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不仅是我们学习的工具,也是我们写作的启示和指导。这些范文范本是经过认真筛选和整理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参考价值。
透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寻找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忙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形势与政策对我们的发展具有重要好处。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取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
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就应做的。新世纪的接班人就该有自我的思想,不能人云亦云。应对变化莫测国际形势,我们应有自我的主张。因为只有抛弃过去才能前进。由于知识面的限制,有些观点可能不成熟,还请老师谅解。
先说说中美关系,我眼中的中美关系没那么复杂。国家间利益就是一切,是敌是友只是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一种手段。作为国家领导阶层,其施政思想是国家利益最大化。不管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不能为国民谋利益就会被推翻。因此,国家间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英国和美国的关系很明显反映出这一点,以前英国是老大哥,美国跟在后面跑,之后位置逐渐改变,英国要听美国差遣。此刻随着国家实力的不断变化,英国开始有自我的声音。同样,二战结束后,日本也要处处看美国脸色,但此刻日本领导人开始逐渐摆脱美国的控制。当然,能否真正摆脱是另一回事,这个问题之后再说。
此刻的世界一哥是老美,无须质疑。中国以后能否取而代之,不好讲。我认为期望不大,因为国情不一样,美国从建国到此刻与中国比,太年轻了。也正因为此,负担轻,有潜力,有魄力改革。如今各国都有很严重的社会问题,这点不容质疑。贫富悬殊、暴力、等等一系列问题摆在眼前。中国负担太重,而且几千年的封建思想不容易改变,我们总在宣扬传统文化,以悠久的历史为荣,张口四大发明,闭口黄河、长城。靠吃祖宗饭有好处吗?我看不见得。历史就应铭记,但落日的辉煌说多了就要被人笑话。
历史在不停的发展当中,未来如何谁也不敢说。我们活在当代还是说说此刻有点实际好处。曾看过一篇报道讲美国的贫富悬殊异常严重,其实中国也差不多,有人穷奢极欲就有人在死亡线上挣扎。没有真正的公平,一切只是相对。社会的黑暗面不如说是人类的劣根性在作怪。我们活在现实的世界就不祈求柏拉图式的天堂,但我们能够努力让世界变得更完美。那就是合作。国与国之间需要合作,人与人之间同样需要合作。
有问题就解决问题,粉饰太平毫无好处。“重脸面轻实利”要不得,哪国都有自我的问题,总唱赞歌不解决问题。中国的中庸之道由来已久。它有必须价值,但害处也不少,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没人愿当出头鸟,总期望别人来说。今年的两会有何成果在此不做探讨,只是一些代表不涉及敏感问题,竟扯什么“男人节”“女人节”让人捧腹。有问题就解决,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以后或许会有办法,但回避绝对不行。有人讲这天的中国还是小家子气,不肯在世界面前承认不足,是因为自卑,对自我的严重不自信。要面子是传统,别人不会理解“面子”对中国人的好处,但有人会利用这一点占我们的便宜,吃亏了还得表现的很高兴。想必也只有我们愿意干了。
中国有实力、有潜力左右世界,这是事实。只要我们能静下心来一件件解决问题,未来一切都有可能。所谓外交无非是各国在世界范围内追求国家权利的最大化,即国家利益。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化是各国外交不断“博弈”的过程。这一切都是以国家实力为基础的。中国不能乐观,但也无须悲观。我认为,台湾会统一,只是时光问题。但很可能是有代价的从美国取得。当放手台湾对美国有利时,台湾就是中国的了。那时,日本会是另一大制约中国的因素。同时朝鲜很可能成为一个新的威胁。
我个人一向认为中国真正的劲敌是日本。大和民族有其自身优势,我们一贯不把日本放在眼里,曾看过一本书讲述大和民族精神。不管是樱花还是武士道都不可小觑。一个国家是否真正强大,民族精神很重要。日本几次能从瓦砾中迅速崛起,难到不可怕吗?只是我们一向不愿承认这个事实。日本的学者超多来研究中国文化,中国历史,难道人家真就对你有兴趣吗?不是!是在准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孙子的教诲,人家应用在国际关系中,我们用在内杠上。中国人在外有“一人龙,三人虫”之说。不管对错,我们都该警醒了!此刻不早做防备,当事实发生了再做事后诸葛毫无好处。
国际关系就是人的关系。只要国民整体素质上去了,国家在世界舞台上才有发言权。回归到底还是要抓教育,从儿童抓起。我们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有理想、有抱负,更要珍惜大好时光学习,奋斗。国家的路需要我们走出来,自我的人生之路更需要一步步踩出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中国当前国际形势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国际竞争中,为什么有的国家胜出,有的却一败涂地?德国为什么会成为世界诸多豪华车主要生产厂商的大本营?中国现在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世界局势如此动荡的情况下,中国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就可以以此作为跳板,无论在经济或国际地位都会上身一个等级。中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会有很多的阻碍,因为其他国家会眼红,中国威胁论因此而出,但在金融危机时期,外界却把中国比喻为“救世主”。中国并不是什么“救世主”也不存在对外国的威胁,中国只是在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了解当今国内国际的形势与政策不仅是帮助当代大学生取得成功的一方良药,也是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精神面貌的一种有效途径。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政治素质教育的必修课,不仅拓宽了当代大学生的视野,也提高了我们的政治素质修养,帮助我们深刻理解当今时代的主题,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形势与政策课程帮助我们在反思当今世界中国落后的症结,总结当今世界中国进步的原因的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而发奋图强的精神信念。只有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在理想信念的激励下,作为现代社会的主流,当代大学生才能肩负起国家蓬勃发展的重任,利用自己的所学所有,实现自我价值,报效祖国,使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现在的世界,当代的社会需要的是对形势与政策有着敏锐洞察力,能够正确把握形势与政策的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不能做到“识时务者”,一心只知道埋头苦读,不关心国内外形势的井底之蛙只能被自己狭隘的目光所束缚,禁锢,最终留于平庸。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大环境,环境制约着一个当代大学生成功的机率,试想在一个战火纷飞的国度,发展与进步必然受到其影响,个人寻求更大发展的机会也必然会减少。当代大学生如果不能认识与把握当下的形势与政策,充分了解决定政策的形势,准确判断政策如何改变未来的形势,逆者社会的大形势而为,可以想象失败是最终必然的结果。因此只有准确灵活的掌握当下的形势与政策,我们才能接着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与劣势,结合自己的目标,制定最终可行的发展方案与计划,并凭借着自己不断的刻苦努力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实现自我的发展并最终取得最后的胜利。
只有了解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才能更好地帮助发展中国,认识中国,了解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身的大理想,大发展。
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论文摘要:回首“”辉煌成就,令人倍感欢欣鼓舞;展望“”规划,未来五年人民生活将更幸福。中国经济走过波澜起伏的5年交出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单,也圆满的贯彻落实了科学发展观,为创建和谐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论文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科学发展观。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初期宏观调控表现的是“有保有控”的特点。中央政府一方面推出包括土地、金融、市场准入等方面政策的组合拳,加快结构调整,防止经济增长过热;另一方面,通过出台减免农业税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着力加强农业等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在开局之时,我们收获了两个好年景。20xx年国民经济实现了高增长与低通胀的理想搭配;20xx年虽然通胀问题逐渐凸显,但国民经济仍延续了平稳增长的好势头,财政收入、企业收入、城乡居民收入齐头并进,都收获满满。
正当国民经济开始步入又好又快轨道时,突然袭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又打乱了中国发展的步伐和节奏。
前所未见的困难,前所未见的挑战,前所未见的精彩!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惊涛骇浪,党中央、国务院“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连连出手,果敢应对。领先于其他国家,中国率先推出了力度最大的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速度之快,规模之大,配套之全,前所未有。出手快,出拳重,中国经济一路下滑的势头被止住,从20xx年一季度的6.1%,逐季回升到年末的近9%,画出一个精彩的“v”形走势。最难能可贵的是,在“保八”之战中,结构调整也未松弦。4万亿元的投资重点锁定经济发展薄弱环节,锁定民生相关的领域,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也相继推出。
从20xx年到20xx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1.4%,比“十五”时期年平均增速快1.6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又保持了11.1%的增长。与此同时,节能减排也在稳步推进。与20xx年相比,20xx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分别下降9.66%和13.14%,“”二氧化硫减排目标提前一年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提前半年实现。“”前4年,全国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5.61%,年均降幅为4.15%。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总结和介绍“”期间节能减排情况时表示,为实现“”目标,我国在结构节能方面,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第二产业中,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前四年,我国共淘汰小火电机组6000多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8712万吨、炼钢产能6038万吨、水泥产能2.14亿吨。
事实上,中国作为发展中的传统工业国家、“世界加工工厂”,一度消耗着世界上40%左右的煤炭、50%左右的水泥、60%左右的钢铁和70%左右的油气,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倍以上。尽管节能减排、治污降耗、淘汰落后已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五年内实现“单位gdp能耗降低20%,依然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为此,中央在此期间投资20xx多亿元用于节能环保工程,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而这些投入只占全国节能环保总投资的10%至15%。
在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前四年,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5%的基础上,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0.76%,累计实现节能量5.3亿吨标准煤。与此同时,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下降9.66%,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13.14%,为实现全国完成单位gdp能耗及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目标奠定了重要基础。
从目前情况看,“四项指标中后三个到年底经过努力都能实现,但完成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还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解振华说。但他同时表示,“一定会努力完成节能减排目标”。
回望“”,人们不难发现,在不断推进的各项经济、社会与政治改革等方面,无不闪耀着“民生”二字。
“农村改革使广大农民普遍受益,基本公共服务改革也有重大突破,民生建设得到各级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因此,‘’也被誉为‘民生五年’。”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谈到“”期间各项改革措施取得的成果时说。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经济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理念在“”期间每一年的政府。
工作报告。
中都越来越充分地得以体现——20xx年,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广大农民从此走上减负增收的致富之路;同年,中央财政拿出1859亿元投向困难群体。此后,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逐年递增,20xx年突破万亿元,20xx年更是超出1.6万亿元。与此同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20xx年起覆盖到了全国全部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提前完成“”规划目标。此外,“”期间,国家重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新医改方案惠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已覆盖全国92%以上的人口。
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分别为10.2%和8.3%。
从“十五”迈进“”的门槛时,我们不仅对中国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更对发展的道路充满期待。因为,我们站在了科学发展的新起点上。
“”规划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的五年,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五年,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战胜重重困难奋力前行的五年。走过五年,我们科学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步履更加坚定。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我们迎接最大考验。我们要发展,我们更要科学地发展。带着这样的理念走进“”,迎接我们的是超乎想象的一系列严峻考验。
如今,在各大中城市以及部分农村,汽车已经快步走进家庭,电脑、手机的普及率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娱乐的需求日益增长。数据表明,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从20xx年的2333万辆,增加到20xx年的4575万辆;移动电话用户从20xx年末的4.6106亿户增加到20xx年末的7.4721亿户,今年上半年更突破了8亿户。与此同时,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20xx年的36.7%下降到20xx年的36.5%,农村居民家庭由20xx年的45.5%下降到41.0%。这一切都表明,广大人民群众在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生活质量也日益提高。波谲云诡,跌宕起伏,艰苦卓绝,而又成就斐然,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将是令人难以忘怀的5年。它为即将到来的“”乃至今后更长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促进“”时期区域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人民日报人民日报出版社。
[2]“”规划:关键时期的宏伟发展蓝图;人民日报人民日报出版社。
[3]为和谐社会提供重要保障(辉煌·20xx-20xx);人民日报人民日报出版社。
共
2
页,当前第。
2
页
1
2
作为当代大学生,光读好书对一个人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开阔视野,引发思考,提高素质。《形势与政策》正是这样一门帮助大学生开拓视野提高素质的综合课程。这门课程中提到与多国家出台的政策,都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特别是对我国国家形势的分析以及相应的政策,对我们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如2016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实施“十二五”规划,这些都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这门课程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世界,认识中国,让我们感受社会的形势和国家的政策。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通过认真学习《形势与政策》后,加深我对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的形势与政策认识,使之达到一个全新台阶、新高度,为我们今后面对世界的分析能力奠定基础。从形势与政策的学习中,我了解它对我们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仍要继续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八字方针。时代发展极大程度影响着我们发展的道路,根据时代发展趋势,从而提高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认真学习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我们必须从不断学习中提高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树立个人目标,从一个个小目标开始,努力奋斗,一步步努力完成,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四有”的优秀大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积极结合自身,我们应该抓住新的战略机遇。只有国家的昌盛,才有个人的好发展。同样在这个沧桑巨变的时代,如何做到顺应时代的潮流,更好的为国家做贡献。中国的发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发展是非常快的,每年以8%~9%的速度发展,世界惊呼: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展,同时也带来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在国际事务上越来越显得举足轻重,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形势与政策教育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中国当前国际形势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国际竞争中,为什么有的国家胜出,有的却一败涂地?德国为什么会成为世界诸多豪华车主要生产厂商的大本营?中国现在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世界局势如此动荡的情况下,中国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就可以以此作为跳板,无论在经济或国际地位都会上身一个等级。所以形势与政策与我们有很大的联系,关系着我们的生活,学好形势与政策就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我们走向更成功的人生。
《形势与政策》是贴近生活的形势与政策。课程主要针对中国近现代所关注的重大事件政策。全篇以纪念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开始逐渐讲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而又讲到反腐工作、民生问题、暴力恐怖事件、两岸关系、我国周边安全问题、我国外交、全球区域等热点问题。这些话题并非于我们而言遥不可及,而是与我们的生活安全经济等许多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知识的学习了解,对我们大学生了解国家形势、国家政策、国家安全及世界形势有更深的认识,对我们的人生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
反腐问题是教程中重要的一章,反腐也是2016年以来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2016年反腐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亮点颇多。反腐亮点主要有专项巡视、节日反腐和网络反腐平台。“专项反腐”最早出现在2016年1月,王岐山在十八届中纪委三次全会上所做的工作报告中提出,“创新组织制度和方式方法,探索专项巡视”。与常规反腐巡视相比,专项巡视的总体对象一致,包括中央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和高校、省区市等,但强调以“问题为导向”。哪里问题集中,就投入更多力量,这样更好的发挥巡视作用。节日前后是腐败案件的高发期,对此,针对这些形势,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主要针对节前、节中、节后的反腐工作。检察机关设立专题,开设举报窗口,欢迎广大群众对公款购买礼品送礼的不正之风进行监督。“节日反腐”并非只停留在通知上,从过节期间的强力监督到对违规违纪者处理和通报曝光,形成一套完整流程。如今,“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越来越多的进入公众视野,成为舆论和网友关注的热点。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每天发布的反腐信息,都会引起舆论热议,“案件查处”已成为中央监察部官方网站关注度和点击率最高的栏目,这体现了群众对反腐动态的高度关注。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把握住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在我看来,学校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非常必要。因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
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了解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才能更好地帮助发展中国,认识中国,了解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摘要]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党的以来,以为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围绕密切党群关系、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内涵,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创新作出了新贡献。
[关键词];;群众路线;贡献。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同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统一起来而形成的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它包含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丰富内涵。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党的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面对群众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围绕密切党群关系、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内涵,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创新作出了新贡献。
一、丰富了党的群众路线的价值内涵。
在中央政治局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人民期盼过上更美好生活的积极回应和庄严承诺,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指明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价值目标和方向。群众路线不仅是工作路线和领导方法,而且首先是一种历史观,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如何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是一种政治立场和价值理念。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理论与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它的内涵。
第一,进一步明确了人民主体地位和群众路线的价值定位。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也是判断是否真正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标准。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他强调,一方面,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另一方面,我们要随时随地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党的报告结合新的历史任务,旗帜鲜明地把“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写在“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所必须坚持的八项基本要求当中,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坚持群众路线的价值原则的高度自觉。这就将马克思主义对待人民群众的政治立场和价值理念,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目标,在执政目标的价值层面上,贯彻了党的群众路线。
第二,把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领导价值观,作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关键环节。群众路线的本质是如何对待群众。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从树立群众观点、坚定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增进同群众的感情和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加强修养和锻炼,以正确的世界观立身,以正确的权力观用权,以正确的事业观做事,在做好群众工作中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贯彻群众路线,首要的就是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指出,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的阐述表明,党员干部的远大理想并不是虚无缥缈、好高骛远,而应切实体现在为人民服务的现实工作中,从而为党员干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指明了切实可行的路径。其次,要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价值导向的作风建设取信于民。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体现了从严要求、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和根本要求,反映出中国未来施政的动向,在全党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2013年6月1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以优良的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
二、总结了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
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核心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2]这一论断是对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指向,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理论。
第一,提出“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观点。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同群众的关系如何,是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和党的生死存亡的一个根本政治问题。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3](p11-12)在此基础上,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改进工作作风为切入口,切实推进党群关系。“打铁还需自身硬。”指出:“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的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他明确表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他强调,改进工作作风的任务非常繁重,八项规定是一个切入口和动员令。八项规定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我们改进作风的第一步,是我们作为共产党人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不折不扣地执行改进工作作风的相关规定,把要求落实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之中。认为,作风是否确实好转,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群众评议和社会监督,群众不满意的地方就要及时整改。为了避免八项规定流于形式,还特别指出,中央纪委、监察部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大检查监督力度,抓好纪、问好责、把好关。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让全党全体人民来监督,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第二,提出“群众工作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新论断。在明确提出“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的观点的同时,明确提出了群众工作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新论断。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工作,但是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一些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人民内部矛盾也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出现新的形式、新的特点,如何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成为摆在全党面前的新任务,成为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和水平的新的考验。对此,强调指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需要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扎实转变工作作风,多站在群众的立场想一想,多做一些解疑释惑的工作,多做一些得民心聚民气的工作,珍惜民力民智,解决民困民难,维护民生民利,把群众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同时,要畅通民意表达的渠道,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不断促进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4](p168)要注重从源头上减少矛盾、注重维护群众权益、注重做好群众工作、注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几个方面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贯彻群众路线、切实转变作风,多做顺民意、解民忧、得民心的实事,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三、确立了贯彻群众路线的基本思路。
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贯彻群众路线的战略策略和具体的形式方法是根据党的历史方位和任务及其所处环境的变化而与时俱进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按照党的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总目标,针对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以及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不良作风,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和创新贯彻群众路线的策略及其重要方法,为党的群众路线增添了新内容。
第一,坚持发展依靠人民群众的思想,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强调,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他在阐述中国梦时深刻地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5]所以,为了激发社会的创造活力推动发展,就要使人民群众的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为了发挥人民在重大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必须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完善民主程序、拓宽民主渠道,多层次、多领域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障人民依法行使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权利,最大限度地体现人民群众意志、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激励人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二,关注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把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贯彻群众路线的战略重点。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就要积极实现、维护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情、与党和政府的关系,根本上取决于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程度。当前,人民群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群众的期盼,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为此,就要不断推进就业、分配、医疗、住房等方面重点民生工程,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我们党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人民群众总是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切实利益,正如邓小平强调的“群众是最讲实际的”,所以,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顺应了群众的意愿,也体现了我们党做好群众工作的正确的战略思路和领导方法论。
第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把群众工作作为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2011年2月23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说到底是做群众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这一新的论断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群众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的新认识新概括。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问题比较多。因此,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同做好群众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深入研究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对群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把群众工作贯穿到社会管理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四、明确了领导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要求。
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关键在于造就一支在新形势下能做好群众工作的干部队伍。这里不仅有职责问题、责任问题,而且有方法问题和能力问题。对于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的多发性和复杂性,我们一些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方法不对头,出现了所谓的“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的困惑和尴尬。把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本领作为对党的各级组织,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战略任务和政治要求,对于做好党的群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做好群众工作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人民的创造力量;党的全部执政活动,离不开强有力的群众工作。从根本上说,群众工作是全党的工作,做好群众工作是全党的职责,群众工作的主体也要建立和健全包括党委、政府、社会组织和群众自己在内的多方主体参与的新格局,形成工作合力。但在这些多元主体中,领导干部更重要、更关键。因此,强调,做好群众工作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他还明确提出,是否重视做群众工作,是否善于做群众工作,是衡量领导干部政治上是否合格、工作上是否称职、领导能力强不强的一个基本标准。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提高领导干部的能力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能否把群众路线落到实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和水平。针对当前群众工作的需要和特点,特别强调要提高以下几种领导能力:一是必须提高执政兴国的发展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领导干部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工作;要学习本职工作的专业知识,努力成为本领域的行家里手;要学习一切有用的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面,增强适应性,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能力。二是必须提高协调利益关系的能力,保证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人民群众的具体利益关系越来越复杂,领导干部必须学会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统筹兼顾,保证社会的公平、公正。三是必须提高对社会风险的化解能力,保证社会的稳定。面对大量人民内部矛盾的出现,领导干部必须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的矛盾问题,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提高协调解决各种矛盾的能力。
第三,正确的方式方法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保障。指出:“正确的方式方法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保障。”[2]群众工作同其他工作一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要做好群众工作,必须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诉求、不同的矛盾、不同的条件等,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要适应我国社会生活的新变化,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索群众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只有采取了合适的方式方法,才能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他还根据自己长期领导工作的实践,总结和概括出了许多做群众工作的方法,如“发扬民主的方法”、“办实事好事的方法”、“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示范引导的方法”、“组织活动的方法”等,群众利益和群众思想问题的多样性、复杂性,必然要求群众工作方法的多样化。特别是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与时俱进地做好群众工作。
参考文献:
[3].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形式与政策》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在本科阶段的必修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经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只是短暂的一节课,但却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作为一名大学生,深刻、全面地了解国内外的形势是非常必要的,而学习这一门课程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和观点。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学习当今世界的形式与政策的目的在于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发现当今世界形势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得出新思路。我们当前特别要处理好专业学习和理论学习的关系。在校学生专业学习固然重要,这是学生目前的主要任务,但是理论学习更为重要,是方向和指针。专业学习越忙越艰巨,越需要多学理论,提高理论水平,加强理论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航向,达到成功的彼岸。
关注世界,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给我们授课的老师滔滔不绝,睿智敏捷的思维,丰富多彩的素材,以及别有风趣的讲演,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位领导所具备的良好素质和出众能力,在这里,我们不仅享受着知识的积淀所带来得无限快乐,更被其无穷的讲演魅力所深深陶醉。我赞美他,是因为他优秀,我们钦佩他,是因为我们年轻,我们用自己年轻、活跃、开放、包含的个性来聆听哲人的教诲,固然会受益匪浅、泽被至深。
我们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其次,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
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现在的世界,当代的社会需要的是对形势与政策有着敏锐洞察力,能够正确把握形势与政策的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不能做到“识时务者”,一心只知道埋头苦读,不关心国内外形势的井底之蛙只能被自己狭隘的目光所束缚,禁锢,最终留于平庸。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大环境,环境制约着一个当代大学生成功的机率,试想在一个战火纷飞的国度,发展与进步必然受到其影响,个人寻求更大发展的机会也必然会减少。当代大学生如果不能认识与把握当下的形势与政策,充分了解决定政策的形势,准确判断政策如何改变未来的形势,逆者社会的大形势而为,可以想象失败是最终必然的结果。因此只有准确灵活的掌握当下的形势与政策,我们才能接着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与劣势,结合自己的目标,制定最终可行的发展方案与计划,并凭借着自己不断的刻苦努力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实现自我的发展并最终取得最后的胜利。
了解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才能更好地帮助发展中国,认识中国,了解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身的大理想,大发展。
形势与政策教育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中国当前国际形势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国际竞争中,为什么有的国家胜出,有的却一败涂地?德国为什么会成为世界诸多豪华车主要生产厂商的大本营?中国现在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世界局势如此动荡的情况下,中国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就可以以此作为跳板,无论在经济或国际地位都会上身一个等级。中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会有很多的阻碍,因为其他国家会眼红,中国威胁论因此而出,但在金融危机时期,外界却把中国比喻为“救世主”。中国并不是什么“救世主”也不存在对外国的威胁,中国只是在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了解当今国内国际的形势与政策不仅是帮助当代大学生取得成功的一方良药,也是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精神面貌的一种有效途径。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政治素质教育的必修课,不仅拓宽了当代大学生的视野,也提高了我们的政治素质修养,帮助我们深刻理解当今时代的主题,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形势与政策课程帮助我们在反思当今世界中国落后的症结,总结当今世界中国进步的原因的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而发奋图强的精神信念。只有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在理想信念的激励下,作为现代社会的主流,当代大学生才能肩负起国家蓬勃发展的重任,利用自己的所学所有,实现自我价值,报效祖国,使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把握住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我想说,学校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非常必要。因为,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学校开设形式与政策课是我的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他不仅提高了我的综合素质,开阔了我的视野,同时还培养了我的能力与责任感。它也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
任课教师需以教学院部为单位将成绩纸质稿以及学生论文纸质稿于放假前交思政部形势与政策教研室。本站小编为大学生们整理了20xx年形势与政策的论文,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年来,中国由贫困走向初步昌盛,由封闭走向全面开放,由求温饱初步走向小康,发展迅速,大大超出国际上多数人的预想。30年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历史性的变化。中国正运用他独特的魅力与激情实现着世界的和谐进步之路,实现着中国的自强发展之路。
30年过去了,中国某个乡村发生的事情成为世界媒体的报道焦点,地球某地的中国人成为全球新闻中的主角,似乎已经显得平常。当我们将目光回溯到中国融入世界现代化潮流的起点,并用心去触摸这30年的变迁时,我们尤为深切地体会到,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国与世界的前途命运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一个伟大的转折已经完成,中国与世界彼此相互影响的时代已经开启。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深刻历史感的民族,对于“历史性的变化”有着同样深沉的感悟。整整220xx年前,拿破仑率领下的法军大举用兵西班牙,伊比利亚半岛狼烟四起。贝多芬于1820xx年完成了《命运》交响曲的创作,然而叩响中国命运之门的却是又一个多舛的百年。整整一百年,韧性的抗争书写着峥嵘岁月,当光阴又过百年之后,20xx年发生的一切告诉世界,已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华民族,已经、正在并将继续主动积极地在国际社会中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这一作用已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一.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1%上升到20xx年的5%以上,中国进出口总额占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不足1%上升到20xx年的约8%。中国的发展为国际资本提供了广阔市场,中国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超过7800亿美元,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也在大幅增长。
二.中国发展有力促进了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
1978年以来,中国年均进口增速达到16.7%,已成为世界第三大、亚洲第一大进口市场。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对国际贸易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2%。20xx年以来,中国年均进口额近5600亿美元,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创造了约1000万个就业机会。
三.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体系的重要成员。
中国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300多个国际公约。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认真履行相应的国际责任。迄今,中国共参与22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人员上万人次,现正在执行维和任务的有1900多人,是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
3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发展进步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在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的世界大势之下,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四.中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作出的战略抉择。这个战略抉择,立足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体现了中国对内政策与对外政策的统一、中国人民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共同利益的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致力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在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开始学会用世界的眼光思考自己的发展,并以一系列合作共赢的实际举动逐渐打消了各方的猜疑与忧虑,创造了对自身发展更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国用自己的真诚,塑造了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和平形象。30年来,中国充分利用世界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发展了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了世界和平,促进了共同发展。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五.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中国致力于推动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坚持按照通行的国际经贸规则扩大市场准入,在实现本国发展的同时兼顾对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关切,支持国际社会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改善民生,支持完善国际贸易和金融体制、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支持各国共同防范金融风险、维护能源安全,坚持通过磋商协作妥善处理经贸摩擦,推动各国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
六.中国将始终不渝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始终作为一个大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在政治、经济、安全等诸多领域,中国真正融入国际社会,却始于改革开放。走过30年的历程,中国已经在当今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建设性作用。中国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尊重人类文明多样性,继续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积极参与反恐、防扩散、气候变化、环境保护、流行性疾病防治等领域国际合作,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成功举办奥运会,从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到推进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从加强东盟与中日韩(10+3)的合作到构建上海合作组织,从减免发展中国家债务到设立中非发展基金,从中俄、中越边界谈判的进展到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合作政策,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到与全球携手应对眼前的金融危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表现得越来越积极,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跃然而起。
自强方能自立,自立凝结自信,自信转而推动自强。“自助者天助”,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的积极变化得益于30年来锲而不舍的改革开放进程,其要义在于排除一切干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自觉。历经难以数计、形形色色的遏制、指责、臆断及误读,中国没有停下自强不息的前进步伐,也因而变得更为自信。
30年来,中国在适应世界对自己的心态变化的同时,也在学会如何与世界打交道。在涉及国家主权的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我们敢于斗争、善于应对,打破了西方国家的种种制裁,遏制了反华浪潮,赢得了尊重。摩擦与碰撞历练了中国人,中国不断加深着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变得更加成熟、更加自信。在一个接一个的“威胁论”、“崩溃论”相继破产后,世界也越来越多地体会到了中国发展的不同。从四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世界看到了13亿中国人民的凝聚力;从北京奥运会,世界体会到了13亿中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的不懈追求;从中国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应对,世界感受到了13亿中国人民的责任感和这种责任感给全球经济走出危机带来的信心。不止一个西方学者说过,我们无法再用现有的理论来解释中国的发展,必须重新认识中国的发展道路对世界的意义。
各国关注中国的变化,也是在关注世界的未来。历史表明,一个大国的崛起必然会对现有格局带来重大影响,极少有西方大国不靠殖民掠夺,不靠战争而崛起。西方对中国的担忧,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由此而产生的对中国发展道路的不确定感。
以往的历史表明,中国更多的是被动地承受着来自外部世界的撞击,并在撞击中觉醒,在撞击中探索强国之路。21世纪的到来是个伟大的转折点,中国的发展表明,她不只是被动地接受外部世界的影响,而是在积极借鉴、学习人类文明先进成果的同时,也为世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宝库不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与财富。
走过30年开放路程的中国人深深懂得,世界对中国发展道路的理解和认同将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新问题、新摩擦甚至新冲突。这将是21世纪几代中国人所面临的严峻考验。同和谐,共发展已经成为了中国在历史新阶段的一面旗帜。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我们坚信,只要坚持和平发展,我们就一定能够赢得更多的理解与信任,为世界的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鉴于朝鲜带来的核威胁和导弹威胁与日俱增,建立导弹防御体系是美国未来关注的重要领域之一,也是美国与韩国和日本两个亚洲主要盟友进行三边合作的重点。”据韩联社2月20日报道,美国助理国务卿帮办安妮塔・弗里特当天在东京的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发表了上述讲话。报道称,美国一直希望与韩日共同建立地区导弹防御系统。但分析人士认为,美国此举不仅为了应对朝鲜的威胁,同时也是为了制衡中国。
事实上,美国宣称的该计划的组成部分―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已经“提上了美韩合作的日程”,最近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萨德”是什么?
“萨德”是美国“末段高层区域防御”(英文缩写为thaad)的英语音译,这套系统的拦截高度达到40―150公里,即大气层的高层和外大气层的低层,该高度实际是射程3500公里以内弹道导弹的飞行中段,是射程比它更远的洲际弹道导弹的飞行末段。因此,它与其他系统配合可以拦截洲际弹道导弹的末段,形成双层拦截,也可以与“爱国者”等低层防御系统中的“末段拦截系统”配合,拦截中、短程导弹的飞行中段。
美国自1987年起研制“萨德”反导系统,20xx年5月开始装备军队。在美国的“末段地面反导”系统中,“萨德”负责高层反导任务,“爱国者”负责低层反导任务。
“萨德”系统以连为基本作战单位,每个“萨德”连由拦截导弹及其发射车、雷达和电子指挥控制系统组成。配备拦截弹150枚、发射车9部、雷达1套等。该系统既可由飞机空运,也可装载到地面车辆上机动部署。
“萨德”配备的拦截弹运用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动力、材料、电子和控制技术,弹长6.17米,发射重量662公斤,最大飞行速度可达每秒2.5公里,有效射程在40―200公里。一个可供对比的数据是,俄罗斯“山毛榉”防空系统的9m317导弹重量与“萨德”拦截弹相当,但其最大射程只有50公里,最大射高25公里。
“萨德”系统的核心装备是an/tpy―2雷达。该雷达是当今最先进的防空雷达,采用了有源相控阵技术。它主要负责目标探测与跟踪、识别和弹道落点估算,并可实时引导拦截弹飞行及拦截后毁伤效果评估。据雷达的研制方美国雷神公司公布的信息,该雷达的分辨率非常高,具有跟踪和识别假弹头能力。对战术导弹弹头的有效探测距离为1500公里,对弹体的探测距离更远。“可用于对‘敌方’发射的弹道导弹进行早期预警跟踪并对其飞行的末段实施拦截。”
中国“没有理由反对”?
对于韩国将有可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中国驻韩国大使邱国洪曾明确表示“坚决反对”,称这将严重损害中韩关系。韩国媒体高度关注,称这是中国政府人士第一次发出警告。美国方面则进行辩解,今年2月6日,美国副国务卿布林肯表示,此举完全是为了应对朝鲜,“中国没有反对的理由”。
对此,有中国专家指出,就如同5年前美国计划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为防伊朗”(实为挤压俄罗斯)一样,如今说为了防朝鲜,实则针对的是中国。俄罗斯战略和技术分析中心专家瓦西里・卡申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在太平洋西部针对中国部署数十枚“萨德”及其升级版导弹,可对中国造成严重威胁。卡申认为,美国给出的在东亚地区部署反导系统的“官方理由”太过牵强,因为该国的头号军火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生产的“萨德”反导导弹拦截的目标是超音速导弹。在可预见的未来,朝鲜是无法造出超音速导弹的。
此外,“萨德”系统中的an/tpy―2雷达,除了可以监视朝鲜的弹道导弹发射,还能监控中国境内的弹道导弹发射。中国在华北、东北的导弹发射试验,出不了大气层就会被部署在韩国境内的该雷达系统捕获。该雷达平时能够侦测中国方面的各种飞行参数,可为其他反导系统提供预警。该雷达还具备相当强的反隐形能力,对于探测中国的隐形飞机也具有特别的意义。
俄罗斯社会政治研究中心主任耶夫谢耶夫认为。美国国防部正在打造从阿拉斯加经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到澳大利亚的“反导弧”,这是美国实施重返亚太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其目的在于制约中国。
今年2月上旬,美国国防部发言人卡比和宣传负责人杰夫・保尔先后宣称“我们正与盟国韩国(就部署‘萨德’问题)持续进行协商”,“美韩正在就‘萨德’问题进行非官方协商,并且已完成韩国境内的选址调查”。这说明,“萨德”真的已经离中国越来越近。
被威胁方的应对之策。
尽管“萨德”反导系统很先进,但也有其短板。实际上,所谓反导系统,通常指的是反击和拦截敌方的攻击导弹。少数反导导弹由防空导弹演化而来,大多数反导系统都不具备拦截超低空巡航导弹的能力。包括美国的标准―3防空导弹、地基拦截导弹,都只能拦截大气层外的目标。因为这类反导系统拦截弹采用的都是红外成像导引头,在稠密大气层内飞行时都会由于气动加热而无法看清目标。“萨德”系统基本也是这样,仍然无法拦截紧贴地面飞行的巡航导弹。因此,巡航导弹或许是对付“萨德”系统的一种有力武器。
另一方面,“萨德”系统拦截弹的造价为1000万美元/枚,三四枚导弹相当于一架早期三代机的价格,远远高于普通的战术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因此,这种拦截弹的产量非常有限。如果对“萨德”系统实施大规模的饱和攻击,美国即便有拦截的能力,也没有拦截的财力。俄罗斯战略专家曾称,在欧洲战场,俄可部署空基巡航导弹来化解美国的反导系统。因此,中国大量打造可携带亚音速和超音速巡航导弹的轰―6k型轰炸机,同样可给中方遏制美国的反导系统带来机会。
有军事专家分析称,中国对付“萨德”反导系统还另有方案可选,就是在冲突早期阶段,利用电磁脉冲武器打击该系统的雷达。俄罗斯“卫星”新闻网近日登载的一篇文章认为,中国成功研制出电磁脉冲武器,是进行信息对抗的一个重要因素。中程弹道导弹有可能充当中国电磁脉冲发生器的载体。今天,当美国的反导系统距中国边境越来越近之时,此类武器的作用越发明显。电磁脉冲武器的一个可能的优先使用目标,是用于防空和对付反导系统的指挥设施。让敌方的雷达失灵,可保证解放军最有效地利用自己大量的常规高精度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摧毁敌方重要的交通设施、机场和防空武器。这可让中国在冲突的早期阶段占有空中优势,阻止美国向太平洋西部补充军力。
也有专家指出,对付“萨德”系统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发展由弹道导弹发射的“助推―滑翔”型高超音速飞行器,这类飞行器的飞行高度低,可实施大范围机动,是目前“萨德”系统奈何不了的。因此,高超音速飞行器的研制成功,将能有效反制反导系统。
共
2
页,当前第。
1
页
1
2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一方面我们要扩大自我生活的圈子,提升人生境界,学会关心他人和社会,把自己融入社会,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以人民、国家的利益为重,个人利益服从集体、社会利益,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我们要在肩负起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而勤奋学习的社会责任的同时,通过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寒暑假等时间深入社会大家庭,开展形式多样的国情与社会调查、科普宣传、专业知识宣传、文化下乡和智力扶贫,积极开展杜区服务等活动,加深对国情的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身追求的一种需要,并努力实践之。另一方面,又要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实现个人的利益与价值,创造丰富多彩的、自己满意的生活方式,把聪明才智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推动社会进步和自身的发展。
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我们既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人文精神,学会做人,又要提高文化业务精神,培养科学精神,学会做事,二者绝不可偏废。大学生尤其是要求进步的同学要不断增强对党的信念的认同感、与人民的亲切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努力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中国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维护者。
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首先,我们要明确实践是学习知识理论的目的。当今社会复杂多变、竞争激烈,更要求很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如果不明确这一点,就会偏离学习的根本目的,单纯为了掌握书本知识,为了考试和分数而学,就可能导致“高分低能”或“混文凭”的结果。其次,要加强实践性环节,我们的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在解决具体问题中形成和提高。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知识的灌输,死记硬背,不可能形成较高的素质和能力。我们能力的培养、提高,必须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这是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
我们要向身心健康努力,既要科学地生活,锻炼,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又要加强学习和修养,塑造美好的心灵。应当珍惜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尽可能地爱护身体,讲究卫生,增强体质。同时,人又要有健康的心理,要有自尊、独立、平等、自信、自律、坚强、宽容、乐观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在现代,心理是否健康已成为衡量健康的一方面标准。即使一个人身体残疾或患有疾病,但只要有健康的心理,不自卑,不自暴自弃,照样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可以生活得快乐,幸福。相反,即使一个人有健康的体魄,但心理不健康,心理承受能力差,自我调节能力弱,他的生活不会开心,甚至可能逐渐损害身体健康。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不断陶冶人性,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和能力,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坚持学习科学文化和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学习书本知识和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和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大理想和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把自己培养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全面发展的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实现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摘要]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党的以来,以为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围绕密切党群关系、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内涵,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创新作出了新贡献。
[关键词];;群众路线;贡献。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同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统一起来而形成的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它包含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丰富内涵。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党的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面对群众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围绕密切党群关系、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内涵,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创新作出了新贡献。
一、丰富了党的群众路线的价值内涵。
在中央政治局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人民期盼过上更美好生活的积极回应和庄严承诺,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指明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价值目标和方向。群众路线不仅是工作路线和领导方法,而且首先是一种历史观,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如何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是一种政治立场和价值理念。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理论与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它的内涵。
第一,进一步明确了人民主体地位和群众路线的价值定位。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也是判断是否真正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标准。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他强调,一方面,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另一方面,我们要随时随地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党的报告结合新的历史任务,旗帜鲜明地把“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写在“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所必须坚持的八项基本要求当中,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坚持群众路线的价值原则的高度自觉。这就将马克思主义对待人民群众的政治立场和价值理念,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目标,在执政目标的价值层面上,贯彻了党的群众路线。
第二,把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领导价值观,作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关键环节。群众路线的本质是如何对待群众。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从树立群众观点、坚定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增进同群众的感情和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加强修养和锻炼,以正确的世界观立身,以正确的权力观用权,以正确的事业观做事,在做好群众工作中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贯彻群众路线,首要的就是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指出,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的阐述表明,党员干部的远大理想并不是虚无缥缈、好高骛远,而应切实体现在为人民服务的现实工作中,从而为党员干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指明了切实可行的路径。其次,要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价值导向的作风建设取信于民。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体现了从严要求、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和根本要求,反映出中国未来施政的动向,在全党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6月1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以优良的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
二、总结了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
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核心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2]这一论断是对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指向,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理论。
第一,提出“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观点。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同群众的关系如何,是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和党的生死存亡的一个根本政治问题。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3](p11-12)在此基础上,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改进工作作风为切入口,切实推进党群关系。“打铁还需自身硬。”指出:“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的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他明确表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他强调,改进工作作风的任务非常繁重,八项规定是一个切入口和动员令。八项规定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我们改进作风的第一步,是我们作为共产党人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不折不扣地执行改进工作作风的相关规定,把要求落实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之中。认为,作风是否确实好转,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群众评议和社会监督,群众不满意的地方就要及时整改。为了避免八项规定流于形式,还特别指出,中央纪委、监察部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大检查监督力度,抓好纪、问好责、把好关。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让全党全体人民来监督,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第二,提出“群众工作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新论断。在明确提出“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的观点的同时,明确提出了群众工作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新论断。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工作,但是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一些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人民内部矛盾也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出现新的形式、新的特点,如何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成为摆在全党面前的新任务,成为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和水平的新的考验。对此,强调指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需要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扎实转变工作作风,多站在群众的立场想一想,多做一些解疑释惑的工作,多做一些得民心聚民气的工作,珍惜民力民智,解决民困民难,维护民生民利,把群众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同时,要畅通民意表达的渠道,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不断促进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4](p168)要注重从源头上减少矛盾、注重维护群众权益、注重做好群众工作、注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几个方面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贯彻群众路线、切实转变作风,多做顺民意、解民忧、得民心的实事,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三、确立了贯彻群众路线的基本思路。
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贯彻群众路线的战略策略和具体的形式方法是根据党的历史方位和任务及其所处环境的变化而与时俱进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按照党的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总目标,针对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以及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不良作风,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和创新贯彻群众路线的策略及其重要方法,为党的群众路线增添了新内容。
第一,坚持发展依靠人民群众的思想,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强调,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他在阐述中国梦时深刻地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5]所以,为了激发社会的创造活力推动发展,就要使人民群众的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为了发挥人民在重大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必须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完善民主程序、拓宽民主渠道,多层次、多领域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障人民依法行使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权利,最大限度地体现人民群众意志、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激励人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二,关注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把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贯彻群众路线的战略重点。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就要积极实现、维护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情、与党和政府的关系,根本上取决于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程度。当前,人民群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群众的期盼,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为此,就要不断推进就业、分配、医疗、住房等方面重点民生工程,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我们党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人民群众总是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切实利益,正如邓小平强调的“群众是最讲实际的”,所以,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顺应了群众的意愿,也体现了我们党做好群众工作的正确的战略思路和领导方法论。
第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把群众工作作为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2月23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说到底是做群众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这一新的论断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群众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的新认识新概括。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问题比较多。因此,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同做好群众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深入研究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对群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把群众工作贯穿到社会管理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四、明确了领导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要求。
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关键在于造就一支在新形势下能做好群众工作的干部队伍。这里不仅有职责问题、责任问题,而且有方法问题和能力问题。对于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的多发性和复杂性,我们一些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方法不对头,出现了所谓的“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的困惑和尴尬。把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本领作为对党的各级组织,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战略任务和政治要求,对于做好党的群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做好群众工作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人民的创造力量;党的全部执政活动,离不开强有力的群众工作。从根本上说,群众工作是全党的工作,做好群众工作是全党的职责,群众工作的主体也要建立和健全包括党委、政府、社会组织和群众自己在内的多方主体参与的新格局,形成工作合力。但在这些多元主体中,领导干部更重要、更关键。因此,强调,做好群众工作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他还明确提出,是否重视做群众工作,是否善于做群众工作,是衡量领导干部政治上是否合格、工作上是否称职、领导能力强不强的一个基本标准。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提高领导干部的能力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能否把群众路线落到实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和水平。针对当前群众工作的需要和特点,特别强调要提高以下几种领导能力:一是必须提高执政兴国的发展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领导干部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工作;要学习本职工作的专业知识,努力成为本领域的行家里手;要学习一切有用的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面,增强适应性,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能力。二是必须提高协调利益关系的能力,保证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人民群众的具体利益关系越来越复杂,领导干部必须学会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统筹兼顾,保证社会的公平、公正。三是必须提高对社会风险的化解能力,保证社会的稳定。面对大量人民内部矛盾的出现,领导干部必须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的矛盾问题,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提高协调解决各种矛盾的能力。
第三,正确的方式方法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保障。指出:“正确的方式方法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保障。”[2]群众工作同其他工作一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要做好群众工作,必须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诉求、不同的矛盾、不同的条件等,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要适应我国社会生活的新变化,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索群众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只有采取了合适的方式方法,才能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他还根据自己长期领导工作的实践,总结和概括出了许多做群众工作的方法,如“发扬民主的方法”、“办实事好事的方法”、“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示范引导的方法”、“组织活动的方法”等,群众利益和群众思想问题的多样性、复杂性,必然要求群众工作方法的多样化。特别是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与时俱进地做好群众工作。
参考文献:
[3].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经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只是短暂的一节课,但却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作为一名大学生,深刻、全面地了解国内外的形势是非常必要的,而学习这一门课程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和观点。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学习当今世界的形式与政策的目的在于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发现当今世界形势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得出新思路。我们当前特别要处理好专业学习和理论学习的关系。在校学生专业学习固然重要,这是学生目前的主要任务,但是理论学习更为重要,是方向和指针。专业学习越忙越艰巨,越需要多学理论,提高理论水平,加强理论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航向,达到成功的彼岸。
关注世界,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给我们授课的老师滔滔不绝,睿智敏捷的思维,丰富多彩的素材,以及别有风趣的讲演,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位领导所具备的良好素质和出众能力,在这里,我们不仅享受着知识的积淀所带来得无限快乐,更被其无穷的讲演魅力所深深陶醉。我赞美他,是因为他优秀,我们钦佩他,是因为我们年轻,我们用自己年轻、活跃、开放、包含的个性来聆听哲人的教诲,固然会受益匪浅、泽被至深。
我们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
方案。
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其次,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
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现在的世界,当代的社会需要的是对形势与政策有着敏锐洞察力,能够正确把握形势与政策的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不能做到“识时务者”,一心只知道埋头苦读,不关心国内外形势的井底之蛙只能被自己狭隘的目光所束缚,禁锢,最终留于平庸。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大环境,环境制约着一个当代大学生成功的机率,试想在一个战火纷飞的国度,发展与进步必然受到其影响,个人寻求更大发展的机会也必然会减少。当代大学生如果不能认识与把握当下的形势与政策,充分了解决定政策的形势,准确判断政策如何改变未来的形势,逆者社会的大形势而为,可以想象失败是最终必然的结果。因此只有准确灵活的掌握当下的形势与政策,我们才能接着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与劣势,结合自己的目标,制定最终可行的发展。
方案。
与
计划。
并凭借着自己不断的刻苦努力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实现自我的发展并最终取得最后的胜利。
了解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才能更好地帮助发展中国,认识中国,了解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
创新。
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身的大理想,大发展。
形势与政策教育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中国当前国际形势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国际竞争中,为什么有的国家胜出,有的却一败涂地?德国为什么会成为世界诸多豪华车主要生产厂商的大本营?中国现在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世界局势如此动荡的情况下,中国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就可以以此作为跳板,无论在经济或国际地位都会上身一个等级。中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会有很多的阻碍,因为其他国家会眼红,中国威胁论因此而出,但在金融危机时期,外界却把中国比喻为“救世主”。中国并不是什么“救世主”也不存在对外国的威胁,中国只是在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了解当今国内国际的形势与政策不仅是帮助当代大学生取得成功的一方良药,也是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精神面貌的一种有效途径。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政治素质教育的必修课,不仅拓宽了当代大学生的视野,也提高了我们的政治素质修养,帮助我们深刻理解当今时代的主题,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形势与政策课程帮助我们在反思当今世界中国落后的症结,总结当今世界中国进步的原因的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而发奋图强的精神信念。只有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在理想信念的激励下,作为现代社会的主流,当代大学生才能肩负起国家蓬勃发展的重任,利用自己的所学所有,实现自我价值,报效祖国,使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把握住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我想说,学校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非常必要。因为,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学校开设形式与政策课是我的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他不仅提高了我的综合素质,开阔了我的视野,同时还培养了我的能力与责任感。它也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十一五”初期宏观调控表现的是“有保有控”的特点。中央政府一方面推出包括土地、金融、市场准入等方面政策的组合拳,加快结构调整,防止经济增长过热;另一方面,通过出台减免农业税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着力加强农业等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在开局之时,我们收获了两个好年景。2006年国民经济实现了高增长与低通胀的理想搭配;2007年虽然通胀问题逐渐凸显,但国民经济仍延续了平稳增长的好势头,财政收入、企业收入、城乡居民收入齐头并进,都收获满满。
正当国民经济开始步入又好又快轨道时,突然袭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又打乱了中国发展的步伐和节奏。
前所未见的困难,前所未见的挑战,前所未见的精彩!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惊涛骇浪,党中央、国务院“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连连出手,果敢应对。领先于其他国家,中国率先推出了力度最大的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速度之快,规模之大,配套之全,前所未有。出手快,出拳重,中国经济一路下滑的势头被止住,从2009年一季度的6.1%,逐季回升到年末的近9%,画出一个精彩的“v”形走势。最难能可贵的是,在“保八”之战中,结构调整也未松弦。4万亿元的投资重点锁定经济发展薄弱环节,锁定民生相关的领域,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也相继推出。
从2006年到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1.4%,比“十五”时期年平均增速快1.6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又保持了11.1%的增长。与此同时,节能减排也在稳步推进。与2005年相比,2009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分别下降9.66%和13.14%,“十一五”二氧化硫减排目标提前一年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提前半年实现。“十一五”前4年,全国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5.61%,年均降幅为4.15%。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总结和介绍“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情况时表示,为实现“十一五”目标,我国在结构节能方面,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第二产业中,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十一五”前四年,我国共淘汰小火电机组6000多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8712万吨、炼钢产能6038万吨、水泥产能2.14亿吨。
事实上,中国作为发展中的传统工业国家、“世界加工工厂”,一度消耗着世界上40%左右的煤炭、50%左右的水泥、60%左右的钢铁和70%左右的油气,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倍以上。尽管节能减排、治污降耗、淘汰落后已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五年内实现“单位gdp能耗降低20%,依然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为此,中央在此期间投资2000多亿元用于节能环保工程,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而这些投入只占全国节能环保总投资的10%至15%。
在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十一五”前四年,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5%的基础上,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0.76%,累计实现节能量5.3亿吨标准煤。与此同时,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下降9.66%,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13.14%,为实现全国完成单位gdp能耗及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目标奠定了重要基础。
从目前情况看,“四项指标中后三个到年底经过努力都能实现,但完成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还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解振华说。但他同时表示,“一定会努力完成节能减排目标”。
回望“十一五”,人们不难发现,在不断推进的各项经济、社会与政治改革等方面,无不闪耀着“民生”二字。
“农村改革使广大农民普遍受益,基本公共服务改革也有重大突破,民生建设得到各级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因此,‘十一五’也被誉为‘民生五年’。”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谈到“十一五”期间各项改革措施取得的成果时说。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经济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理念在“十一五”期间每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越来越充分地得以体现——2006年,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广大农民从此走上减负增收的致富之路;同年,中央财政拿出1859亿元投向困难群体。此后,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逐年递增,2008年突破万亿元,2010年更是超出1.6万亿元。与此同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2008年起覆盖到了全国全部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此外,“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新医改方案惠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已覆盖全国92%以上的人口。
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分别为10.2%和8.3%。
从“十五”迈进“十一五”的门槛时,我们不仅对中国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更对发展的道路充满期待。因为,我们站在了科学发展的新起点上。
“十一五”规划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一五”的五年,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五年,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战胜重重困难奋力前行的五年。走过五年,我们科学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步履更加坚定。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我们迎接最大考验。我们要发展,我们更要科学地发展。带着这样的理念走进“十一五”,迎接我们的是超乎想象的一系列严峻考验。
如今,在各大中城市以及部分农村,汽车已经快步走进家庭,电脑、手机的普及率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娱乐的需求日益增长。数据表明,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从2006年的2333万辆,增加到2009年的4575万辆;移动电话用户从2006年末的4.6106亿户增加到2009年末的7.4721亿户,今年上半年更突破了8亿户。与此同时,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2005年的36.7%下降到2009年的36.5%,农村居民家庭由2005年的45.5%下降到41.0%。这一切都表明,广大人民群众在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生活质量也日益提高。波谲云诡,跌宕起伏,艰苦卓绝,而又成就斐然,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十一五”都将是令人难以忘怀的5年。它为即将到来的“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文档为doc格式。
[摘要]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党的以来,以为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围绕密切党群关系、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内涵,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创新作出了新贡献。
[关键词];;群众路线;贡献。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同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统一起来而形成的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它包含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丰富内涵。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党的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面对群众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围绕密切党群关系、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内涵,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创新作出了新贡献。
一、丰富了党的群众路线的价值内涵。
在中央政治局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人民期盼过上更美好生活的积极回应和庄严承诺,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指明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价值目标和方向。群众路线不仅是工作路线和领导方法,而且首先是一种历史观,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如何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是一种政治立场和价值理念。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理论与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它的内涵。
第一,进一步明确了人民主体地位和群众路线的价值定位。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也是判断是否真正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标准。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他强调,一方面,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另一方面,我们要随时随地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党的报告结合新的历史任务,旗帜鲜明地把“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写在“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所必须坚持的八项基本要求当中,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坚持群众路线的价值原则的高度自觉。这就将马克思主义对待人民群众的政治立场和价值理念,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目标,在执政目标的价值层面上,贯彻了党的群众路线。
第二,把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领导价值观,作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关键环节。群众路线的本质是如何对待群众。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从树立群众观点、坚定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增进同群众的感情和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加强修养和锻炼,以正确的世界观立身,以正确的权力观用权,以正确的事业观做事,在做好群众工作中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贯彻群众路线,首要的就是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指出,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的阐述表明,党员干部的远大理想并不是虚无缥缈、好高骛远,而应切实体现在为人民服务的现实工作中,从而为党员干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指明了切实可行的路径。其次,要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价值导向的作风建设取信于民。20xx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体现了从严要求、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和根本要求,反映出中国未来施政的动向,在全党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20xx年6月1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以优良的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
二、总结了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
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核心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2]这一论断是对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指向,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理论。
第一,提出“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观点。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同群众的关系如何,是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和党的生死存亡的一个根本政治问题。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3](p11-12)在此基础上,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改进工作作风为切入口,切实推进党群关系。“打铁还需自身硬。”指出:“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的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他明确表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他强调,改进工作作风的任务非常繁重,八项规定是一个切入口和动员令。八项规定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我们改进作风的第一步,是我们作为共产党人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不折不扣地执行改进工作作风的相关规定,把要求落实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之中。认为,作风是否确实好转,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群众评议和社会监督,群众不满意的地方就要及时整改。为了避免八项规定流于形式,还特别指出,中央纪委、监察部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大检查监督力度,抓好纪、问好责、把好关。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让全党全体人民来监督,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第二,提出“群众工作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新论断。在明确提出“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的观点的同时,明确提出了群众工作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新论断。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工作,但是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一些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人民内部矛盾也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出现新的形式、新的特点,如何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成为摆在全党面前的新任务,成为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和水平的新的考验。对此,强调指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需要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扎实转变工作作风,多站在群众的立场想一想,多做一些解疑释惑的工作,多做一些得民心聚民气的工作,珍惜民力民智,解决民困民难,维护民生民利,把群众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同时,要畅通民意表达的渠道,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不断促进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4](p168)要注重从源头上减少矛盾、注重维护群众权益、注重做好群众工作、注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几个方面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贯彻群众路线、切实转变作风,多做顺民意、解民忧、得民心的实事,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三、确立了贯彻群众路线的基本思路。
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贯彻群众路线的战略策略和具体的形式方法是根据党的历史方位和任务及其所处环境的变化而与时俱进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按照党的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总目标,针对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以及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不良作风,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和创新贯彻群众路线的策略及其重要方法,为党的群众路线增添了新内容。
第一,坚持发展依靠人民群众的思想,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强调,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他在阐述中国梦时深刻地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5]所以,为了激发社会的创造活力推动发展,就要使人民群众的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为了发挥人民在重大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必须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完善民主程序、拓宽民主渠道,多层次、多领域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障人民依法行使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权利,最大限度地体现人民群众意志、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激励人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二,关注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把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贯彻群众路线的战略重点。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就要积极实现、维护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情、与党和政府的关系,根本上取决于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程度。当前,人民群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群众的期盼,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为此,就要不断推进就业、分配、医疗、住房等方面重点民生工程,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我们党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人民群众总是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切实利益,正如邓小平强调的“群众是最讲实际的”,所以,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顺应了群众的意愿,也体现了我们党做好群众工作的正确的战略思路和领导方法论。
第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把群众工作作为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20xx年2月23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说到底是做群众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这一新的论断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群众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的新认识新概括。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问题比较多。因此,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同做好群众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深入研究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对群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把群众工作贯穿到社会管理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四、明确了领导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要求。
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关键在于造就一支在新形势下能做好群众工作的干部队伍。这里不仅有职责问题、责任问题,而且有方法问题和能力问题。对于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的多发性和复杂性,我们一些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方法不对头,出现了所谓的“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的困惑和尴尬。把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本领作为对党的各级组织,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战略任务和政治要求,对于做好党的群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做好群众工作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人民的创造力量;党的全部执政活动,离不开强有力的群众工作。从根本上说,群众工作是全党的工作,做好群众工作是全党的职责,群众工作的主体也要建立和健全包括党委、政府、社会组织和群众自己在内的多方主体参与的新格局,形成工作合力。但在这些多元主体中,领导干部更重要、更关键。因此,强调,做好群众工作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他还明确提出,是否重视做群众工作,是否善于做群众工作,是衡量领导干部政治上是否合格、工作上是否称职、领导能力强不强的一个基本标准。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提高领导干部的能力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能否把群众路线落到实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和水平。针对当前群众工作的需要和特点,特别强调要提高以下几种领导能力:一是必须提高执政兴国的发展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领导干部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工作;要学习本职工作的专业知识,努力成为本领域的行家里手;要学习一切有用的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面,增强适应性,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能力。二是必须提高协调利益关系的能力,保证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人民群众的具体利益关系越来越复杂,领导干部必须学会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统筹兼顾,保证社会的公平、公正。三是必须提高对社会风险的化解能力,保证社会的稳定。面对大量人民内部矛盾的出现,领导干部必须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的矛盾问题,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提高协调解决各种矛盾的能力。
第三,正确的方式方法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保障。指出:“正确的方式方法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保障。”[2]群众工作同其他工作一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要做好群众工作,必须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诉求、不同的矛盾、不同的条件等,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要适应我国社会生活的新变化,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索群众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只有采取了合适的方式方法,才能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他还根据自己长期领导工作的实践,总结和概括出了许多做群众工作的方法,如“发扬民主的方法”、“办实事好事的方法”、“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示范引导的方法”、“组织活动的方法”等,群众利益和群众思想问题的多样性、复杂性,必然要求群众工作方法的多样化。特别是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与时俱进地做好群众工作。
参考文献:
[3].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xx.
[4].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xx.
共
2
页,当前第。
2
页
1
2
经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只是短暂的两节课,但却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首先,给我们授课的老师滔滔不绝,睿智敏捷的思维,丰富多彩的素材,以及别有风趣的讲演,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位领导所具备的良好素质和出众能力,在这里,我们不仅享受着知识的积淀所带来得无限快乐,更被其无穷的讲演魅力所深深陶醉。我们用自己年轻、活跃、开放、包含的个性来聆听哲人的教诲,固然会受益匪浅、泽被至深。
通过形势政策课,我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其次,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
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对于今年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的南海问题,我有一些感受。南海是中国四大海域中面积最大的海域,同时也是中国同周边邻国争议最大的海域。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南沙群岛及其周围海域被探明有着巨大的水产资源、丰富的油气和矿产资源,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贸易通道。南沙群岛不仅有可观的经济地位,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南沙群岛及其海域扼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交通咽喉,地近马六甲等重要海峡,是从亚洲驶往印度洋、中东、欧洲的最近航路,沟通两大洋和联系三大洲的海上枢纽。从交通航运的重要性来看,世界上1/10强的石油产品由中东运往东亚、日本和美国要取道南沙海域.因此,谁拥有了南沙群岛及其海域,就等于自己掌握了“一条战略财富”。如越南强调南海是其“天然屏障”,菲律宾则认为南沙群岛是“正对菲律宾群岛腰部的一把匕首”。
历史证明,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东汉杨孚《异物志》有"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的记载。《元史》地理志和《元代疆域图叙》记载元代疆域包括了南沙群岛。其中《元史》记载了元朝海军巡辖了南沙群岛。明代《海南卫指挥佥事柴公墓志铬》记载:"广东濒大海,海外诸国皆内属","公统兵万余,巨舰五十艘",巡逻"海道几万里"。表明南沙群岛属于明代版图,明代海南卫巡辖了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古人习惯把南中国海称为万里石塘,《岛夷志略》是大旅行家汪大渊的杰作,他在书中对南中国海的人文、物产、自然风貌都有十分详细的记载。可见,自古南海就是中国人民繁衍生息的天然聚宝盆。在清代,中国政府将南沙群岛标绘在权威性地图上,对南沙群岛行使行政管辖。
“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洋„„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郑和谈到中国的海权,就不能不谈到南海。南海是中国面积最大、资源最丰富、海权状况也最复杂的海洋,而南海海权又以南沙群岛的权益形式具体表现出来。这是郑和毕生海上经历的总结,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关于海权的论述。
近年来南海越来越引起我们重视的,则是南海的油气资源。据估计,南海海域可供开拓的石油相当于全球的12%,石油储量估计有1050亿桶至2130亿桶,堪称“第二个波斯湾”;天然气储量达到20xx兆立方米。此外,还有数量惊人的“可燃冰”资源。这在能源高度紧张的今天,显得弥足珍贵。
中国渔船世世代代在南沙群岛万安滩海域作业。但是在20xx年6月9日上午,中国渔船在上述海域正常作业时,遭到越南武装舰船的非法驱赶,并导致其中一艘渔船的渔网与在现场非法作业的越南油气勘探船的电缆缠绕在一起,越方船只不顾中国渔民的生命安全,拖曳中国渔船倒行长达一个多小时。在中国渔船主动剪断渔网后,双方才脱离接触。越方船只的做法严重威胁了中国渔民的生命安全。越方称中国渔船试图剪短越方石油勘探船的电缆,这只是越方托词罢了。这一幕之所以会发生,其实就是越南以武力威慑我国渔民,从而独霸南沙资源。
在南海问题上,美国也加入了进来,尽管中美高层已经商谈过南海主权问题,但美国还是声称将会支持菲律宾,其实就是不想看到中国发展超过自己。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国际争端,但面对主权问题并不放弃使用武力。面对外国挑衅,中国始终以和平方式与有关国家商讨解决有关问题,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维护地区稳定和双边友好关系大局的诚意。我认为各方在南沙问题上应当克制、冷静自己的行为,并适时提出建设性的方案。中美对话的增多可以看出,南海危机并不是很严重,只要不出大事,中美之间沟通后就会平息下来。
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正日益明显地面临四组挑战:一是中国海洋战略发展与南海主权争议迟迟未能解决之间的矛盾;二是搁置主权、共同开发与有关国家不遵守之间的矛盾;三是“与邻为善、与邻为伴”方针与东南亚国家对中国崛起潜在担忧之间的矛盾;四是主权争议留待未来解决与各有关国家都在相继争夺资源、时不我待之间的矛盾。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国际争端。这一立场同样适用于南沙群岛。中国愿同有关国家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和现代海洋法,通过和平谈判妥善解决有关南海争议。中国政府还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愿意在争议解决前,同有关国家暂时搁置争议,开展合作。中国政府不仅是这样主张的,也是这样做的。近些年来,中国与有关国家就南海问题多次进行磋商,交换意见,达成了广泛共识。
中国主张有关各方在南沙问题上采取克制、冷静和建设性的态度。近些年来,越南、菲律宾等出兵强占南海一些无人岛礁,摧毁中国在南沙无人岛礁所设主权标志,抓扣或以武力驱赶我在南海作业的渔民,对此,中方始终坚持通过外交渠道,以和平方式与有关国家商讨解决有关问题。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维护地区稳定和双边友好关系大局的诚意。
11月12日,从省农业农村厅传来消息——我省科学挖掘冬闲田潜力,千方百计应对夏秋冬连旱的严峻形势,在去年786.9万亩基础上,以超常规力度坚决落实中央下达的100万亩油菜扩种任务,种植总面积达886.9万亩,为全方位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添“油”加劲。
冬水是油菜的命。据省气象局资料记载,今年全省出现自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旱情,土壤墒情极不利于油菜播种。截至10月15日,距最晚播种期仅剩1个多月时间,但我省总播种面积仅达20%,时间紧迫,任务艰巨。
作为长江流域油菜主产区,江西始终牢记粮食安全“国之大者”,把扩种油菜作为今年秋冬种的重中之重,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层层压实工作责任,用好产油大县奖励等涉农政策,采取系统性综合性措施,调动各级政府“抓油”和广大农户“种油”积极性,想方设法破解油菜生产难题。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省主要领导多次专题调研,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在全国率先由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提升油菜产能实施方案。10月17日,全省油菜扩种工作紧急视频会议在南昌召开,再次压实各地党委政府责任。会后,各地层层建立台账,实行挂图作战。省农业农村厅派出93个包县(市、区)工作组,深入一线为油菜全生长期提供服务指导。
全省多次举办油菜种植培训,工作组分区域、分模式、分地块推广适用技术。水源充足的区域在中稻收后播种;水源不足的利用晚稻田余墒,推广免耕飞套播技术;实在播不下去的则育苗移栽。
我省提前下达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4.43亿元,各地统筹各类涉农资金;核查组以对照台账现场测量、走访农户等方式严核油菜面积,以通报约谈方式督导当地抓好油菜生产。我省创造条件确保油菜扩种的做法获农业农村部肯定。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门课程突出将理论教学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的特点,着重培养大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灌输式”、“说教式”的传统教学方法显然已不能满足这门课程的教学要求。本文将针对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参考成人学习理论,对创新“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设计与实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成人学习理论;教学研究。
2015年7月,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教社科[2015]2号),明确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注重师生教学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注重发挥实践环节的育人功能,创新推动学生实践教学;坚持课堂教学与日常教育相结合,创新发挥第二课堂的教育作用”等内容。因此,“形势与政策”课如何创新教学方法和组织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主动性,提高其学习效率及对理论的运用能力是符合当下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要求的重要议题。
一、成人学习理论。
成人学习是一种改变由经验形成知识和行为的学习过程,是认知结构组织与再组织。成人比儿童具有更多的经验,对理解新鲜事物并掌握其认知结构具有更强的能力。成人学习有四个法则。
第一,效果法则:成人在愉快的环境和氛围中学习,效果最佳;
第二,联想法则:成人更愿意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强化对认知对象的掌握;
第三,有备法则:成人往往在有需求的时候才会选择学习,强调学习的目的性;
第四,练习法则:成人需要通过大量实践练习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成人在学习过程中更愿意接受指导性学习,更愿望交流、反馈,主动性和参与性突出。当成人的兴趣和经验得到满足时,其学习动机就会被激发出来。大学生已属于成人的范畴,成人学习理论可以适用于“形势与政策”教学实践中,根据成人学习的法则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满足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有利于激发其学习动机,提高教学实效性。
此外,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提出的“学习金字塔”模型也能给予“形式与政策”课教学设计很好的。启发。按照运用不同学习方法的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所学内容的比例(详见图1),直观地展示了不同学习方法的学习效率。他指出,学习效率在30%以下的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包括“听讲”“阅读”“视听”“演示”,而学习效率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包括“参与讨论”“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向别人讲授”或“立即在实际中使用”。由此可见,学习方法不同,学习效果大不一样,教师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目的。
因此,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更加需要重视学习者的主体性,更加需要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强化其对方法的应用体验,帮助其实现知识的内化,并获得审视判断形势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说教式”“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是很难有效达成本门课程教学目的的,而成人学习理论的观点与实现“形式与政策”课教学目的的要求较为吻合,增强课程的参与性、实践性、互动性,改变学生原来由经验形成的知识结构和行为,全面提升“形式与政策”课教学的实效性。
三、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组织。
在成人学习理论的指导下,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明确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任务和目的,可以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两方面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增强课程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一)教学内容的组织。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多而广,时效性强,课程时间跨度大,但每个学期安排的课时却很有限。因此,精选教学内容是上好“形势与政策”课的核心环节。根据成人学习法则中的联想法则和有备法则,大学生学习更愿意接受与他们现实生活贴近,特别是与他们成长发展息息相关的内容。因此,“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要以问题为导向,更多地回应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从与大学生切身相关的问题引导到当前社会、国家发展形势,从分析形势具体到解读政策,最后教育落脚点仍然要落回到大学生摸得着、够得到的实际生活中。授课教师要善于选取现实中的案例,尤其是大学生身边人身边事,以小见大,增强大学生对党和国家政策的认同。政策解读不接地气,不但达不到好的教育效果,甚至会遭到大学生的抵触。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从选定主题开始,即确定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主要内容,然后以此作为内容主线,筛选各类翔实的支撑论证素材。根据成人学习的特点和学习金字塔中不同学习方式的学习效率排序,“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需要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尤其是要开展师生互动教学,因此,教学素材的数量要丰富,形式要多样,如图表、视频、翔实的数据和完整的案例,这样才能满足不同教学方法对素材使用的要求。此外,“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具有较强的时政性,教学素材必须来源于正规的官方媒体和渠道,是国家和社会对外正式公布的数据和事件,能够正确代表国家和社会主流的观点,切不可随意在网络中搜索、下载未经证实的素材内容。
(二)教学活动的组织。
教学活动组织实质上是指教师组织引导学生主动作用教学内容的过程及其方式。时间和空间都极为有限的传统课堂教学活动已不能满足目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求。学习金字塔中更为高效的团队学习、参与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等方式需要不断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和时间。
因此,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活动应充分利用高校的现有资源,以课堂教学为主体,辅以网络课堂、实践课堂,形成立体化的教学模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满足大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利用互联网延伸形势与政策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微话题讨论、优秀视频和读物推荐、学习成果分享、教学答疑等活动,进一步丰富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
形势与政策教育还要与校园文化活动、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等第二课堂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中,在广泛接触社会的实践中增强对国家、社会发展变化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和思考。课堂教学应着重发挥主导教学的作用,以教学主题引导网络教学和实践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形成层次丰富,内容联系紧密的教育活动链。同时,还要注意及时收集学生在参与各个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典型案例和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充分的分析与评述,倡导、鼓励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价值取向,及时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的观点,进一步巩固和升华教学成果。建立立体化教学模式符合“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目标的要求,也符合具备成人学习特点的大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利于提高本门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包泉。全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与教学研讨会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7):116-117.
[2]苏琪。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太原:山西农业大学,2014:14-15.
[3]周树辉。全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开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127-129.
[4]林钻辉。成人学习理论视角下大学生创业课教学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5):128-130.
论文立足于形势与政策课各专题的学习,反映大学生对当前国内外形势与党的政策的认识与体会。本站小编在此整理了20xx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年来,中国由贫困走向初步昌盛,由封闭走向全面开放,由求温饱初步走向小康,发展迅速,大大超出国际上多数人的预想。30年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历史性的变化。中国正运用他独特的魅力与激情实现着世界的和谐进步之路,实现着中国的自强发展之路。
30年过去了,中国某个乡村发生的事情成为世界媒体的报道焦点,地球某地的中国人成为全球新闻中的主角,似乎已经显得平常。当我们将目光回溯到中国融入世界现代化潮流的起点,并用心去触摸这30年的变迁时,我们尤为深切地体会到,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国与世界的前途命运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一个伟大的转折已经完成,中国与世界彼此相互影响的时代已经开启。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深刻历史感的民族,对于“历史性的变化”有着同样深沉的感悟。整整220xx年前,拿破仑率领下的法军大举用兵西班牙,伊比利亚半岛狼烟四起。贝多芬于1820xx年完成了《命运》交响曲的创作,然而叩响中国命运之门的却是又一个多舛的百年。整整一百年,韧性的抗争书写着峥嵘岁月,当光阴又过百年之后,20xx年发生的一切告诉世界,已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华民族,已经、正在并将继续主动积极地在国际社会中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这一作用已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一.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1%上升到20xx年的5%以上,中国进出口总额占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不足1%上升到20xx年的约8%。中国的发展为国际资本提供了广阔市场,中国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超过7800亿美元,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也在大幅增长。
二.中国发展有力促进了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
1978年以来,中国年均进口增速达到16.7%,已成为世界第三大、亚洲第一大进口市场。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对国际贸易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2%。20xx年以来,中国年均进口额近5600亿美元,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创造了约1000万个就业机会。
三.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体系的重要成员。
中国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300多个国际公约。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认真履行相应的国际责任。迄今,中国共参与22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人员上万人次,现正在执行维和任务的有1900多人,是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
3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发展进步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在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的世界大势之下,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四.中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作出的战略抉择。这个战略抉择,立足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体现了中国对内政策与对外政策的统一、中国人民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共同利益的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致力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在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开始学会用世界的眼光思考自己的发展,并以一系列合作共赢的实际举动逐渐打消了各方的猜疑与忧虑,创造了对自身发展更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国用自己的真诚,塑造了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和平形象。30年来,中国充分利用世界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发展了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了世界和平,促进了共同发展。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五.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中国致力于推动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坚持按照通行的国际经贸规则扩大市场准入,在实现本国发展的同时兼顾对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关切,支持国际社会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改善民生,支持完善国际贸易和金融体制、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支持各国共同防范金融风险、维护能源安全,坚持通过磋商协作妥善处理经贸摩擦,推动各国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
六.中国将始终不渝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始终作为一个大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在政治、经济、安全等诸多领域,中国真正融入国际社会,却始于改革开放。走过30年的历程,中国已经在当今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建设性作用。中国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尊重人类文明多样性,继续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积极参与反恐、防扩散、气候变化、环境保护、流行性疾病防治等领域国际合作,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成功举办奥运会,从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到推进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从加强东盟与中日韩(10+3)的合作到构建上海合作组织,从减免发展中国家债务到设立中非发展基金,从中俄、中越边界谈判的进展到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合作政策,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到与全球携手应对眼前的金融危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表现得越来越积极,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跃然而起。
自强方能自立,自立凝结自信,自信转而推动自强。“自助者天助”,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的积极变化得益于30年来锲而不舍的改革开放进程,其要义在于排除一切干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自觉。历经难以数计、形形色色的遏制、指责、臆断及误读,中国没有停下自强不息的前进步伐,也因而变得更为自信。
30年来,中国在适应世界对自己的心态变化的同时,也在学会如何与世界打交道。在涉及国家主权的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我们敢于斗争、善于应对,打破了西方国家的种种制裁,遏制了反华浪潮,赢得了尊重。摩擦与碰撞历练了中国人,中国不断加深着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变得更加成熟、更加自信。在一个接一个的“威胁论”、“崩溃论”相继破产后,世界也越来越多地体会到了中国发展的不同。从四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世界看到了13亿中国人民的凝聚力;从北京奥运会,世界体会到了13亿中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的不懈追求;从中国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应对,世界感受到了13亿中国人民的责任感和这种责任感给全球经济走出危机带来的信心。不止一个西方学者说过,我们无法再用现有的理论来解释中国的发展,必须重新认识中国的发展道路对世界的意义。
各国关注中国的变化,也是在关注世界的未来。历史表明,一个大国的崛起必然会对现有格局带来重大影响,极少有西方大国不靠殖民掠夺,不靠战争而崛起。西方对中国的担忧,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由此而产生的对中国发展道路的不确定感。
以往的历史表明,中国更多的是被动地承受着来自外部世界的撞击,并在撞击中觉醒,在撞击中探索强国之路。21世纪的到来是个伟大的转折点,中国的发展表明,她不只是被动地接受外部世界的影响,而是在积极借鉴、学习人类文明先进成果的同时,也为世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宝库不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与财富。
走过30年开放路程的中国人深深懂得,世界对中国发展道路的理解和认同将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新问题、新摩擦甚至新冲突。这将是21世纪几代中国人所面临的严峻考验。同和谐,共发展已经成为了中国在历史新阶段的一面旗帜。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我们坚信,只要坚持和平发展,我们就一定能够赢得更多的理解与信任,为世界的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共
3
页,当前第。
1
页
1
2
3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房价也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浪随波而起,扶摇直上。当前国内的高房价与收入差距的拉大密切相关,其实,住房本身是社会大众的基本生活必需品,具有公共品的特性,从而不能简单地放任市场机制来加以配置。在此,我们只知道大部分人买不起房子,但我们更需要的是了解房价增高的原因和本质所在,配合国家的相应有效策略的实施,这样才能确保民生的稳定,才能促进社会的繁荣发展。
关键字:高房价,原因,本质,有效策略。
近年来,普通老百姓买不起房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虽然政府一直在想方设法地稳定房价,但效果甚微。房价的急速上涨已经成为笼罩在社会大众心头的巨大阴影,这个问题是如何产生的?我们怎样认识它?让我们仔细地分析一下。
一、房价居高不下的原因。
一般来说,在房价非理性狂飙过程中,支持房价走高的有两种力量:一是居民的自住性需求,二是富人的投机需求。由于在住房的供给受到制约的情况下,有关住房紧张之类虚假信息比较容易误导人们的房价预期,从而人为地引起房价的不正常上涨,这是近来年房地产市场的基本现状【1】。但是,当房价上涨预期破除之后,在房价下跌过程中阻碍房价下跌的“抗跌”力量却只有一个:居民的自住性需求;这就是房地产中的所谓“不对称原理”:富人的投机行为产生房价的峰值,而穷人的购买力产生房价的“抗跌值”。显然,居民的自主性需求主要与其未来可支配收入变化有关,在一个收入不断拉大的社会里,理论上房价是应该很低的,或者说,当前国内的房价应该会迅速下降;但是迄今国内房价还没有形成快速下降的局面呢?这里从两方面加以剖析。
一方面,就住房的真实需求而言。任何商品的价格上涨都跟供求有关,而房地产中土地的有限性制约了住房的供给,因而房价上涨的直接原因在于其巨大需求,这是住房市场面临的真实需求。而这里就有两个基本问题:一是为何有如此大的住房需求,这就涉及到资金的来源问题。二是住房需求为何集中在这段时期,这就涉及到前端时期住房制度改革中的缺陷问题。
另一方面,就住房的需求结构而言。当前的房价剧涨并不是全面性的,而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这是就住房需求的结构性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差呢?其实,房屋本身存在明显的外部性,人们不仅关心自己家庭的外观,也会关心整个街区的观瞻,关心整个地区的地理人文;因此,如果整个地域的环境和设施很差,那么,人们对它的需求也会下降。显然,当前住房需求的结构性问题根源就在于,中国小城市或农郊地区的住居环境、交通设施与大中城市相差太远了【2】。正因如此,在城市土地资源如此稀缺的情况下,只要收入分配问题得不到解决,城乡之间就会呈现出反差极大的二元结构,城市住房也就必然会不断上涨,从而也就永远不可能实现“住者有其房”。
二、认识房价问题的本质。
当前,住房问题之所以成为社会大众最关心的问题,关键在于对住房问题的本质缺乏了解,住房问题被过度市场化。
一方面,就市场机制对住房的扭曲而言,尽管现代主流经济学认为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资源可以获得最有效的利用。但在人类社会中,每个人的效用是不同的,出价高的人仅仅是那些具有高度需求的人,而不是意味着它能够使同样的资源创造出最大的利益。土地资源非常有限,可它为不同的人所占有往往会导向不同的用途,如贫穷者将希望盖经济适用房,而富裕者则想着盖豪宅、建车库或围花园。显然,尽管作为基本生活品的住房主要是弱势者的需求,但一旦土地集中在少数富人手中,这种需求就难以得到满足。纯粹市场行为绝对不会为扩大社会效用而产生,而是生产更具收益的产品。正是由于土地资源分配的极端不平衡,国内一些房地产大鳄才会公开宣扬他们只盖豪宅,因为只有富裕者才能买得起房。
另一方面,就对住房属性的认知而言,尽管住房因具有争夺性和排他性而往往被视为私人物品,从而经济学家大多强调应该由市场机制来调节,但实际上,这种商品并不是可以完全经由市场交易的,相反,它具有非常强的公共品特性【3】。究其原因在于,人们的应得权利应该与社会的财富增长同向乃至同比例发展,而就当前而言,免于匮乏和保障安全已经逐渐包含在基本人权的范畴之内,因此,就像人的生存权等权利一样,获得住房本身已经越来越成为人类的基本权利。
就当前而言,普通社会大众的住房权利如果得不到基本的保障,则不仅会影响个人生活,更会影响社会稳定。所以说,“住房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国家应尽快出台有效的政策来调控房价,保障普通社会大众的住房权利是当务之急。
三、解决当前房价问题的策略。
目前来看,国家治理房地产的决心已经越来越坚定。如果不被坚决镇压下去,中国很可能会出现恶性通货膨胀。而一旦出现恶性通货膨胀,党和国家的管理能力就会受到严重质疑,整个国家的经济体系就会受到严重破坏。这是党和政府一定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现在实际上看到的是,国家正在紧紧盯着cpi来调节对于房地产的政策。
首先,国家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来抑制房地产商对暴利的一味且不顾一切的追求,同时要严防那些投机炒房的人,严禁哄抬房价的现象出现。而且消除目前的富人买房不断,普通百姓一房难求的两极分化趋势才能够保证社会的稳定发展。
其次,已推出的廉租房应该是国家为满足普遍群众基本住房需求提出的一项非常有效的政策啊,并且当国家已经将土地大量地转为廉租房的时候,意味着,国家对房地产商们采取了釜底抽薪的策略:不给房地产商们大量提供土地,房地产商们就不得不将手中的房产赶快卖出去以换得现金维持运转,而这将让房产大量涌到市场上来,而使房价自动下降。这就是廉租房的杀手锏作用【4】。表面上看是解决人们居住问题,实质上是断了房地厂商们的土地资源供给。随后国家肯定会要求地方政府根据房地产商们拥护国家政策的实际行动来分类指导土地资源的供给。这就是政策和经济的双重作用。特别是“地方政府分类指导”这一条,让房地产商们“从了”国家政策是肯定发生的情形。
中国地方虽大,可人太多,可利用资源太少,单靠国家的政策来严格控制房价我认为不太现实。我们这些购房者,无论是有钱人还是普通百姓,从自身上首先一定要端正购房心态,不要一味地追求奢华或想着靠炒房来赚钱,一个国家的稳定发展离不开稳定的民生,而民生不是靠条令的条条框框来稳定的,而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互帮互助,互相着想。如果我们能做到这点,再配合国家有效政策的实施,相信不久我们的生活质量一定会普遍提高,“住者有其房”这一理想也一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
共
3
页,当前第。
3
页
1
2
3
保障粮食安全是永恒的主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要时刻紧绷粮食安全这根弦。
粮食安全与社会的和谐、政治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息息相关。我国正处在历史上粮食安全形势最好的时期,但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新冠疫情、面临全球粮食危机、面临自然灾害时,我们绝不能高枕无忧,而要未雨绸缪、永不松懈。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一是要保障种粮农民收益,调动种粮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二是要保障低收入阶层的购买能力,从根本上解决低收入阶层的吃饭问题。三是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们对粮食要求越来越高,要适应消费升级的转变。
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新发展理念就是要与时俱进,用全新的思维看待和解决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创新作为中国粮食安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以协调作为建立全方位粮食安全保障机制的内在要求,以绿色作为建立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基本形态,以开放助推中国特色粮食安全道路行稳致远,以共享作为惠及粮食安全福祉的终极关怀。
坚持尊重客观规律。规律是事物本质必然的联系。尊重客观规律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必然要求。粮食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粮食受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历史规律以及人们心理规律等规律体系的影响,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复杂的规律体系。要提高认识规律的自觉性和科学性,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增强运用规律的能力,提高工作本领,立足本国国情、粮情,转变工作作风,克服工作中的主观性和盲目性,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
坚持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保障系统的构建是站在统筹的高度,通过长期的努力,使粮食问题能够得到根本性的解决。粮食安全保障系统必须要遵循全面、协调、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切实抓好粮食生产、加工、流通、储备等各个环节,寻求粮食安全保障系统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的综合效益。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原因、社会原因和自身原因,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1.经济原因。
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会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就中国而言,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尽管由于资本市场“防火墙”的存在而在程度上有所减缓。此外,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会受到最为明显的冲击。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这对就业增长将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
2.社会原因。
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也岗位数量多的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
此外,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持续的扩招可能进一步稀释了大学既有的教育资源。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整个就业情况看,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要是培养的大学生的方向及大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
3.自身原因。
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其实,这就象军人打仗一样。能带兵打胜仗的将领,不一定受过什么好的教育,但通过实践,他们可以带兵打出漂亮的一站;而那些从学校里学出来的将领却未必有那样的本领。因为他们只是通过理论来看战争,很少付诸实践,只是纸上谈兵,真要上战场的时候,有些事情跟纸上的并不一样。所以,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也不能自以为是,有些事情并不象想像中的那样。所以,也不能期望太高。还有很多应届大学生均缺乏实践能力,对于整个企业的战略来说,没有实践能力的大学生不会给公司马上带来业绩或许还要赔上老员工的辅导,便拖了整个公司的后腿。
二、当代大学生如何应对就业难问题。
看清问题是必要的,然而如何解决问题才是最关键的。既然知道了原因,那就要求相应方面共同努力,解决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这就要求以下方面做出相应的举措。
1.政府方面。
政府要发挥它的宏观调控作用,就要通过各种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进行调节。首先实现经济稳定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含量;其次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开展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市场竞争意识;第三,积极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缩小自主创业制度的门槛,同时减轻能扩大就业微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税负,大力支持和发展我国的服务业、中小企业、集体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第四,加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第五,健全市场法制建设维护企业和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努力规范就业市场;最后,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发挥市场服务功能改善就业评估体系和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2.社会方面。
企业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接纳更多的大学生。在这一点上,企业领导人应该设身处地的为大学生们着想。也许他们也是从大学里走出来的,也面临过就业的问题,也许这些大学生就是他们的师弟师妹,他们难道就不念同门之情,就不能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来报答自己的母校。
作为工作第一线的各高校,更是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积极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行动做好就业工作。各高校均成立以党政一把手牵头的就业工作领导组织,内设专门的办事处室。注重对毕业生就业咨询与指导工作,广泛搜集信息,形成信息传递网络,建立实训基地和内部常设市场。
3.大学生方面。
大学毕业生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把个人融入其中。也就是说,面对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大学毕业生不能“等、靠、要”,更不要指望天上会掉馅饼。要以积极态度,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
毕业生应该先就业后择业。作为高校在校生或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要认清就业的大众化和市场化,要强化自身的素质,要明明白白知道用人单位选用什么样的人才。用人单位的用人原则通常是:挑选最能胜任本工作岗位的人选。具体的讲:有学识有才干有素质,敬岗敬业,吃苦耐劳,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其次对文明礼貌、气质和语言表达、沟通能力等也很讲究。
自我评价。
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长处的一面,又要看到短处的一面,既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的评价,又要对其他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全面的整体因素,又要考虑到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积极主动提高自身能力,为工作打下基础。
4.结语。
共
3
页,当前第。
2
页
1
2
3
摘要:文章首先针对中国梦的内涵进行了分析,指出中国梦反应了我国综合国力水平的巨大提升,同时也揭示了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幸福水平。然后,针对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的关系进行了辩证分析,认为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依赖于当代大学生。最后,就中国梦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责任进行了研究,指出当代大学生必须承担明志、自强、自立三个方面的责任,从而为中国梦目标的实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内涵;关系;责任。
在我党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综合性事业,需要有志青年一代接一代的为之奋斗。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目标实现的角度上说,全党都需要对青年加以高度关注,给予青年高度的关心与关爱,耐心倾听青年的心声,鼓励青年的发展,支持创业。通过对青年的激励与发展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提供动力支持。从这一角度上来说,我党对广大青年学生的高度关注,对青年工作所给予的充分重视,正是推动我国未来事业,激励有志青年持续奋斗的最佳动力。而对于当代的大学生而言,作为有志青年的主力军,必须将自身的活力、激情、热情百倍的投入到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伟大事业当中,才能够为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动力,同时让自身的青春焕发光彩。本文即从这一角度入手,结合中国梦的内涵,分析当代大学生的责任。
一、中国梦的内涵分析。
对中国梦这一概念的最直接理解在于:通过各种方法实现中华民族在近代史以来的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我国近代社会发展过程当中,凝聚了世世代代人深切期望的发展目标,与中华民族的整体发展方向是高度一致。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中国梦反应了我国综合国力水平的巨大提升。
大量的研究报道中均显示,中国梦目标的实现无法脱离经济发展以及综合国力提升指标而独立实现。中国梦的实现与中华民族的实力特征是高度匹配的。我国当前的发展现状显示,经济发展总量提升显著,当前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背景之下,对小康社会的实现做出了进一步的规划,要求实现社会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进一步扩大人民民主,逐步促进我国步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2.中国梦揭示了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幸福水平。
作为新时期的幸福指数,它是物质因素与非物质因素的综合体,主要是要全面提升当今社会和谐的水平与质量,要坚持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的发展要求。
二、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的关系。
忆往昔峥嵘岁月,一代代优秀青年在党的召唤下,勇敢地担负起历史重任,不同时代的青年面临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我们的大学时代伴随着国家发展的盛世,承担的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即主席所强调的美丽“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具体分析来看,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
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国梦实质上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报告当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综合性事业,需要有志青年一代接一代的为之奋斗。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目标实现的角度上说,全党都需要对青年加以高度关注,给予青年高度的关心与关爱,耐心倾听青年的心声,鼓励青年的发展,支持创业。只有做到这些方面的工作,才能够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推动力,并反作用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
2.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以当代大学生作为支持。
少年强则国强。国家的发展需要以青少年队伍作为主力军。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年队伍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之一,不但需要积极参与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当中,更需要在这一事业中发挥中坚力量,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支持。当然,在这一过程当中,大学生必须将自身的发展规划与国家富强的基本方针高度结合起来,在努力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兼顾个人发展目标与价值的实现,绽放青春的光彩。
三、当代大学生的责任分析。
当代大学生所处的生活时代较以往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大学生所需要承担的责任与使命也有相应的变化。当代的大学生已经很少在以往比较艰苦的环境,甚至是战场上经历磨练,但同样需要具备报效国家的责任感。除此以外,当代大学生更需要做到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乃至对整个国家负责,以上也正是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建设发展中坚力量,追求目标的重要标志。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深刻感受到历史使命的光荣性,自觉的肩负以下几个方面的责任:
1.明志。
即当代大学生必须有远大的指向,为自身的发展与进步提供动力。当代大学生年龄较低,有着青春飞扬的个性特征,这种个性在推动他们自身发展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这种个性特征也与我党在执政兴国方面所遵循的根本原则“发展是第一要义”相吻合的。当代大学生必须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工作当中,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与优势,利用青春活力的个性色彩,不断为祖国的前行提供“燃料”。简单来说,当代大学生必须做到敢为人先,积极创造,勤奋求实,在前进发展的道路中不断的开拓与创新,为改革创新提供支持与保障。
2.自强。
即当代大学生需要树立不畏艰难,坚忍不拔,奋勇拼搏的精神。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年队伍的最中坚力量,这支队伍最大的优势在于:充满了活力与朝气,有积极拼搏的干劲,同时,他们也有着激情,始终鼓足创新前行的动力,更关键是的当代大学生有不可多得的锐气,在面对挑战与挫折时能够迎难而上,不拘一格。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之下,为了积极实现中国梦的发展目标,要求广大青年大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在学习上独立奋斗,在工作上独立创业就业。必须明确的一点是:在中国梦建设实现的进程中,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发展是一个非常长远的过程,仅仅一代人或几代人是完全不够的,甚至需要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奋斗,投入建设事业当中。因此,当代大学生只有具备了顽强拼搏,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精神,才能够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自立。
即当代大学生需要勇于承担人才强国的历史责任。在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发展的过程当中,为了在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以及面向未来)的过程当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就需要始终坚持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同时遵循人才强国的基本方针政策。以上两个方面的工作内容不但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基本战略,同时也是社会发展所赋予当代大学生的重大责任之一。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基本意志,同时也与广大青年人的愿望是高度一致的。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在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之下,当代大学生学习并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机会较多,他们应当义不容辞的肩负起新技术革命挑战所赋予的责任,竭尽全力成为优秀的创新性人才,并在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青年一代已经发展成为了一支充满活力同时极具朝气的生力军,在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代大学生作为有志青年的主体,中国梦所赋予他们的任务是学习、工作、以及奉献。他们身处黄金时代,必须学会竞争,敢于创新,投入全身力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积极有利的贡献。可以预见的是,中华民族将长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在其中占据越来越关键性的地位。当代大学生需要做的是积极探索,肩负起身上的责任与重担,追求并实现中国梦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戴木才.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柱——关于“中国梦”成为精神旗帜的若干思考[j].道德与文明,20xx(5):5-8.
[2]双传学.论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国际视野——学习关于中国梦的有关论述[j].南京社会科学,20xx(7):1-5,12.
[4]郭树勇.中国梦、世界梦与新国际主义——关于中国梦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j].国际观察,20xx(3):1-16.
共
3
页,当前第。
2
页
1
2
3
摘要:近年来,中国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带动了经济的增长,但在这个过程中房价上涨也较快,引起了社会不满。为了抑制房价的快速上涨,北京市开始实施限购政策,但对于限购政策的合理性及其实施效果也有很多争论。本文分析了限购政策实施后北京住宅市场的供给与需求情况的变化并运用spss18.0软件对限购政策对北京市住宅市场产生的影响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结论:该政策与改革方向不符,不宜长期保留,也难达到调控目的。为此必须回归到以经济调控手段为主的思路上来,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
关键词:北京市限购政策;住宅销售价格单因素方差分析;新建商品住宅;二手住宅。
1引言。
针对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情况,中国政府出台了很多抑制房价上涨的政策,但是效果并不明显,甚至还出现了房价越调控越上涨的现象。被迫无奈,政府开始用行政手段调控市场,直接规定居民购买住宅的资格及数量。
20xx年4月1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要求地方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临时性措施,在一定时期内限定购房套数。但对限购的对象、范围、数量、期限等,并无明确的规定。
20xx年4月30日北京市颁布了《北京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文件的通知》,暂定同一购房家庭只能在本市新购买一套商品住房。
20xx年2月15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本市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出台,规定“已拥有1套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持有本市有效暂住证在本市拥有住房且连续5年(含)以上在本市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限购1套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已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无法提供本市有效暂住证和连续5年(含)以上在本市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在本市向其售房”。
20xx年4月30日北京开始实行限购政策至今,北京市的限购政策表现为逐渐明确、细化、严厉且短期内并无松动的迹象。作为一种直接干预经济的行政手段,对于限购政策的影响及实施效果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本文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北京市限购政策对于住宅市场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估北京市限购政策的实施效果。
2方法论。
单因素方差分析是研究一个控制变量的不同水平是否对观测变量产生了显著影响的一种统计方法。将观测变量总的离差平方和分解为组间离差平方和和组内离差平方和两部分,,如果组间离差平方和在观测变量总离差平方和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则说明观测变量的变动主要是由于控制变量引起的,即控制变量给观测变量带来了显著影响。
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基本步骤:(1)提出假设:控制变量的不同水平对观测变量无显著影响(2)计算检验统计量和概率p值(3)将给定显著性水平与p值做比较:如果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则应该拒绝原假设,反之接受原假设。
3结果。
本文的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数据、北京市统计局、中国指数研究院,选取20xx年第二季度至20xx年第一季度相关数据做为限购政策实施前数据,选取20xx第二季度至20xx年第四季度相关数据做为限购政策实施后数据。选取的数据主要有住宅销售面积、住宅竣工面积、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以20xx年为基期)、二手住宅价格(以20xx年为基期),选取销售面积反应住宅需求情况,选取住宅竣工面积反应住宅供给情况,同比房价指数反应房价变化情况。
3.1限购政策实施后住宅需求与供给情况的变化。
限购政策实施前后住宅销售与竣工面积均值,可以看出限购政策实施前的住宅销售面积大于限购政策实施后的住宅销售面积;限购政策实施前的住宅竣工面积小于限购政策实施后的住宅竣工面积;限购政策实施前的住宅销售面积大于限购政策实施前的住宅竣工面积,限购政策实施后的住宅销售面积小于限购政策实施后的住宅竣工面积。说明北京的限购政策使住宅销售面积减少,住宅竣工面积增加,并且使之前的住宅供不应求的情况变为供大于求。
限购政策实施前后住宅销售面积及竣工面积的季度数据,可以看出限购政策实施前,除20xx年的第四季度住宅销售面积大于住宅竣工面积,其余季度的住宅销售面积大于住宅竣工面积,即住宅需求大于住宅供给,住宅供不应求;限购政策实施后,除20xx年的第三、第四季度的住宅销售面积大于住宅竣工面积,其余季度的住宅销售面积小于住宅竣工面积,即住宅供给大于住宅需求。
3.2限购政策实施后住宅价格的变化。
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可以看出限购政策实施前新建商品住宅价格表现为上涨趋势;限购政策实施后,新建商品住宅的价格从20xx的第二季开始下降,但是下降的幅度不大,20xx年的第一季度开始新建商品住宅的价格开始上涨,20xx年至20xx年的新建商品住宅的价格相对平稳,20xx年第一季度开始新建商品住宅的价格开始上涨,上涨幅度明显。
二手住宅价格指数,可以看出限购政策实施前二手住宅价格表现为上涨趋势;限购政策实施后,二手住宅的价格从20xx的第二季开始下降,但是下降的幅度不大,20xx年的第一季度开始二手住宅的价格开始上涨,20xx年各季度的二手住宅的价格保持相对稳定,20xx年第一季度开始二手商品住宅的价格开始下降,20xx年各季度的二手住宅价格保持相对稳定,20xx年第一季度二手住宅价格开始上涨,上涨幅度明显。
3.3单因素方差分析。
本文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限购政策的实施对于住宅销售面积、住宅竣工面积、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二手住宅价格的影响进行评估。以限购政策是否实施为控制变量,以住宅销售面积、住宅竣工面积、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二手住宅价格为观测变量,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别对限购政策的实施对于住宅销售面积、住宅竣工面积、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二手住宅价格的影响进行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假设分别为:限购政策是否实施对住宅销售面积没有产生显著影响;限购政策是否实施对住宅竣工面积没有产生显著影响;限购政策的是否实施对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没有产生显著影响;限购政策的是否实施对二手住宅价格没有产生显著影响。
限购政策是否实施对住宅市场影响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限购政策是否实施对住宅销售面积影响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应的概率值为0.053。如果显著性水平为0.05,由于概率值大于显著性水平,则应接受原假设:限购政策是否实施对住宅销售面积没有产生显著影响。限购政策是否实施对住宅竣工面积影响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应的概率值为0.523。如果显著性水平为0.05,由于概率值大于显著性水平,则应接受原假设:限购政策是否实施对住宅竣工面积没有产生显著影响。限购政策是否实施对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对应的概率值近似为0。如果显著性水平为0.05,由于概率值小于显著性水平,则应拒绝原假设:限购政策是否实施对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没有产生了显著影响。限购政策是否实施对二手住宅价格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对应的概率值为0.097。如果显著性水平为0.05,由于概率值大于显著性水平,则应接受原假设:限购政策是否实施对二手住宅价格没有产生显著影响。
4结论。
限购政策实施后,住宅需求减少,住宅供给增加,新建商品住宅的价格及二手住宅的价格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下降,20xx年新建商品住宅及二手住宅的价格出现明显的上涨,上涨幅度明显。
通过限购政策是否实施对住宅市场影响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接受原假设:限购政策是否实施对住宅销售面积没有产生显著影响;限购政策是否实施对住宅竣工面积没有产生显著影响;限购政策是否实施对二手住宅价格没有产生显著影响。拒绝原假设:限购政策是否实施对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没有产生显著影响。说明限购政策对住宅销售面积的减少、住宅竣工面积的增加、二手住宅价格的变化没有产生显著影响,限购政策对新建商品住宅的价格变化产生显著影响。
共
3
页,当前第。
3
页
1
2
3