这种功利目的极强的心态,是中国教育理念至今依旧的重大问题。著名的广告片《知识改变命运》,实际上继续宣传着同样的理念。知识的增长,固然可能带来命运的改变,但带着为了追求命运改变的迫切心情,与静下心来丰富提高自己素养的教育理念对比,前者无疑更容易出现偏差和失败。
北大祝总斌教授在《论八股文取士制不容忽视的一个历史作用》一文中,称道八股取士因降低了学问门槛(只要掌握《四书》为主的八股文写作),对于士人的数目从宋元的数十万人提高到明清的几百万人功不可没,因此中国的知识分子人数增加了,“文明程度得到相当大的提高,推动着历史的进展”。这是个似是而非的荒谬观点。前面已经提到了日本明治时代普及义务教育和中国八股取士的不同,八股取士人数纵然增长,仍然是一种精英意味十足的的少数人教育,远远不如普及性地提升民众整体文化水准。而士人人数的增长,和今天的大学扩招属于同等性质,仅有人数的增长,质量却出现下降。八股降低了门槛,但也培养出了众多范进式的“知识分子”。与日本相比,八股取士并没有带来一大批如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西乡隆盛、伊藤博文、福泽喻吉这样的人物。
祝文中写到清代侍郎彭玉麟的故事。彭家务农,但全家辛苦劳动,甚至雇人来代替他耕地,勉强供他读书,只为了要他考中秀才,“为宗族光宠”。祝文以为此例子说明了八股文“推动平民子弟读书应试,提高其文化素质”,但忽略了彭读书的前提是整个宗族、包括“伯叔父及诸昆弟”不得不放弃读书的权利。这种期望一个人应试及第来光宗耀祖,改变命运的做法,是功利主义教育理念的最好体现。
科举的最大特点,是通过教育,能够实现平民到仕宦阶层的飞跃,不管出身如何贫寒,只要考试过关,就可以博得“功名”。因此,科举在客观上缓和了社会内部的阶层矛盾,有助于大一统国家的政权稳定。这一点,已有很多学者专门论述。但仍有必要指出,祝文所说的八股取士带来“文明程度提高”和“历史进步”论点荒唐。明清是中国传统文明发展的下坡路阶段,八股取士是政府为了缓解社会内部越来越大的压力的重要手段,扩大人数的原因也在于此,正如今日之大学扩招,其目的并非在于兴办教育,只是为了拉动GDP增长假象。但是,科举的最大弊端,就在于将教育彻底功利化,使之更像是一种以回报率高低评价得失的投资。在旧话本小说中,表达类似观念的“格言”很多,最典型的,莫过于“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
日本的情形则完全不同。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前的社会,一直采用着世袭和血统制,社会阶层分隔明显,也没有科举这样的制度能够将其打破。然而,在江户时代,幕府为缓解社会矛盾,鼓励并支持社会各界钻研学问的风尚,对文化的普及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农民也好,商人也好,下级武士也好,每个人都可以追求自己喜爱的知识,但即使掌握了知识,其身份也不可能改变。知识的唯一好处就是提高自己的能力,这可以说是日本人教育理念的核心。
从表面上看来,超越阶层隔阂的科举制似乎比日本的血统世袭制更加文明、科学,但判断一项历史制度的利弊,必须要把它和当时的现实环境结合起来分析。科举制度在唐宋和在明清的意义截然不同。八股取士确实具有合理性,却是维持一个老病文明苟延残喘的合理性,从文明需要新生的角度讲就成了不合理。日本的血统和世袭制不合理,激起下层社会的反弹变为变革的动力,就成了合理。
日本的教育理念缺少中国过于强烈的功利色彩,却在某种程度上更加接近儒家的原本思想。比如说孔子的有教无类,其真正内涵应该只是强调教育的普及性,不因受教育者的身份地位差异而有别,并没有从中选拔的意思。中国过去的教育制度虽然看起来是“无类”,贫民也有中举当官的机会,可这个“出人头地”的结果正好是对“无类”的破坏。至于今天的中国教育,则连表面上的有教无类也难以做到了。
前面提及的日本的阶层分隔,使得社会各阶层学习知识也都以本阶层实用、常用的优先。农民自然关注农学,商人则琢磨促进商品的销量,工匠揣摩技术改良……中国的《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作品都曾在日本倍受重视。这个优良传统至今在日本仍然得到了保持,特别是那些人数庞大的毕业于专业学校、甚至依靠自学的熟练技工,成为日本国力两次腾飞的最核心动力。而中国方面,科举的功利性质使得民众产生狭隘的心态,只把应试的知识当作学问,别的则不受重视,甚至把“没用”的学术就不当作学术。特别是八股取士,更是将士人的精力限制于有限的典籍之中,虽穷经皓首却脱离实际。今天,中国应试教育尤其发展到了畸形的地步,其“重点学校”制度赤裸裸体现出“为了中举的选拔”(依田熹家语)的明确目的,由此产生了“对不优秀者没必要进行充分教育”的错误后果。对比一下中国的职业技术学校,就可以看出问题的严重性。那里与其说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的劳动者,不如说是丧失了充分教育权利的年轻人的收容所。
在学习的目的上,依田熹家听到很多日本农民说,教育“对于提高常识是必要的”,这点和中国人“从单纯的日常需要出发”大不相同。在没有功利目的的前提下,教育更多的是为了提高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外语教育在中日两国的状况最能够说明问题。中国的外语教育是和应试、升迁、评定职称等一系列功利目的相连的,有些时候竟然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日本则更注重外语教育对于个人素质的裨益,虽然也有一些资格考试,但仅限于有必要的相关人士。最值得深思的例子,是日本的业余外语学校NOVA和中国的“同行”新东方。后者把应试型外语教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而前者的学员是社会各界对某种外语感兴趣的男女老少;后者的终极梦想是能够轻松应对外国的偏狭的语言测试,前者的宣传材料上写着最高目标是“不用字幕看懂外国电影”。然而,NOVA是东证大型上市企业,20xx年外语教育产业营业额达到615亿日元,整个日本的业余外语教育产业营业额竟达1233亿日元。这个数字清楚表明了日本人对素质教育的持久热情。目前,日本正在进行的是推进“终身教育”。在老龄化的趋势下,以退休老人为教育对象的各种产业前景看好。退休老人的学习热情,当然没有什么选拔和目的,但这种素质教育的完善,足以令中国人汗颜。
一种功利当先的教育理念,一种素养至上的教育理念,其分歧表现林林总总,每一种都恰好是中国的弱点和日本的长处。中国人有必要向日本学习,首先应学习的就是教育。
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认识》,使我深深的体会到:搞好教育要有爱心。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的教育不会是成功的教育,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爱学校,爱教师,爱学生,师生之爱,生生之爱,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良好开展的基础。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面对跨世纪的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应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时刻对自己提出严格要求,积极参加职业道德学习,不断的加强学习,不断的给自己充电,在实践中不断进取,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精益求精,不断提高。真正做到有活到老,教到老,学到老的进取精神,孜孜不倦地吸收新鲜知识来充实自己,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在市场经济、影视文化、网络浪潮的背景下,教师必须要经常的读书学习。 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要有精湛的业务直接影响学生,而更重要的是人格的感召力。高尚的师德是一部好的教科书,是一股强大的精神支柱,是一股巨大的力量。对学生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巨大的,深远的,甚至是终身受益的,并可影响着好几代人。教师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在团结协作的基础上,共同努力,将自己的“光芒”照向每一位学生,发扬奉献精神,同时,应对学生充满希望,要做到“尊重与信任,有耐心和爱心”。
“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呢?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可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势在必行。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实现第三个战略目标的重要时期,我们必须加强社会道德假设,以德治国,把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法治和德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通过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这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初始时期,人们价值观念多元化造成公民道德的多层次化。就整个社会而言在价值取向中以“讲实惠”的价值观念占居首位。虽然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譬如,社会上一些领域存在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现象;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
针对这种情况,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从以社会公德为核心的基础文明建设抓起。不仅要重视社会道德建设中的认识功能,更要重视道德的实践功能。
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贯彻落实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的重大举措。《纲要》明确规定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即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它把加强由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所构成的公民道德假设提高到一个战略地位。要让人们把社会道德规范付诸社会实践,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去,运用到全部的社会生活中去,使社会道德的规范变成行为准则,使抽象的道德要求具有可操作性,可遵守性,可实践性。
那么,如何切实增强公民道德建设呢?
首先,公民道德建设必须从“低起点,小视角”开始。“低起点”就是以社会道德的最低层次——社会公德教育为起点。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共同利益的反映,是社会文明程度的表征,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它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小视角”就是社会公德建设必须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低起点,小视角”的道德建设,不仅使社会公德变得实在、具体、可评估、可操作,而且为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其次,社会公德建设必须重视公约、行为准则等制度化建设和制度约束。公约、行为准则、制度是社会公德的具体化,并且引导着社会公德的向前发展。公德教育属于正面教育,但属于软约束,而制度则是硬约束,前者是引导人们自觉去做,而后者则是约束人们必须去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再次,社会公德建设必须注重加强道德监督,道德监督的主要形式是社会舆论。社会舆论是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它对于抵制不道德行为,提高全民的道德水平和素质,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人们的活动总是由思想支配的。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人们的行动各异。只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作向导,才能有效地实现人生价值,达到理想境界。公民道德建设正是提高人们自身素质,作出正确价值判断和选择的一种重要途径。它反映了正确意识对改造世界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科学价值观对人生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必然会推动现代化建设的速度。道德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必须落实在行动中。让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